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1
/ 2

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陈新丽

云南省罗平县板桥中心卫生院, 云南 罗平 655808

【摘要】目的:观察消化内科疾病诊治中无痛胃肠镜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无痛胃肠镜检查,对照组给予常规胃肠镜检查,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操作时间、VAS(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科疾病诊治中无痛胃肠镜的临床应用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不良反应

胃肠镜检查是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的常用方法,在传统的胃肠镜检查方法中,患者因易出现严重的身体不适感,甚至出现抗拒检查现象,易延误病情诊断及治疗。现阶段,随着无痛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应用,无痛胃肠镜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我院消化内科选取了收治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胃肠镜及无痛胃肠镜检查,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与对照组70例。观察组患者男38例,女32例,年龄18-64岁,平均(39.8±4.1)岁;对照组患者男39例,女31例,年龄18-65岁,平均(40.1±4.3)岁。本次所有研究对象均无合并抑郁、糖尿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且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根据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胃肠镜检查,术前禁食6-8h,胃肠道保持清洁,术前禁烟酒半个月,术中建立静脉通路。观察组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先给予患者枸橼酸芬太尼静脉滴注,5分钟后给予1-1.5mg/kg的丙泊酚进行匀速静脉滴注。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待其熟睡后开始进行操作。在检查过程中若患者有明显的肢体活动,可适当追加丙泊酚用量。同时详细观察患者操作时的血压、心率变化情况,若患者有呼吸频率减慢、血氧饱和度下降时,需给予阿托品治疗;若患者血压下降超过30%,需给予麻黄治疗。患者检查结束且其各项指标正常后医生方可离开。

1.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检查操作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操作中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分值为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选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5e91568425b00_html_7a9faeb265ffbae4.gif ±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两组患者操作时间及VAS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操作时间少于对照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操作时间及VAS疼痛评分比较(5e91568425b00_html_7a9faeb265ffbae4.gif ±s)

组别

例数

操作时间(min)

VAS疼痛评分(分)

观察组

70

4.5±1.3*

7.1±2.1*

对照组

70

7.6±1.4

1.2±0.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咽喉反应、疼痛、咳嗽、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咽喉反应

疼痛

咳嗽

躁动

观察组(n=70)

3(4.3)

0(0.0)

0(0.0)

0(0.0)

对照组(n=70)

31(44.3)

18(25.7)

19(27.1)

11(15.7)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讨论

现阶段人们生活结构、饮食结构不断改变,不规律饮食及暴饮暴食现象较为普遍,导致消化道系统疾病发生率也不断提高。常规胃肠道检查中患者常因胃镜对咽喉、肠胃的刺激出现恶心、呕吐、流涕、咳嗽、疼痛等多种不良反应,导致患者在检查前存在严重的恐惧感、紧张感,甚至部分患者因不能耐受痛苦而放弃治疗,且患者二次复诊的几率也明显下降。

无痛胃肠镜诊疗技术在临床应用中,与芬太尼、丙泊酚联合,大大减少了患者诊疗过程中所承受的痛苦。患者在麻醉状态下接受检查,其检查过程中的多种不适症状基本消失,有助于检查的顺利进行。且患者在检查过程中配合性较好,医生可清楚、准确的识别病灶,明显缩短了患者的检查操作时间。并且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心率、血压无显著变化,无呼吸抑制现象发生,在检查结束3-10min内即可清醒,且清醒后无不良反应,言语表达准确,意识清醒。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检查操作时间少于对照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咽喉反应、疼痛、咳嗽、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消化内科疾病治疗中无痛胃肠镜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旭峰.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2,34(19):2977-2977.

[2]熊劲松.用无痛胃肠镜疗法治疗消化内科疾病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7):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