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泄泻病的疗效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20
/ 2

中药内服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泄泻病的疗效探究

李双侠

平湖市 新仓镇中心卫生院 浙江省 平湖市 314205

【摘要】目的 探究中药内服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泄泻病的疗效。方法 纳入我院接诊的2例泄泻病初诊患者进行研究,其中1例患者马某于2018年6月2日初诊,诊断:泄泻,脾胃虚弱,采用中医辩证论治,治则:健运脾胃,益气安神,温中止泻,给予马某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穴位敷贴进行治疗;另外1例患者朱某于2019年5月16日初诊,诊断:泄泻,肾阳虚弱型泄泻,采用中医辩证论治,治则:温肾健脾,固涩止泻,给予朱某附子理中汤加减合穴位敷贴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疗效。结果 马某经二诊、三诊,病症痊愈。朱某经二诊、三诊,病症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结论 治疗泄泻病应按照中医辨证论治,脾胃虚弱者以健运脾胃、固本止泻联合穴位敷贴加强疗效;肾阳虚弱者以温肾健脾、固涩止泻联合穴位敷贴疗效明显。

【关键词】中药内服;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泄泻病

泄泻又称腹泻,多因外邪侵入、饮食不节、情志所伤、脾胃虚弱或脾肾阳虚引发患者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稀薄泄如水样的病症1]。据《景岳全书·泄泻》记载“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熟,化气血以行营卫;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泻下降,而泻痢作也……久泻者不可治标,且久泻无火,多因脾肾之虚寒也。”本文对两例典型泄泻施以中药内服配合穴位敷贴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纳入我院接诊的2例泄泻病初诊患者进行研究,其中1例患者马某于2018年6月2日初诊,女,52岁,已婚,汉族,籍贯:浙江嘉兴,职业:待业;主诉:泄泻反复发作3年余,大便时溏时泄,伴乏力,4周前因更衣稀溏如水,四肢无力赴西医诊疗,行维生素C和复方氨基酸滴注治疗,便质便次未明显改善,遂求中医;症状:面容黄滞苦楚,精神疲怠,偶有头晕目眩,胃纳欠佳,每日行4~5次溏泻,偶有肠鸣辘辘,饮食稍有不慎即溏薄明显,无黏液样便,夜寐不佳,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病史:患5年糖尿病,口服格列本脲片, 3次/日,2片/次,空腹血糖6.7mol/L,糖化血红蛋白6.3%,血压120/76mol/L。

另外1例患者朱某于2019年5月16日初诊,女,51岁,已婚,汉族,籍贯:浙江嘉兴,职业:私营业主;主诉:反复更衣稀溏5年,1周前病重遂求医;症状:形体消瘦,面色无华,精神萎靡,四肢乏力,食欲减退,纳少腹胀,偶伴耳鸣;平素晨起脐下疼痛,肠鸣即泻,泻下完谷不化,冬季形寒肢冷乏力,腰膝酸软,舌苔薄白,脉细沉;病史:8年前经小肠切除术切除肠梗阻部分。

1.2方法

诊断:泄泻,脾胃虚弱。采用中医辩证论治,治则:健运脾胃,益气安神,温中止泻,给予马某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穴位敷贴进行治疗,药物具体处方为:桂枝3g,荆芥、甘草、炮姜碳各6g,炒党参9g,石榴皮10g,炒白术12g,茯苓20g,山药、炒白扁豆、炒薏苡仁、仙鹤草各30g,夜交藤50g。清水煎服,7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另取神阙、关元、天枢、中脘、足三里行穴位敷贴,穴位敷贴药方:将10g细辛,15g甘遂,白芥子、制吴茱萸、制延胡索各30g,研成粉末,加60mL姜汁、15g凡士林调和,用手搓成弹珠大小药丸,用医用胶布固定,敷贴于穴位处。1次/周,穴位敷贴3~6h,以局部皮肤发红为佳。

诊断:泄泻,肾阳虚弱型泄泻。采用中医辩证论治,治则:温肾健脾,固涩止泻,给予朱某附子理中汤加减合穴位敷贴进行治疗,药物具体处方为:吴茱萸、炙升麻各 3g,炮姜、制附子各5g,甘草6g,制延胡索、党参各9g,补骨脂15g,肉豆蔻、茯苓、诃子炭各10g,炒白术12g。清水煎服,7剂,每次100mL,三餐饭后半小时温服。取神阙、命门、关元、肾俞进行穴位敷贴,敷贴3小时,以局部皮肤发红为佳。

1.3观察标准

观察两例患者治疗后的效果。

结果

马某二诊诸症减退,依原法出入,穴位敷贴同前且位置不变。三诊,余证俱觉好转,大便溏薄而畅利,偶有日解2次,便质转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乏力渐消。遂按原法出入,上方加减服2个月,每次穴位敷贴5~10天,病症痊愈。

朱某二诊诸症好转:脐下疼痛改善,纳食略增,乏力改善,舌苔薄白,脉细沉。遂按原法出入,穴位敷贴同前且位置不变。辨证论治,依患者病情可加减药量,用药2个月余,穴位敷贴6次,病症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讨论

泄泻主证为大便溏薄、时作时止,泄为病势轻者,泻为大便稀薄或溏软如水直下者,两者无明显区别,但有轻重之分,合为泄泻。泄泻病位在肠,病变主脏在脾,脾失健运是病机之关键,导致肠道传导功能失司,与肝、肾密切相关2]

3.1病理病机

马某有多年消渴病史,素体虚弱,脾胃虚寒,运化无权,水谷精微不归正化而起,清浊不分下注肠腑,故大便溏泻。脾胃虚弱,气血运行不畅,不能上荣于舌面,故面色无华。

朱某8年前经小肠切除术切除肠梗阻部分,素体本虚兼肾阳虚弱,封藏失职,肾气不固,粪质稀溏甚如水样;肾阳虚弱,肌肤无泽,形体消瘦,精神萎靡;脾肾虚寒,畏寒怕冷,手足不温,腰背酸楚。

3.2治疗功效

马某参苓白术散方中党参、炒白术、山药健脾益气,茯苓、炒薏苡仁、炒白扁豆健脾渗湿,炮姜炭、桂枝温中健脾,石榴皮涩肠止泻。荆芥、夜交藤行滞安神。穴位敷贴选取神阙、关元、中脘有健运脾胃、生化胃气之功用,天枢、足三里健脾理气、和胃安神。内服外敷共奏调中健脾安神止泻之功。

附子理中汤方中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取四神之意温肾暖脾,涩肠止泻,炒党参、炒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吴茱萸、炮姜、炙升麻运脾土、振中阳、升发运转,可使清开浊降,肠胃功能恢复正常。神阙属任脉经穴,为胃之募穴,有回阳固脱,健运脾胃之功,配合肾俞、命门补肾壮阳、温煦脾土属标本兼治,关元穴系人元阴元阳交汇处,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作用。穴位敷贴药物中白芥子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总之,治疗泄泻病应按照中医辨证论治,脾胃虚弱者以健运脾胃、固本止泻联合穴位敷贴加强疗效;肾阳虚弱者以温肾健脾、固涩止泻联合穴位敷贴疗效明显。

【参考文献】

[1]邴雅珺, 张面焕, 丁欢阳. 刘国安教授治疗老年性泄泻经验[J]. 中医研究, 2018(7):44-46.

[2]吴星星, 吴静. 叶柏教授从肺脾辨治泄泻经验[J]. 河北中医, 2018, 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