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凝血的护理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1
/ 2

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凝血的护理措施研究

杨云尖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 650032

【摘要】目的: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凝血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血液透析患者,分析体外循环凝血的危害因素,且配合护理干预,观察效果。结果:本组72例患者中共21例发生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29.16%(21/72);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凝血四项PT、APTT、TT与Fbg,结果显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过程中,需加强观察分析,评估体外循环凝血的危险因素,且配合恰当的护理干预,降低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改善预后。

【关键词】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凝血;护理措施

本文为了观察探讨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凝血的护理措施,选择72例患者展开研究。现在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4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血液透析患者,39例男性,33例女性,年龄21-74岁,年龄均值(41.82±5.27)岁,4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23例急性血液透析。纳入标准:(1)每次血液透析时间4小时,脱水量3Kg;(2)年龄20-80岁,性别不限;(3)血液透析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通路方式,包括股静脉临时置管、颈内静脉临时置管与动静脉内瘘;(4)研究得到患者的同意,且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1)血液系统疾病者;(2)肝肾损害患者;(3)先天性免疫缺陷患者;(4)癌症患者;(5)凝血功能障碍者;(6)精神障碍、认知障碍者;(7)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2方法

1.2.1血液透析

选择德国费森尤斯公司生产的4008S透析机,完成血液透析,其中,一次性透析器选择德国费森尤斯FB-150G与德朗16P。

1.2.2护理对策

分析体外循环凝血的危险因素,提出护理对策,具体措施如下:(1)基础干预。规范血透室的操作流程以及应急处理,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内瘘与导管使用。向患者介绍血液透析相关知识,且讲解体外循环凝血的诱发因素、主要表现、危害以及防治措施等,引起患者的重视,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减少体外循环凝血现象。(2)密闭式管路循环联合模拟超滤。透析器与管路预充完成后,统一密闭式管路循环联合模拟超滤处理,避免因为管路循环方式不对、预充不充分所致的凝血现象。规范血透室的操作,加强对护士的培训与教育,提高护士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增强其责任意识,更好地工作,避免因为护士操作不当所致的凝血现象。(3)局部枸掾酸钠抗凝。为了避免无肝素透析所致的凝血这一长期问题,同时为解决无肝素可能引起的超滤不准确及透析不充分问题,可以通过局部枸掾酸钠抗凝的方式予以处理。(4)调整抗凝剂量。根据凝血登记的实际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相关情况,调整抗凝药物的用药剂量,防止因为抗凝剂不足导致凝血现象。(5)内瘘分级护理。根据内瘘的穿刺难度级别,安排级别不同的护士完成穿刺,尽量一次性穿刺成功,防止因为穿刺不当所致的血流量不足,引起不必要的凝血。穿刺难度很大的内瘘,利用彩照引导,实现内瘘穿刺操作。(6)个体化护理。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透析前,需详细了解各项指标,根据实际情况,准确计算抗凝剂量,且分析导致高凝状态的主要原因,从源头防治凝血现象。内瘘功能较差的患者,指导内瘘锻炼,配合用药,且将此类患者作为护理的重点对象。

1.3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患者体外循环凝血发生情况:(1)0级。并无凝血现象;(2)1级。透析器中,束状凝血或者滤网、动、静脉壶管壁可见轻微凝血现象;(3)2级。近半数的血路以及滤网或者纤维凝血可见凝血块;(4)3级。静脉压明显升高,或者是需要更换透析器、血路管1】

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的凝血四项,包括PT、APTT、TT与Fbg。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采用SPSS20.0软件予以处理。标准差±方差(5e91590beced5_html_83ba4077644d6121.gif )表示计量资料,予以t检验。检验值P<0.05评定组间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体外循环凝血

本组72例患者,21例发生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为29.16%(21/72)。

2.2凝血四项

比较显示,护理后凝血四项指标与护理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观察比较凝血四项变化

时间

PT(s)

APTT(s)

TT(s)

Fbg(g/L)

护理前

12.83±1.98

23.11±1.78

16.01±1.47

3.31±0.67

护理后

15.24±1.25

31.97±4.58

19.57±2.51

2.45±0.71

t

5.823

8.914

5.284

6.284

P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血液透析(HD)属于肾脏替代疗法,适用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者。血液透析,借助弥散、对流方式,实现物质交换,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及多余水分,维持电解质与酸碱平衡,把经净化的血液回输至体内2。间歇性血液透析与连续性血液透析是血液透析的2种形式3。血液透析过程中,因为无肝素透析、肝素量不足、高凝状态、血流量不足、操作不当等因素,可能导致体外循环凝血,影响透析效果,甚至加重病情4。故此,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我们应该分析引起体外循环凝血的危险因素,采取可行措施予以干预,降低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其中,密闭式管路循环联合模拟超滤,与传统预充相比,优势更明显,降低空气报警概率,减少空气进入体内的风险系数,提高透析充分性。配合内瘘分级护理,根据内瘘分级,不同护士进行穿刺,保证血液量充足。另外,加强个体化护理、调整抗凝剂量等措施进行干预,确保血液透析顺利进行,预防体外循环凝血,改善预后。总之,血液透析中,我们应该注意体外循环凝血这一问题,分析危险因素,通过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降低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杨小燕,张辉苹,刘曼. 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凝血分析及护理对策[J]. 血栓与止血学,2018,24(04):660-662.

[2]李墨奇,何文昌,伍薇,黄梅,陈锦,宋彩萍,王代红. 品管圈在降低血液透析病人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9,33(06):1062-1064.

[3]刘翔,龚德华,季大玺,崔俊,孔凌,刘云.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体外循环凝血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13,48(04):377-379.

[4]邹兆华,冯钰,任慧莲. 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凝血的应对策略和实施效果[J]. 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9):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