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P术后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梗阻性黄疸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20
/ 4

ERCP术后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梗阻性黄疸的疗效观察

吴大海 黄杰安 张伟伟 黄华丽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530000

摘要 目的 探析胆总管结石所致良性梗阻性黄疸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 Raphy,ERCP)治疗后联合熊去氧胆酸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期间160例胆总管结石伴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单纯性ERCP治疗,研究组采用ERCP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实验室检测指标(ALT、AST、TBIL、DBIL、AKP、γ-GT)水平以及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ERCP术,无结石残留,研究组术后发热消退、腹痛缓解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ALT、AST、TBIL、DBIL、AKP、γ-G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发率3.75%明显低于对照组13.75%(P<0.05)。结论 ERCP术后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胆总管结石所致良性梗阻性黄疸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患者黄疸症状,促进肝功能恢复,同时还能有效预防结石复发。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ERCP;熊去氧胆酸;复发

梗阻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OJ)包括恶性梗阻性黄疸(胰腺癌、胃癌术后肝转移、原发性肝癌、胆管细胞癌、壶腹部癌等所致)和良性梗阻性黄疸(胆道结石、十二指肠乳头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失代偿期、药物性肝损伤、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胆囊结石、布加综合征等所致),是多种疾病共同的临床表现,若未及时解除梗阻则常致肝肾功能不全、内毒素血症、肝硬化、门脉高压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重大转变,胆总管结石(common bile duct stones, CBDS)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由其所致的梗阻性黄疸也日益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安全,降低生活质量。胆总管结石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多采用外科手术解除梗阻,取得了显著效果。随着微创理念兴起及微创手术广泛开展,目前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 Raphy,ERCP)已逐步取代外科手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T)与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 EPBD)是最常用的ERCP技术[2]可有效清除胆管内结石,因其具有微创、并发症少等优势深受青睐。但实践发现ERCP解除胆道梗阻后肝功能恢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症状反复甚至结石复发,是故ERCP术后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是否需加用其他药物目前尚无定论,仍存在较大分歧。熊去氧胆酸(ursodexycholic acid,UDCA)是熊胆汁中的主要成分,具有杀菌、抗炎、溶解胆结石的作用且无不良反应[3],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胆结石、胆汁淤积性疾病、脂肪肝、结肠肿瘤等疾病,取得了显著效果[4],但关于ERCP术后应用UDCA的报道鲜有,本研究选择胆总管结石所致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单独行ERCP和ERCP术后联用UDCA对肝功能的改善效果,旨在为今后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和借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专家成员审核批准,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6月期间因胆总管结石所致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腹部彩超、CT、MRCP、EUS等检查证实存在胆总管结石;②伴或不伴Charcot三联征或Reynolds五联征;③肝功能检查血清胆红素 [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升高,且以DBIL为主]、尿胆红素升高;尿常规提示尿胆原减少或者阴性;④均符合ERCP适应证[5],无禁忌证;⑤均在知情同意下签署手术同意书,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⑥临床资料齐全,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①因胰腺癌、原发性肝癌、胆管细胞癌等恶性肿瘤所致的恶性梗阻性黄疸;②胆管狭窄或十二指肠乳头狭窄以及胆管穿孔者;③既往曾有至少1次行内镜逆行置管引流(ERCP)治疗者或/和ERCP治疗失败转行PTCD者;④近期(2周内)罹患感染性疾病;⑤伴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⑥认知功能障碍或者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者;⑦妊娠及哺乳期女性;⑧过敏体质,对本项研究用药过敏者;⑨血生化检查等临床资料不全或死亡者。⑩。最终入选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结石直径和数量等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详见表1。

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分析

组别

男/女(例)

年龄(岁)

BNI(kg/m2)

结石直径(cm)

