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1
/ 2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

陈红霞 陆珲平

新疆巴州焉耆县人民医院,新疆 焉耆, 841100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针对院内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50例常规护理患者为对照组,另外优质护理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中,1例发生头晕,1例发生恶心呕吐,1例发生心率异常情况,发生率为4.00%,对照组50例患者中,3例发生头晕,2例发生恶心呕吐,3例发生心率异常,发生率为16.0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表示不满意,总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中有7例患者表示不满意,总满意度为86.0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开展中,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可有效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评价结果。

关键词:优质护理模式心血管内科不良反应

心血管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而近几年在不良生活作息以及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心血管患者数量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对心血管内科中护理方案应用价值。采用对比调查方法,对不同护理模式的两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分析优质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针对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院内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50例常规护理患者为对照组,另外优质护理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53岁~72岁,平均年龄(64.59±3.19)岁。观察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52岁~73岁,平均年龄(65.08±3.07)岁。纳入标准:所选患者均收治在心内科;调查前获取到患者的同意。排除标准:存在意识障碍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经对比调查证实,两组患者并无年龄与性别之间的显著差异,可做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心内科常规护理。

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心理层面上,对患者入院后心理状态加以了解,在一般情况下,多数心血管内科患者多基于突发心脏疾病或是受到心脏疾病影响的患者。心血管疾病属于慢性疾病,且随时可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此,可从心理层面影响到患者疾病的变化。为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促使其能够维持平稳心态参与到治疗中[2]

生理层面:参考心血管疾病多数患者需要卧床休息的原因考虑,对患者的膳食与用药以及活动强度等做需求评估。同时禁止患者应用辛辣刺激食物,基于长时间卧床休息比较容易发生便秘,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清晨饮用300ml温开水,其目的在于缓解患者大便干结的情况。针对存在褥疮发生风险患者,指导或辅助患者经常翻身,同时按摩易于发生褥疮的部位。护理人员需要确保病房通风条件,控制噪音,尽量减轻患者痛苦与焦虑感。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5e9153216f933_html_9049fbd79ff59e2.gif ±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组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50例患者中,1例发生头晕,1例发生恶心呕吐,1例发生心率异常情况,发生率为4.00%,对照组50例患者中,3例发生头晕,2例发生恶心呕吐,3例发生心率异常,发生率为16.0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组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结果(n,%)

组别

例数

头晕

恶心呕吐

心率异常

发生率(%)

观察组

50

1(2.00)

1(2.00)

0(0.00)

4.00

对照组

50

3(6.00)

2(4.00)

3(6.00)

16.00

x2

1.526

1.052

2.614

8.957

P

0.206

0.233

0.108

0.021

2.2组间患者护理满意度发生率对比

在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方面,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表示不满意,总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中有7例患者表示不满意,总满意度为86.0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组间患者护理满意度发生率对比结果(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50

31(62.00)

10(20.00)

8(16.00)

1(2.00)

98.00

对照组

50

24(48.00)

8(16.00)

11(22.00)

7(14.00)

86.00

x2

3.526

1.485

2.598

8.946

8.946

P

0.142

0.251

0.135

0.027

0.027

3 讨论

心内科所收治的患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力衰竭、心肌炎等,疾病种类较多,所应用到的临床治疗技术也相对复杂。为此,相应的临床护理工作也具有一定复杂性[3]。经由本次调查发现,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50例患者中,1例发生头晕,1例发生恶心呕吐,1例发生心率异常情况,发生率为4.00%,对照组50例患者中,3例发生头晕,2例发生恶心呕吐,3例发生心率异常,发生率为16.0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经由优质护理的实施,护理人员对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加以预防,进而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同时,在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方面,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表示不满意,总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中有7例患者表示不满意,总满意度为86.0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以上结果充分证实,优质护理的实施可促使患者感受到源自于护理服务的人文关怀,进而提升对护理服务的评价。

综上所述,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开展中,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可有效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评价结果。

参考文献:

[1]李静.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6,07(79):372-373.

[2]丁玲敏.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3):245-246.

[3]杨康宁,孟杨,安利杰,等.路径式质量检查模式在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7,06(08):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