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9
/ 2

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

孙淑煜

绥化市第一医院 152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临床中接受护理的方式和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方法: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对30例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归纳临床护理方式。 结果:为患者进行护理,共有30例患者,采取积极的救治和护理后,有24例显效,5例有效,1例无效,临床护理的有效率是96.67%。在住院的过程中没有出现肺部感染的病例,患者接受有效的翻身和按摩护理,没有出现压疮并发症病例,全部患者没有死亡病例,均顺利出院。 结论: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接受临床有效护理除了常规护理外,还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让患者的心态良好,积极的接受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几率,对患者的预后起到积极的帮助。   【关键词】老年肺心病;呼吸衰竭;临床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way and effect of nursing i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 pulmonale and respiratory failure,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nursing. Methods: from April 2017 to December 2018, 30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 pulmonale and respiratory failure were studied and analyzed in our hospital.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was reviewed and summarized, and the clinical nursing methods were summarized. Results: after active treatment and nursing, 24 cases were effective, 5 cases were effective and 1 case was ineffective. The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nursing was 96.67%. In the process of hospitalization, there was no case of pulmonary infection, the patient received effective turning over and massage care, there was no case of pressure sore complications, all patients had no death cases, and they were discharged smoothly. Conclusion: in addition to routine nursing,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 pulmonale and respiratory failure need to provide targeted nursing services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conditions and needs, so that the patients have a good mentality and receive treatment actively,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rate of patients,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complications, and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Key words] senile cor pulmonale; respiratory failure; clinical nursing

肺心病在临床中是老年患者发病率较高的一类心脏疾病,老年患者出现肺心病后,在失代偿期会合并呼吸衰竭症状,临床中我们对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认为和患者的呼吸道感染以及氧流量控制不当有关,呼吸道的痰液没有及时排出,镇静剂使用不当等均会引起患者的发病[1]。这类患者临床中接受有效的护理和干预措施能够让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获得提升,此次我院就这类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有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对我院的30例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开展了分析研究,共有17例男性患者和13例女性患者,患者均是63至86岁的患者,平均(72.5±11.6)歲。我们为患者进行了临床检验和诊断,患者确诊为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中患者的一般性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全部患者都接受了针对性的护理,我们主要有以下护理内容:①心理护理:老年患者由于病程长,病情复杂,患者反复发作,有些患者的年龄偏大,其脏器功能和结构出现了变化,因此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会有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心理状态不稳定。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给予关心和鼓励,对患者进行安慰,了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对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进行了解,掌握原因,给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为患者进行治愈疾病的讲解,增加患者的了解,让患者能够有治疗的额信心。护理人员要倾听患者的主诉,满足患者的需求,和患者建立较好的关系;②观察患者的病情: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检测,对患者的脉搏和呼吸灯体征进行监控。同时需要为患者进行及时的处理,需要考虑患者可能会出现酸中毒等情况,如果患者发生了异常的反应,需要及时的汇报给医生,请求医生帮助处理。需要仔细地对患者的皮肤、口唇和眼球等情况进行观察,患者的神态变化,对患者的皮肤和口唇黏膜的颜色进行了解,观察患者的神经,如果患者出现了神情恍惚,躁动不安,则提示患者可能合并了呼吸衰竭的前兆,所以需要为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③基础护理干预: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中长期卧床,活动少,进水少,患者口腔会有炎症出现,因此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容易导致口腔真菌感染,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每天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清洁,叮嘱患者餐前餐后漱口,确保口腔清洁。长期卧床的患者因为皮肤感染,会有压痛症状,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进行体位调整,为患者翻身,更换床单,患者穿着干净整洁。每天为患者进行按摩,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鼓励患者摄入高蛋白食物,增加维生素摄入量,保持低脂低盐饮食,忌辛辣刺激食物;④呼吸道护理指导:对于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应该做好对患者呼吸道的护理干预工作,指导患者正确的咳嗽,患者咳嗽时应先深吸气,张口后用力咳嗽,以便于患者能够更快地将痰液排出。如果患者的痰液粘稠,可以采用超声雾化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为患者给予α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万U雾化吸入,患者每日给药两次,以此来吸食患者的痰液使患者更容易排出痰液。如果患者的痰液难以排出,需要给患者采用吸痰器进行吸痰,注意在操作的过程中动作轻柔缓慢,如果经过上述处理症状仍然没有进行有效的改善,要考虑为患者切开气管予以呼吸机治疗。    1.3 效果评判:显效:临床中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患者的心功能有显著的改善,血气指标正常;有效:患者的体征改善明显,心功能改善1级,血气指标改善;无效:患者的症状没有改善或者更加严重。     2 结果    此次研究中,为患者进行护理,共有30例患者,采取积极的救治和护理后,有24例显效,5例有效,1例无效,临床护理的有效率是96.67%。在住院的过程中没有出现肺部感染的病例,患者接受有效的翻身和按摩护理,没有出现压疮并发症病例,全部患者没有死亡病例,均顺利出院。   3 讨论    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中症状多样化,因为其他基础疾病的存在,导致了患者的身体机能下降[2]。老年患者出现肺心病后,在失代偿期会合并呼吸衰竭症状,临床中我们对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认为和患者的呼吸道感染以及氧流量控制不当有关,呼吸道的痰液没有及时排出,镇静剂使用不当等均会引起患者的发病。

此次我院就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中的护理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从结果了解到,患者接受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之后,能够避免患者的感染情况发生,患者接受良好的护理,预后改善明显,生活质量显著的提升[3]。在此次研究中,共有30例患者,采取积极的救治和护理后,有24例显效,5例有效,1例无效,临床护理的有效率是96.67%。在住院的过程中没有出现肺部感染的病例,患者接受有效的翻身和按摩护理,没有出现压疮并发症病例,全部患者没有死亡病例,均顺利出院。说明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对患者的心态给予改善,让患者能够积极的接受治疗,降低并发症几率,患者的预后效果非常突出。

  参考文献    【1】于立伟.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2014,24(21):154-155.    【2】张雯雯. 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缺氧状况的影响 [J].中医医疗卫生,2013,23(05):63-64.    【3】冯可欣. 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病人的健康教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4,21(06):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