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无法解决病毒窗口期的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20
/ 1

现代医学无法解决病毒窗口期的问题

郑召强

喜德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四川 喜德 616750

提到病毒“窗口期”,许多人或许都会产生疑惑:什么是病毒“窗口期”呢?实际上,病毒“窗口期”指的是人体在感染艾滋病、肝炎等病毒后,体内不会立刻产生抗体,而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检测出来,这个时期就被称为病毒“窗口期”。在这一期间,人体虽然感染了病毒,但是依靠现代医学却无法检测出来,如果患者在这一时期输血或献血,其血液检查结果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一旦血液进入他人体内,便会造成病毒的传播,从而引发严重的后果。

5e9d4d178333f_html_1b41c73ef8f02322.png 常来讲,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产生抗体需要7—10天,刚开始形成的时候浓度较低,比较不容易被检测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的浓度会越来越高,但由于传统的检测方法敏感性低,因此真正检测出来也需要三个月左右。在现代医学技术的推动下,已经出现了第三代、第四代检测试剂,一般只需要14—21天就可以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但是,还是有一些极特殊的人群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检测出来,比如具有免疫缺陷的人群,这类人群本身产生抗体的速度就比较缓慢,因此病毒窗口期要比正常人稍长一些,有些人可能需要半年时间才能检测出来,有些人甚至需要一年或一年以上才能检测出来,但这种情况极少发生。

虽然在艾滋病窗口期无法检测出病毒,但是在此期间内,患者或多或少还是有一些临床症状的,比如持续低热、疲劳、原因不明的咽炎、体重突然下降等等。据临床调查显示,大部分艾滋病患者在确诊之前都会出现长时间的发热症状,且通过各种检查手段都无法找到发热原因。与此同时,疲劳、咽炎、头痛、体重下降等也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主要症状,当然,这些症状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并不是说出现上述症状就一定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这是针对高危人群而言的。如果是艾滋病高危人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最好是到医院做个艾滋病检测。

当然,不仅只有艾滋病病毒存在“窗口期”,许多传染病的感染同样具有“窗口期”,比如乙肝、丙肝等。科学研究表明,乙肝以前的“窗口期”为70天,目前“窗口期”为30—40天;丙肝以前的“窗口期”为50天,目前以前的“窗口期”为30天左右。这类传染病在窗口期虽然无法检测出病毒感染,但是仍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一旦与病毒携带者发生性行为或者与其共用注射器等,都会增加病毒感染的风险。

经过对病毒“窗口期”的一番了解后,许多人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惑:病毒窗口期是不是就是疾病的潜伏期?实际上,病毒窗口期与疾病的潜伏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窗口期”是病毒感染后无法检测出抗体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患者可能有临床症状,也可能没有临床症状;而“潜伏期”是患者感染病毒后没有出现临床症状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有可能与窗口期重合,也有可能在窗口期之后。以艾滋病为例,艾滋病的窗口期为14—21天,这之后才能检测出患者是否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而艾滋病的潜伏期可以长达数年,有些患者是在出现临床症状之后才确诊的,而这已经距离窗口期很久了。此外,潜伏期只能发生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而窗口期既可以发生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还有可能发生在临床症状出现后的恢复期。以乙肝病毒感染为例,一些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血液中的表面抗原下降到检测不到的水平,患者依然会经历一段病毒“窗口期”,直到表面抗原上升到检测水平,才能度过窗口期。由此可见,病毒“窗口期”与“潜伏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和检测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最大限度的缩短了病毒窗口期的时间,许多国家的采血机构都希望通过有效合作来提高检测试剂的灵敏度,以便为广大患者争取最佳的治疗时机。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即便是再高端的检测技术,也不能完全解决病毒窗口期的问题。就目前我国病毒检测的整体现状来看,采血后需要检测的项目主要包括艾滋病、乙肝、丙肝和梅毒等,其他病毒并不在检测范围内,也就是说,即便是通过了检测要求,但也可能存在着其他病毒感染的风险,这给我国血液检测工作无疑又增加了难度。

总之,现代医学是无法完全解决病毒窗口期问题的,要想降低传染风险,只能不断提高人们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安全意识,减少病毒的传播途径,全面掌握病毒传播的有关知识,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就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病毒的传播风险,从而确保自身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