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开展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21
/ 2

系统性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开展价值研究

杨波青

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 广元 628000

【摘要】目的:分析系统性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开展价值。方法:取6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及系统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情况。结果:两组心功能分级情况相近(X2=0.006、0.023、0.041、0.026,P=0.940、0.878、0.840、0.871);护理后,除Ⅲ级外,观察组Ⅰ-Ⅱ级、Ⅳ级心功能均优于对照组(X2=4.885、3.997、0.916、14.892,P=0.027、0.046、0.338、0.000)。结论:系统性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开展价值显著,有效提升患者心功能。

【关键词】系统性护理模式;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心功能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心律失常是其常见并发症。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发病突然,治疗期间的护理配合显得尤为重要[1]。本文对系统性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开展价值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9年3月-2020年3月到我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中选取62例进行研究,参与患者均知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按照抓阄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0例;年龄53-72岁,平均(66.37±3.25)岁。对照组,男25例,女5例;年龄56-75岁,平均(66.43±3.0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全天(24h)心电图监护,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分析患者症状;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及时给予相应护理措施;指导患者用药、饮食及睡眠,确保患者身体机能,提升治疗效果。

1.2.2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系统性护理干预,主要包括:(1)病情系统性护理。了解患者病情状况、治疗方式等,结合患者病情关注其相关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并采用相应护理措施,提升护理针对性及系统性;关注患者心率变化情况,遵医嘱为患者使用稳定心率药物;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治疗方式,治疗目的等,提升其对治疗的了解,提高治疗依从性。(2)心理系统性护理。了解患者基本资料,分析其日常性格,观察患者治疗期间性格变化,分析导致该变化原因,根据原因实施相应护理措施,提升护理有效性;针对患者不良情绪采用相应护理措施,如鼓励患者,及时缓解其不良心理,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关注患者家属情绪变化,告知其自身情绪给患者造成的影响,提升患者家属构建良好心理的积极性。(3)健康教育系统性护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病原因、具体症状、治疗措施等,结合患者自身具体病症进行细致分析,提升患者对自身病情的了解;告知患者治疗期间注意事项,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告知患者健康生活习惯对疾病治愈的重要性,提升其构建健康生活习惯的积极性,包括饮食习惯、睡眠习惯等。(4)早期康复锻炼系统性护理。告知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对疾病治愈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康复训练方式,告知其训练期间注意事项;定时对患者进行四肢被动训练,防止静脉血栓发生;根据患者康复情况给予相应锻炼指导,提升患者康复速度。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治疗情况,分析治疗3项指标,包括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进行比较。

②评估护理前后患者心功能情况。采用纽约心脏病协会制定的心衰竭分级方案(NYHA),分别于护理前后对患者心功能状况进行评估,Ⅰ-Ⅳ级,其中,Ⅰ级表示体力活动不会导致患者出现心悸、气喘、心绞痛等临床症状,日常活动不受限;Ⅱ级表示日常轻度活动会导致患者出现心悸、气喘、心绞痛等临床症状,日常活动轻微受限;Ⅲ级表示一般体力活动会导致患者出现心悸、气喘、心绞痛等临床症状,日常活动明显受限;Ⅳ级表示患者无法从事任何体力活动,日常活动严重受限。

1.4统计学方式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5e9e895db36c1_html_12ac1641532292bc.gif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观察组Ⅰ-Ⅳ级患者分别为3例、8例、12例、9例,占比分别为9.38%、25.00%、37.50%、28.13%;对照组Ⅰ-Ⅳ级患者分别为2例、7例、12例、9例,占比分别为6.67%、23.33%、40.00%、30.00%;两组心功能分级情况相近(X2=0.006、0.023、0.041、0.026,P=0.940、0.878、0.840、0.871);

护理后,观察组Ⅰ-Ⅳ级患者分别为9例、14例、11例、2例,占比分别为28.13%、43.75%、34.38%、6.25%;对照组Ⅰ-Ⅳ级患者分别为2例、6例、7例、15例,占比分别为6.67%、20.00%、23.33%、50.00%;(X

2=4.885、3.997、0.916、14.892,P=0.027、0.046、0.338、0.000)。除Ⅲ级外,观察组Ⅰ-Ⅱ级、Ⅳ级心功能均优于对照组。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损害患者心功能,造成相应心脏功能并发症,其中以心律失常最为常见。系统化护理模式注重对急性心肌梗死护理的全面性,通过组间系统护理小组,给予患者心理、病情、健康宣教等方面的护理,有效落实护理措施,提高护理有效性。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除Ⅲ级外,观察组Ⅰ-Ⅱ级、Ⅳ级心功能均优于对照组,该结果有效说明系统化护理模式对患者治疗效果的价值,促进其心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系统性护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患者心功能,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陈小军.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24):3358-3360.

[2]王明娟.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3):199-200.

[3]赵瑞青.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J].饮食保健,2016,3(11):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