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替奈普酶急性心梗溶栓治疗疗效及安全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1
/ 3

急诊替奈普酶急性心梗溶栓治疗疗效及安全性

谢波

邵东县人民医院 湖南 邵阳 422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替奈普酶急性心梗溶栓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112例急性心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替奈普酶组与常规组,替奈普酶组行阿司匹林以及肝素静脉注射治疗联合替奈普酶溶栓,常规组行阿司匹林以及肝素静脉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血流3级比率、治疗后的CK-MB峰值以及cTnI峰值。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7d与28d时左室射血分数与6min步行距离。结果:替奈普酶组梗死相关血管血流3级比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替奈普酶组CK-MB峰值与cTnI峰值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7d与28d的左室射血分数和6min步行距离均要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替奈普酶组患者牙龈出血发生率高于常规组但差异不显著。而两组患者的恶性心律失常以及急性心衰发生率对比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以及肝素静脉注射治疗联合替奈普酶溶栓急性心梗具有显著应用价值,其应用能有效提高梗死相关血管血流3级比率,可较好地改善治疗后近期心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关键词】急诊;替奈普酶;急性心梗;溶栓治疗;疗效;安全性

急性心梗是临床较为多见的一种心血管系统危急重症,死亡率较高,其治疗关键是要及早疏通梗死相关血管,保持血流通畅,重建心肌血运,从而挽救濒死心肌,提高患者存活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急性心梗患者再灌注治疗的首选措施,其能有效让梗死相关血管早期、充分以及持续开放,但是对于不具有独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基层医院而言,一般实施药物治疗[1-2]。静脉溶栓治疗是短时间里无法实施介入治疗的重要补充疗法。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替奈普酶溶栓急性心梗的应用价值,特选择我院112例急性心梗患者予以研究,详细如下文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5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112例急性心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替奈普酶组与常规组各有56例患者。替奈普酶组56例患者中,女性26例,男性30例;年龄45~81岁,平均年龄(58.83±4.61)岁;平均发病时间为(3.27±1.31)h;梗死部位: 前壁 19 例,下壁 10例,下壁 +后壁 21例,广泛前壁 6 例。常规组56例患者中,女性28例,男性28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8.44±4.55)岁;平均发病时间为(3.34±1.42)h;梗死部位: 前壁 19 例,下壁 11例,下壁 +后壁 20例,广泛前壁 6 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患者均经急性心梗诊断标准予以确诊;②患者无静脉溶栓治疗禁忌;③患者未患肝、肾、肿瘤等严重器质性疾病;④患者无心脏手术史、发病时间在12小时内,持续胸痛至少半小时且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无法缓解。

1.3治疗方法

常规组行阿司匹林以及肝素静脉注射治疗,阿司匹林150-250mg,肝素60U/kg静注,以12U/kg.h的速度维持静滴治疗。

替奈普酶组行阿司匹林以及肝素静脉注射治疗联合替奈普酶溶栓,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以0.53mg/kg替奈普酶给予溶栓治疗。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3级的比例、治疗后CK-MB峰值以及cTnI峰值。②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③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7d与28d时经胸超声心动图的左室射血分数与6min步行距离。

1.5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5.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用(%)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用(x±t)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当P<0.05说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

替奈普酶组梗死相关血管血流3级比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替奈普酶组CK-MB峰值与cTnI峰值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n(%)](x±t)

组别

血流TIMI3级

CK-MB峰值(U/L)

cTnI峰值(μg/l)

替奈普酶组(n=56)

40(71.43)

165.21±21.01

82.21±11.32

常规组(n=56)

6(10.71)

199.45±29.11

98.12±12.52

x²/t值

18.621

6.821

7.334

P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比

替奈普酶组患者牙龈出血发生率高于常规组但差异不显著。而两组患者的恶性心律失常以及急性心衰发生率对比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n(%)]

组别

牙龈出血

恶性心律失常

急性心衰

替奈普酶组(n=56)

4(7.14)

4(7.14)

1(1.79)

常规组(n=56)

1(1.79)

5(8.93)

2(3.57)

x²值

2.724

0.167

0.634

P

0.432

0.712

0.455

2.3 两组患者心功能对比

替奈普酶组患者治疗后7d与28d的左室射血分数和6min步行距离均要显著高于常规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心功能对比(x±t)

组别

左室射血分数(%)

6min步行距离(m)

治疗后7d

治疗后28d

治疗后7d

治疗后28d

替奈普酶组(n=56)

51.21±6.38

55.36±4.13

289.45±51.46

324.11±52.73

常规组(n=56)

48.11±7.12

52.12±6.62

225.92±47.83

292.75±44.11

t值

6.021

7.631

6.810

9.157

P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临床治疗急性心梗最有效疗法为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两种。有临床研究证实[3],直接PCI疏通IRA成功率较高,而静脉溶栓治疗后依旧有部分患者出现血管再闭塞与心肌缺血[4-5]。替奈普酶是一种血栓溶解药。在作用机制方面,替奈普酶可通过其赖氨酸残基与纤维蛋白结合,将和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激活,促使其转变为纤溶酶,显著增强纤溶酶原作用,且其作用具有选择性,因此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安全性高[6-8]

本研究替奈普酶组行阿司匹林以及肝素静脉注射治疗联合替奈普酶溶栓,常规组行阿司匹林以及肝素静脉注射治疗,结果显示,替奈普酶组梗死相关血管血流3级比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替奈普酶组CK-MB峰值与cTnI峰值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7d与28d的左室射血分数和6min步行距离均要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替奈普酶组患者牙龈出血发生率高于常规组但差异不显著。而两组患者的恶性心律失常以及急性心衰发生率对比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以及肝素静脉注射治疗联合替奈普酶溶栓急性心梗具有显著应用价值,其应用能有效提高梗死相关血管血流3级比率,可较好地改善治疗后近期心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刘文香.急性心梗患者急诊溶栓的临床疗效[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2):58.

[2]薛文成.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在急性心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3):151-152.

[3]谢亚芸.急性心梗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2):59.

[4]李敏.美托洛尔用于急性心梗早期溶栓治疗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9):40-41.

[5]肖灵萍.改进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梗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15):99+101.

[6]谷温鹏.环磷腺苷葡胺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梗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3):133-134.

[7]贺业健,刘晓云.溶栓治疗和PCI治疗对急性心梗患者血浆BNP、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0):61+64.

[8]赵丽,王爱军.阿替普酶在急性心梗溶栓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研究[J].Infection International(Electronic Edition),2018,7(03):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