神经内科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1
/ 2

神经内科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分析

孙金霞, 赵钰龙( 通讯作者 )

泰州市人民医院康复科 江苏 泰州 225300

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患者计72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n=36)与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实验组(n=36),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对提高其生活质量有显著价值。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属于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后遗症较多,偏瘫则属于常见的一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存在严重的不良影响。近年来,早期康复的理念的在临床护理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为验证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本次研究以我院神经内科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计72例,对比分析了早期康复护理与常规护理的效果差异,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患者计72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n=36)与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实验组(n=36)。对照组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47~80(64.15±7.42)岁,实验组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46~82(63.41±7.56)岁,两组基础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患者均满足脑卒中偏瘫的诊断标准,首次发病,生命体征稳定,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密切进行体征监控,并注意心理疏导,加强生活指导等。实验组则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干预,主要内容包括:(1)早期康复的时机为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症状稳定后的48~72h,对于急性期患者也可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案,要求不影响患者的抢救,一般采取变换体位、被动运动的措施即可。(2)桥式运动,指导患者取仰卧位,维持双腿屈曲,由护理人员进行患者双足、膝盖等的按摩,后让患者缓慢抬起臀部,维持一会后放下,并逐渐过渡到腿部悬空、患肢屈曲等状态下完成抬臀运动[2]。(3)翻身运动,在患者发病1~2周内,注意定期翻身,要求患者在床上进行双手交叉,维持大拇指向上,上肢伸展并向前上举,而后以健侧肢体的力量带动患侧肢体完成翻身动作。(4)坐位运动,让患者保持坐位,逐渐调整坐位角度,座椅高度结合患者的状态进行调整,要求患者的双腿能够落地。(5)站立运动,在患者可维持坐位30min后,即可开始,要求全过程有护理人员陪同,将患者双足平放在地面上,分开一脚宽,重心向下移动,双手交叉,上肢前伸,而后则可缓慢起身。站立时,指导患者抬头挺胸、收腹、维持肩颈部肌肉放松,下肢尽量伸直。(6)患者可独自站立,患肢可承受身体一半重量后,则可进行步行训练,可先利用辅助工作维持重心,之间过渡到健侧带动患侧,并可配合日常生活活动,以改善患者的协调能力。

1.3观察指标

(1)对比运动功能(Fugl-Meyer)与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2)对比生活质量评分(ADL)。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处理,设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

护理前两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 两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 (x±s,分)

组别

例数

Fugl-Meyer

Barthel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实验组

T

P值

36

36

28.88±1.78

29.04±1.64

0.3966

0.6928

52.79±4.81

75.98±4.90

20.2642

0.0000

45.80±4.85

46.95±5.04

0.9865

0.3273

62.20±7.09

81.04±7.22

11.1709

0.0000

2.2生活质量

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54.10±5.27)分,高于对照组(38.42±5.44),P<0.05(t=12.4213,P=0.0000)。

讨论

脑卒中为脑部血管破裂、阻塞等导致血运不畅而引发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病死率、致残率均处于较高水平,高发于老年人群,预后不佳,容易引发偏瘫、失语等多种后遗症,对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均存在较大的威胁。对于本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加强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而就本次研究所制定早期康复护理方案来看,通过尽早进行康复锻炼,能够发挥出患者脑部的可塑性,有利于刺激未受损的神经系统,使其承担受损区域的运动,对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价值[3]。另外,桥式运动、翻身运动、坐位运动、站位运动、步行运动属于循序渐进的整个过程,能够让患者的身体逐渐康复,并保障康复训练的安全性。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在护理干预后,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早期护理方案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案效果理想,有利于促进患者运动能力以及自理能力的恢复,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姣,刘银花,张鸥,夏冬银,宁旦,李燕如.在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中应用抗痉挛体位摆放对压疮的预防作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21):3556-3557.

[2]蔡平,韩扣珍,张敏.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良肢位摆放的应用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15):149+151.

[3]刘悦明.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0):63-64.

通讯作者:赵钰龙,姓名:1、性别:男,2、出生年月(具体到月份)1982—09,3、民族:汉族,4、籍贯(需具体到市/县),5、学历:本科,6、职称:中级职称,7、职务:无,8、研究方: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