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护理对预防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下肢疼痛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1
/ 2

综合康复护理对预防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下肢疼痛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胡启丹,陈茜,王敏

新都区中医医院,四川省成都市 610500

摘要:目的 探讨在脊柱骨折患者中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简称DVT)形成和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84例自2019年3月-7月在本院实施脊柱骨折手术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综合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综合组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综合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后综合组患者不同时间段下肢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脊柱骨折患者中实施综合康复护理能降低DVT发生率,同时还能有效缓解疼痛感。

关键词:脊柱骨折;综合康复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疼痛

脊柱骨折主要是因外力导致的,手术后因患者长期处于行动受限状况,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进而影响下肢功能康复[1]。为此,术后应积极寻找能预防DVT发生的措施。相关文献指出,脊柱骨折术后患者接受综合康复护理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预防DVT。为了判断此观点是否正确,现进行如下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84例自2019年3月-7月在本院实施脊柱骨折手术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综合组。对照组42例患者中有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32-74岁,平均(58.34±1.03)岁;综合组42例患者中有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32-75岁,平均(58.28±1.04)岁;对比两组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输液护理和饮食护理等。综合组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具体操作有:①心理护理:患者会因疾病的折磨出现焦虑、担忧等不良情绪变化,为此,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倾诉内心真实想法,并耐心给予心理疏导,以消除病人的不良心理。②运动指导:术后第1d,给予肢体按摩,同时指导病人进行早期康复运动,包括直腿抬高、股四头肌收缩锻炼等,高度以30度为宜。术后第2d适当增加康复运动的运动量,术后3-7d,支腿抬高锻炼,可以从30度提升到70度,并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③抗凝护理:预防性抗凝治疗时,每隔12小时给患者注射一次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剂量为2500U,连续用药10天至14天,用药后加强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全身各系统出血倾向和局部出血,以及皮肤粘膜、针眼处皮肤是否出现异常现象等,术后24小时要重点观察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定时抽检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常规。④疼痛护理:给病人讲解产生疼痛的原因,以及缓解疼痛的措施,详细评估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和疼痛程度,疼痛难忍时,可给予镇痛药物缓解。

1.3观察指标

观察各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用疼痛数字分级法(NRS)分析不同时间患者下肢的疼痛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用SPSS18.0软件计算,组间检验用t、X2值,计算资料用%、X±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对比各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

对照组42例患者术后有14例出现DVT,综合组42例患者术后出现DVT的有2例。即综合组DVT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的33.33%,经过对比X2值为11.1176,P=0.000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对比各组不同时间患者下肢的疼痛评分

综合组术后5d、术后2周、术后1个月的疼痛评分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对比各组不同时间患者下肢的疼痛评分 X±S

组别

入院前

术后5d

术后2周

术后1个月

对照组(42)

3.93±2.21

3.83±1.53

2.74±1.05

2.06±0.23

综合组(42)

3.91±2.19

2.57±1.24

1.32±0.54

0.45±0.15

t值

0.0417

4.1463

7.7941

37.9984

P值

0.9669

0.0001

0.0000

0.0000

3讨论

脊柱骨折临床上常使用手术疗法,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改善临床症状,继而尽早让病人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但因患者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恢复,容易出现泌尿系统感染、坠积性肺炎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2]。这些并发症若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严重的还会引起肺栓塞,危及病人的生命。

常规护理是围绕病情展开相应护理干预,会忽略病人精神、心理以及生理上的需求,在护理问题上干预效果也不佳,为此,有关学者指出常规护理在临床上存在一定的被动性、盲目性、片面性以及随意性。为了预防脊柱骨折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应积极寻找更加科学的护理模式。本文采取的是综合康复护理,此护理模式在加强基础护理干预的同时,给病人提供疼痛护理、运动指导、抗凝护理等,其中运动指导能让病人下肢每日有足够的运动量,能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进而有效预防下肢肌肉出现萎缩现象[3]。疼痛护理干预能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感,间接的还能降低病人的不良心理情绪。通过预防性抗凝治疗护理能有效避免异常出血的可能性,有效改善血凝现象,继而减小术后发生DVT的概率。

综上叙述,在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中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各方面效果都比较显著,值得采用。

参考文献:

[1]谭晶,孟钰童,张里程.创伤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危险因素分析[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6,37(7):713-715.

[2]郑小英. 脊柱骨折术后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34):11-12+14.

[3]王启松, 林静. 脊柱骨折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式与预防研究[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 38(1):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