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手段打造小学科学高效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21
/ 2

巧用信息技术手段打造小学科学高效课堂

吴慧慧

浙江省永嘉县枫林镇中心小学 浙江省永嘉 325100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最基本课程,它有利于发散小学生的科学思维,开发小学生的科学智力,提升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运用能力。小学科学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辅助科学教学,创造多样性的科学实践活动,刺激学生主动去进行科学认知,让小学科学课堂真正实现高效和多元,为小学生的长足进步奠定科学根基。    关键词:小学科学;信息技术;现代化;高效课堂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程实施中得到了普及,越来越多的科学教师习惯于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营造信息化的科学课堂氛围,改变通常教学的弊端,解决科学教学中的瓶颈问题。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许多小学科学知识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更好的展示和表达,使科学知识可视化和动态化,进一步拓宽小学生的科学视野,有助于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和合作探究,发挥出科学教学的价值。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小学科学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存在误区,有的教师用信息技术取代教师教学,小学生不能理解课堂教学的难点。还有的教师照抄照搬网络上的课件,脱离学生的科学学习实际,导致科学教学效率降低。因此,新时期,小学科学教师要从现实出发,选择富有生活化和娱乐性的教学内容,巧用信息技术方法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实效,从小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拓展教学内容,探求新知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极大的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扩充科学教学容量,弥补小学生对科学认知的不足,有助于小学生探求新知,满足他们的求知需求。在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中,我首先为小学生做了最经典的静电实验:用梳子梳干头发,头发漂浮起来,以诱导静电。我让小学生们谈谈他们在生活中看到了什么静电?有些小学生说冬天脱衣服时会发出“爆裂”的声音,这是一种静电现象;有些小学生说用动物毛皮摩擦的泡沫板可以在黑板上吸,这是一种静电现象;其他学生说他们在电视屏幕上突然感到电击,这是一种静电现象。然后,我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地为学生解释正负电荷和静电发电的原理,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相同电荷的物体是相互排斥的,不同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我还设计了以生活为导向的互动式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搜索到更多知识,使探究成为他们的自觉需求。   2.突破教学难点,化难为易    有些小学科学知识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较远,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了有效突破科学教学的难点,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教学情境,优化难点解析策略,使小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譬如,进行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种类繁多的动物》的教学时,教师为大家准备各种动物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这些动物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等,让学生对它们进行分类,进而体验到动物多样性的特点。当然,教师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巧设探究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方式和形式。这一节课中,教师设计的问题是,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动物图片,然后让学生观察一种动物,并能用语言描述动物的特点(外形特征、运动方式、生活需求等),在这过程中逐渐认识各种动物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了解 “类别”的概念。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描述和记录动物,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一步步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知识,构建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让学生变得“活”起来。当然,教师利用这些现代信息技术最终目的并不是丰富自己课堂,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如果教师的观念只停留在通过播放课件、图片、视频,让自己课堂变得“花哨”一些,那么教师就是“丢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巧设探究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3.培养科学习惯,激发兴趣    学习科学需要养成规范意识和习惯,用科学知识拓展能力,激发兴趣,形成长远的发展。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感受,指导学生学习策略,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帮助,使全体学生都能够有所进步。比如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岩石会改变模样吗》,这部分知识比较灵活,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使岩石破碎的各种因素。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课件为学生播放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动画,通过动态的效果分析让学生理解岩石的特点,学会从岩石的变化中获得知识。然后教师引领学生来到实验室,利用酒精灯加热、冷水降温模拟自然界的冷热变化对岩石的作用,鼓励小学生设计更加高效的方案,提高实验能力。所有环节设计,学生们都十分喜欢,以最佳的学习效果完成课程任务。    4.辅助实验操作,增强感知    信息技术对科学实验的辅助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可以重现无法在实验室完成的实验,给学生创造实验氛围,降低实验过程中的能源损耗,创造高效的小学科学课堂。比如教科版四年级下册《花、果实和种子》一课,需要解剖花,观察花的结构。如果学生仅通过肉眼观察,很难观察花的内部构造。此时,教师通过实物投影的方式向小学生展示解剖的全过程,小学生甚至可以看到放大十几倍后的胚珠,视觉效果直接刺激了学生的专注力。这种教学方式相比教师一桌一桌的讲解更有效率,节约了实验材料与实验时间。

小学科学课堂必须要走向现代化,客观认知科学事实,引导学生敢疑善疑的学习品质,从而领悟到科学的本质。在新课程背景下,科学教师要继续探索和革新,创造出更多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丰富教学资源。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课堂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够深化学习体验,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提升自己的认知素养。小学科学教师应该提高教学水平,创新教学理念,引入微课视频,通过多重感官刺激小学生的求知欲,树立学习自信。同时,还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揭示科学奥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和辅助作用,为打造本真课堂及高效学习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赵敏.浅谈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J].学周刊,2014(6).    [2] 黄翀.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科学教学的优势[J].科教文汇,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