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情志护理临床路径在心悸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20
/ 2

中医情志护理临床路径在心悸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牟兴秀 李宏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四川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中医情志护理临床路径在心悸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2018.8-2019.8,本院一共收治心悸患者112例,将其按照奇偶数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干预,干预组联合应用中医情志护理,在两组护理结束后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两组干预前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干预组干预后的焦虑评分(40.1±5.7)分、抑郁评分(32.3±4.4)分低于对照组(51.8±6.1)分、(41.8±4.5)分(P<0.05)。结论:在心悸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实施中医情志护理临床路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情志护理临床路径;基础护理干预;心悸

心悸属于临床常见症状,患者自觉产生心慌、心跳症状,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惊慌不安、心中悸动等症状[1]。心悸是一种发作性疾病,多因患者过度劳累、情绪刺激而发作,多数患者发作疾病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失眠、眩晕、健忘、气短等症状[2]。现代医学将心悸纳入心律失常的范畴中,多通过药物达到治疗效果。但为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多在治疗期间辅以有效护理干预。本院基于此,探究分析心悸患者应用中医情志护理临床路径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8.8-2019.8,本院一共收治心悸患者112例,将其按照奇偶数法分为两组,每组56例患者。干预组中男36例、20例;年龄范围大小45-77岁,平均(61.34±5.21)岁。对照组中男34例、22例;年龄范围大小46-77岁,平均(61.60±5.28)岁。比较两组心悸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可比较(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疾病讲解、用药指导、生活指导等基础护理干预,干预组联合应用中医情志护理,流程如下:①入院时:热情主动的接待患者,接待过程中使用礼貌用语,始终耐心的与患者沟通交流。将患者引入病房,并为患者介绍病房责任护士以及患者的主治医师,讲述医护人员的既往优秀经验,并告知患者只要按铃,医护人员会立刻到患者病房,为患者服务,消除患者对医院的陌生与恐惧情绪。同时,询问患者是否存在护理需求,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②用药前:详细了解患者的发病原因,鼓励患者阐述发病后的心理感受、心理恐惧,让患者宣泄内心负面情绪,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在倾听过程中,护士始终要平视患者,及时表达自己的宽慰、理解、同情,并通过点头、语言安慰等方法安抚患者,拉近护患关系。在倾听过程中,护士根据患者情绪通过肢体语言安抚患者,比如扶着患者轻轻拍打患者的背部,抚摸患者的上肢,让患者获得安全感、心理支持等。③用药治疗时:遵医嘱用药时,为患者讲述各种药物的适应症、药理作用,联合用药对患者疾病的影响,让患者认识到用药的必要性,提高患者的用药配合度。在患者用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用药后症状,为患者讲述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时了解患者是否产生临床症状。在患者产生轻微不良反应后,及时安抚患者,告知患者充分放松身心,改善情绪可有效缓解不适。促使患者主动配合临床,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④出院时:确定患者了解各种药物的应用方法,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按时按量用药。在出院后,尽可能劳逸结合,充分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遇到麻烦后保持冷静,理性分析,不可急躁。同时,结合患者的文化水平,对患者展开疾病知识教育,嘱咐患者主动规避心悸发作风险。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分别采用焦虑自量表[3]与抑郁自量表[4]评估分析,分值与心理状态呈正比,分值越高,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两组干预前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干预组干预后的焦虑评分(40.1±5.7)分、抑郁评分(32.3±4.4)分低于对照组(51.8±6.1)分、(41.8±4.5)分(P<0.05)。详情见下表。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组

56

62.1±6.8

40.1±5.7

52.2±5.0

32.3±4.4

对照组

56

62.4±6.7

51.8±6.1

52.4±5.1

41.8±4.5

t值

-

0.287

4.776

1.002

7.002

P值

-

0.58

0.01

0.42

0.01

讨论

中医认为,气血亏虚、阴阳不调、淤血阻滞、情志失调等导致心失所养,心脉不畅时诱发心悸,导致患者产生惊慌不安、心脏急剧跳动、无法恢复冷静等症状。一旦患者有劳累过度现象、情志激烈波动均会导致患者疾病发作。临床有统计学数据[5]表明,情志波动过大是导致心悸发作的主要原因,因此情志护理是辅助临床治疗心悸的主要方案。

情志护理与临床护路径联合,可保证护士能够在相应时间段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情志护理,可保证情志护理完整性、连续性的同时,可提高情志护理干预的效果,可最大程度规范临床护理工作的同时,也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促进阴阳平衡。在这个过程中,护士主动护理患者,可保证护理干预的系统性、目的性与计划性,可进一步改善护患关系,可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由上可知,心悸患者采用中医情志护理临床路径,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陈超,于文敏.评判性思维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生活质量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24):3126-3128.

[2]张瑶,郑梅.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病人心理、临床症状、自我效能、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9,33(23):4044-4048.

[3]刘婉.综合护理模式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36(6):655-656.

[4]王在远,刘梅.情志干预对老年急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心理应激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7,30(12):133-136.

[5]张敏,缪红莉,栾美君.手法按摩联合情志干预改善住院冠心病伴失眠患者心理状况的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12):1791-1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