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一体化课程中的有效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20
/ 2

信息化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一体化课程中的有效应用

李金平

北京市经贸高级技术学校 北京 100010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职业院校的课程及教学模式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教育的信息化、课程的一体化为职业院校的学校搭建起了一个自主、创新、探究、合作的学习平台,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和知识的建构者。在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和信息化教学手段?本文着重从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和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应用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关键字信息化教学;一体化课程;有效应用

职业院校的一体化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体现“学中做、做中学”,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融合。如何充分发挥一体化教学的最优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是职业院校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生活活动组织一体化课程一年来的教学,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不断尝试应用多种信息化教学资源及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改进,现从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和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应用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一)信息资源丰富,有利于教学环境创设:

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有效的利用信息化资源,多种媒体的有效融合不仅丰富了知识含量,同时动态的信息传递、互动的界面充分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成为知识学习的建构者。

(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厌学现象,但他们动手能力很强、热爱竞技类比赛和游戏,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在一体化课程的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将微课上传到信息化学习平台,如蓝墨云班课,学生按教师要求观看微课并完成后续的测试任务,这种测试任务通常是以游戏的方式出现,顺利过关后即可获得积分奖励,随着积分的累加,学生在信息化学习平台的级别和头衔也会发生变化,积分越多,级别越高,头衔也会越多,同时,还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级别和头衔,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学习平台了解到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三)生生互动,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智能手机作为现代人的信息化终端设备,是人们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同时兼备娱乐、网购、音视频播放、教育教学类等多种类型的客户端软件。我们常说“无手机不课堂”,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信息化设备,通过微信群实现信息交流、互动;通过蓝墨云班课实现学习任务的在线学习、作业、直播及学习测试等活动 ;通过抖音、全民小视频等短视频制作软件,与他人分工协作完成既定的视频录制、剪辑等工作,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课上“七步洗手法”相关知识的学习,小组完成“七步洗手法”的教学视频录制任务,利用微信群、朋友圈进行网络投票,结合幼儿园专业教师的评价,评选出最优秀的教学视频。

(四)促进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

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师改变传统的“说教”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以“导演”的身份指导、引领学生按工作过程完成学习任务。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真的是教师教学灵感的兴奋剂和启发器,教师在学生求知需求的驱动下,推动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同时也促进了自身信息化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有效应用:

(一)课前预习的信息化:

合理利用多种信息化教学软件以及信息化交流工具,学生的学习就不只局限于课堂的四十分钟。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手段及海量的网络资源的作用,学生可以利用闲暇进的任何时间段去学习。

以“组织小班幼儿洗手”学习任务为例 ,教师为学生提供小班幼儿洗手环节微课,通过观看微课完成学习测试;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获取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如思维导图APP,初步梳理出“七步洗手法”的步骤以及“小班幼儿洗手环节组织要点”思维导图,并上传到云班课学习平台。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也会发现新的问题,都可以通过云班课平台向教师进行提问,教师在线答疑,通过信息化学习平台的数据汇总及分析报告,了解了学生课前的预习效果。

(二)课中学习的信息化:

一体化课程的课堂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优化和丰富了课堂的教学环境,突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创设学习情境环节,教师将语言表述或文字显示等单一、枯躁的信息传递方式变为动态的多媒体信息,如从幼儿园实录的“小班幼儿洗手环节”视频,与学生未来的实际工作非常贴近,生动、易懂,观看后教师布置任务,学生依据任务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任务、分配角色进行模拟演练,教师进行适当的提示和引导。

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小组内分工,除“幼儿教师”角色、“幼儿”角色,各组选定一名信息员,负责查找相关资料;一名记录员,负责将本组任务实施过程进行视频录制并按教师要求进行后期剪辑制作,为任务展示环节做准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巡视并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将每组任务进程录制视频并投屏到教室多媒体设备上,学生能够时时看到本组及其他小组学习进展,从而约束自身、强化积极行为提高任务效率。

(三)课后资源的使用:

教师将课后任务发布于信息化学习平台,学生应用学习类APP,如思维导图,自主完成知识点的梳理及课后本组拓展微课的录制、剪辑,并上传到信息化学习平台,教师在学习平台对学生的课后任务进行点评和肯定,并将结果及时反馈学生,学生了解到评价信息后,可通过微信、QQ等交流软件与教师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从而强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及技能。

三.结语

在一体化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具体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要具备丰富的实践指导和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指导学生利用信息化资源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苑永波,《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08期

【2】孙艳霞,《如何有效构建信息化时代课程教学模式》,《家长·中》,2019年第02期

注:本论文系北京市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科研2019年课题《幼教专业核心课程一体化信息化资源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BC1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