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外渗的护理方法

/ 1

输液外渗的护理方法

吴虹

叙永县中医医院,四川省泸州市 646400

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的一个问题,出现输液外渗的原因有很多种。一旦出现静脉输液外渗,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妥善处理和有效预防,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对输液外渗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对应的护理措施十分重要。在输液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预防各种可能导致外渗的原因,对于各种外渗原因和表现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法,降低患者的痛苦,保障患者安全。

一、常见的静脉输液外渗原因

(一)外力因素

①大多数的患者会因不小心碰到针头或者解手、拿取物品等导致针头滑落,进而导致外渗。②幼儿患者会因不配合、哭闹、血管细小难以显露等使得静脉穿刺的难度加大,在输液期间,幼儿比较好动,难以对输液部位进行固定,进而引起静脉破损、针头滑落等。与此同时,婴幼儿自身的表达能力较差,更容易加重外渗情况。③老年患者自身对于行为的控制能力比较差,且静脉脆弱、皮肤松弛,一旦不注意便会出现静脉破损、针头移位的情况。除此之外,老年患者痛感较低、反应迟缓,也是导致外渗加重的一个重要原因。④部分患者存在意识障碍,会因为知觉障碍、躁狂、昏迷等情况的影响出现外渗。

(二)患者因素

婴幼儿患者会因为皮肤薄弱、血管不直、血管短、不配合、哭闹等因素,在穿刺时会有更大的难度。除此之外,在输液期间,婴幼儿天性活泼好动,很容易导致针尖滑出进而引起输液外渗。老年患者的血管壁变硬、变厚,管腔狭窄,且血管的弹性下降,更脆,很容易产生液体外渗的情况,而且老年患者机体不断衰老,功能减退,需要降低输液的速度,而长时间的输液通常会引起外渗。

(三)药物因素

输注的速度过快、输注的药物浓度过高以及药物具有较高的刺激性如钙剂、甘露醇等,都会对血管壁产生损伤,进而使得血管的通透性升高引起外渗。

(四)疾病因素

①癌症是外渗的一个危险因素,其原因主要是癌症患者需要多次接受化疗,静脉脆弱,很难顺利穿刺。②外周血管疾病也会导致外渗,如血管硬化。③糖尿病患者自身的脂肪代谢、糖代谢出现障碍,血管硬化,很容易出现外渗的情况。④静脉压升高的患者如心衰等,患者全身静脉淤血,回流受到阻碍,很容易出现外渗的情况。

(五)技术因素

①经验缺乏,不了解血管,对于局部解剖不熟悉。②没有经常对静脉通道进行巡视。③专业知识欠缺,对于药物的特性和使用不了解。④穿刺部位被敷料覆盖,无法观察外渗。⑤远端小静脉推注时过于用力。⑥多次在同一部分穿刺。

(六)解剖部位

相较于中心静脉,外周静脉更容易出现外渗的情况,静脉炎的血管在血管收缩作用下其内部压力会变大,易出现外渗。皮下组织少的位置、关节处其活动度较大,也容易出现外渗,并且外渗后会造成严重的损伤。

5e914c9badf05_html_c1512e064c26fab9.png

二、输液外渗的护理方法

(一)非药物护理

一般护理:在静脉给药时如果外渗,先马上停药,快速将针头拔除,适度按压,不要在按压处揉动,直到不再出血。有研究显示,在输液器关闭过程中会挤出0.2毫升的液体,如果在拔针前将针尖两厘米处的管道折叠,可以减少挤出的液体量,仅为0.01毫升,不会导致局部肿块肿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妥善使用。药物外渗的四十八小时内,要将受累部位抬高,使外渗的药物能够更好吸收,在肢体肿胀未消退前不可继续输液。

冷敷:冷敷可以收缩血管,缩小外渗范围,对末梢神经进行麻痹,缓解痛苦。减轻蒽环类抗癌药造成的损伤,如阿霉素,可以使用冰袋对渗出处进行间断冷敷二十四至四十八小时,但是要注意控制温度,避免冻伤。

热敷:适用于常规药物,如抗生素、维生素、生理盐水等,也适合植物碱类抗药物外渗,如长春花碱、长春新碱等。热敷能够促进药液吸收和分散,减轻损伤。

(二)药物护理

①酒精(75%)、硫酸镁(50%)、生理盐水湿敷,能够缓解水肿造成的损伤,促进组织修复。②局部封闭,可以用于处理化疗药物外渗。常使用5毫克地塞米松+100毫克利多卡因形成局部环形封闭,利多卡因能够稳定激肽进而阻断疼痛。地塞米松具有抗炎作用,能够缓解炎症扩散,抑制炎性细胞肽合成,镇痛。③应用解毒剂,硫代硫酸钠可以对更生霉素、丝裂霉素、氮芥类解毒,快速碱化药物,避免损伤。外渗长春新碱药物后可以注射透明质酸酶,促进药物弥散、吸收。外渗偏酸性药物后也可以局部注射碳酸氢钠。

(三)中医护理

根据中医消肿止痛、活血化瘀原理职称药膏涂抹,能够镇痛、消肿,如高渗药物外渗可以使用清热消肿膏外敷。①外敷土豆片:土豆可以理气止痛、散结化瘀,将土豆切成薄片在肿胀处覆盖,妥善固定,每三至四小时换一次,不仅能够治疗外渗,还能够预防静脉炎。②外敷涂抹芦荟:芦荟中蕴含多种化合物,能够解决外渗问题。如芦荟酊可以杀菌消炎,异柠檬酸能够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芦荟素能够使血管更具弹性。在使用时将芦荟洗干净,将表皮和刺去除后涂抹,每小时涂抹两次到四次即可。

(四)外科护理

如果患者出现药物外渗,必须给予患者连续观察和局部症状评估,如果保守处理失败,形成溃烂,则要进行外科会诊,彻底清创或给予植皮整形,保证患者肢体外观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