结石数量

对照组

49/31

53.35±10.48

25.64±2.38

2.25±0.48

3.18±0.95

研究组

52/28

52.86±11.35

25.38±2.56

2.32±0.56

3.06±0.88

χ2/t

0.2417

0.2837

0.6653

0.8489

0.8288

P

0.6230

0.7770

0.5068

0.3972

0.4084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行ERCP治疗,患者术前6-8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术前口服10mL达克罗宁胶浆,术中患者取左侧卧位,十二指肠镜经口、食管、胃、十二指肠降段并逐渐推进,寻找并确定十二指肠大乳头位置后,常规导管逆行进入胆总管,若插管困难者,线刀可行oddis括约肌开窗预切开(EST),插管成功后经造影导管将30mL碘佛醇造影剂注入胆总管,DSA视野下观察结石位置、大小及数量,评估是否能一次性取石。若无法一次性成功取石者,留置鼻胆管作二次取石处理。切开刀于十二指肠乳头12点方向切开乳头,根据结石大小(多发结石以最大结石为准)和十二指肠乳头形态确定切口的长度(以不超过乳头侧隆起根部为宜)。对于直径<1cm结石使用网篮直接取石后清扫后球囊,直径>1cm结石使用可碎石网篮取石,对难以区出者可采用机械碎石后取石。术后予以常规肝功能保护、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优思弗(熊去氧胆酸胶囊) (生产企业: Losan Pharma GmbH,进口药品注册标准JX20000080)250mg/次,2次/天,连续服用12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肛门排气时间、腹痛缓解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手术并发症(胆管损伤、胆道感染、胰腺炎、切口感染等)发生情况;治疗前后早晨空腹抽取两组患者5.0mL肘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胆红素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此外,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每6个月门诊随访,肝胆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提示结石既考虑复发,待治疗及随访结石再次行ERCP取石治疗,对比两组随访1年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5e9cf6a12ace2_html_8bb68e744eb91e8.gif )表示,若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行成组t检验),若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则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均采用百分比或构成比(%)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等级资料行秩和检验, 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分析

两组患者均完成ERCP术,无1例中转开腹,术中未见出血、胆瘘、穿孔,无1例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严重不良事件,术后彩超、MRCP等复查无结石残留。研究组术后发热消退、腹痛缓解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析

组别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d)

并发症(例)

发热消退

腹痛缓解

黄疸消退

高淀粉酶血症

胆道感染

胰腺炎

切口感染

对照组

3.89±0.65

2.88±0.34

5.18±1.26

5

7

4

4

研究组

3.48±0.46

1.54±0.25

3.24±0.88

4

2

1

1

χ2/t

4.6052

28.4000

11.2903

6.2338

P

0.0000

0.0000

0.0000

0.0125

2.2 实验室检测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ALT、AST、TBIL、DBIL、AKP、γ-G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检测指标水平对比分析5e9cf6a12ace2_html_8bb68e744eb91e8.gif

组别

时间

ALT(U/L)

AST(U/L)

TBIL(umol/L)

DBIL(umol/L)

AKP(U/L)

γ-GT(U/L)

对照组

治疗前

348.65±25.84

332.58±28.64

268.58±15.66

188.68±12.36

463.98±28.65

460.28±42.65

治疗后

121.28±22.65*

168.65±19.64*

119.68±7.96*

77.54±6.78*

275.38±30.46*

230.25±19.68*

研究组

治疗前

350.58±30.26

328.95±31.26

270.36±18.85

186.34±15.65

458.96±36.58

458.68±40.36

治疗后

106.25±13.58*#

128.62±9.84*#

84.28±10.36*#

46.35±7.96*#

135.28±25.64*#

198.62±23.54*#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周比较#P<0.05。

2.3 胆管结石复发情况

两组患者均完成随访,无1例脱访,随访截止至2020年6月,研究组中3例(3.75%)复发,对照组11例(13.75%),研究组复发率3.75%明显低于对照组13.75%(χ2=5.0098,P=0.0252)。

3 讨论

胆总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疾病,结石导致胆管系统受阻,胆汁排泄不畅,胆红素反流入血引,患者可表现为胆绞痛、寒战高热及黄疸[6]。对于结石性梗阻性黄疸治疗关键在于尽早有效地解除胆道梗阻、通畅引流、减轻黄疸症状,目前,ERCP是治疗胆总管结石首选术式[7],其首次结石清除成功率超过90%,本次研究结果发现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未出现胆瘘、穿孔,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等不良事件,且术后复查未见结石残留,结石清除率高达100.00%,提示ERCP技术已臻成熟,可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UDCA是亲水性胆汁酸,可降低胆汁内胆固醇含量,提高胆汁中磷脂含量,让游离的胆固醇结晶呈微胶粒状态而达到溶解,起到溶石利胆的效果。同时其还具有促进胆汁分泌,抑制肝细胞凋亡,抗氧化应激反应,免疫调节和细胞保护、减少疏水性胆汁酸毒性的作用,能降低膜的极性,稳定细胞膜[8-9]。尹东亮等[10]、李立新等[11]报道均证实UDCA有利于改善肝功能,促进预后恢复的作用。本次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发现研究组治疗后ALT、AST、TBIL、DBIL、AKP、γ-G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再次证实上述观点。但长期实践研究发现ERCP术后仍存在一定的复发率,胆汁淤积性肝损害恢复亦是缓慢的过程,故如何预防ERCP术后复发和促进肝损害恢复成为广大学者和专家关注的重点和热点。ERCP取石术后复发多因胆汁成分失衡,胆汁中胆固醇过多或者胆汁酸分泌能力减弱胆固醇结晶为结石[12],庞琬玉等[13]和Cai 等[14]Meta分析发现ERCP取石后结石复发受年龄、合并乳头旁憩室、术前多发性结石、术前结石直径超过1cm、胆总管直径、胆道狭窄、合并胆囊结石、机械碎石、胆道手术史、胆道积气、十二指肠乳头大切开等因素影响。本次研究病例选择中排除胆道狭窄、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同时在年龄、结石直接和数量等基线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极大程度避免病例选择所致偏倚。结果发现两组患者均完成12个月随访,随访末研究组复发率3.75%明显低于对照组13.75%(

P<0.05),再次提示ERCP术后予以熊去氧胆酸治疗可有效预防复发,此结果和高慧涛[15]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ERCP术后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胆总管结石所致良性梗阻性黄疸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患者黄疸症状,促进肝功能恢复,同时还能有效预防结石复发,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Moy B T, Dojki F K, Scholes J V, et al. Azithromycin-induced cholestatic hepatitis[J].Conn Med,2015,79(4):213-215.

[2]杨真真,朱亮,洪军波,等.治疗性ERCP与胆囊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J].江西医药,2019,54(8):983-987..

[3]Dalpiaz A, Paganetto G, Pavan B, et al. Zidovudine and ursodeoxycholic acid conjugation: design of a new prodrug potentially able to bypass the active efflux transport system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J].Mol Pharm,2012,9(4):957-968.

[4]张成龙,李春生,余晓兰.熊胆有效成分熊去氧胆酸中国专利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9):2851-2854.

[5]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ERCP学组.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胆胰学组,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ERCP诊治指南(2018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11):1041-1072.

[6]Pavlidis ET, Pavlidis TE. Pathophysi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obstructive jaundice and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J].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2018,17(1):17-21.

[7]刘奇,黄辉,于立宝,等.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内镜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9,28(5):357-360.

[8]李磊,李冰,丁惠国.熊去氧胆酸对不同原因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鼻胆管引流术后胆汁排泌的影响[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6,32(3):522-525.

[9]Tang ruqi, Weiyiran, Li yanmei, et al. Gut microbial profile is altered in 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and partially restored after UDCA therapy[J].Gut,2018,67(3):534-541.

[10]尹东亮,尹润龙,卢沛林,等.熊去氧胆酸对腹腔镜胆总管结石取石术后结石再发的预防及肝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1):90-92.

[11]李立新,韩喜春,刘松平.熊去氧胆酸对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生化异常患者ERCP术后肝功能的影响[J].肝脏,2019,24(7):798-800.

[12]Breen EJ, Tan W, Khan A. The Statistical Value of Raw Fluorescence Signal in Luminex xMAP Based Multiplex Immunoassays[J].Sci Rep,2016,6:26996.

[13]庞琬玉,王帆,赵秋. 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海南医学,2017,28(21):3584-3589.

[14]Cai JS, Qiang S, Bao-Bing Y. Advances of recurrent risk factors and management of choledocholithiasis[J].Scand J Gastroenterol,2017,52(1):34-43.

[15]高慧涛.熊去氧胆酸对胆总管结石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后患者肝功能改善级预防结石复发的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5):1886-1888.

通讯作者:唐少波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