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预防和诊断治疗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21
/ 2

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预防和诊断治疗中的作用

古家美 陈举达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广东省 广州市 510060

第二作者:陈举达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广东省 广州市 510060

【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对感染性疾病的预防过程和诊断治疗过程中采用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行探讨并提出改善策略。方法: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式分析对98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法,以公平性为开展前提进行分组调查。对照组患者不采用任何护理措施,观察组则采用微生物检验干预,对比诊断效果。结果:从两组患者的感染程度对比来看,观察组重度感染的患者为10.20%(5/49),少于对照组26.53%(13/49),中度患者数量为32.65%(16/49),少于对照组48.97%(24/49),轻度的患者数量57.14%(28/49)高于对照组24.48%(12/49),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生物检测的方法诊断感染性疾病患者,可以有效的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感染性疾病;有效诊断;预防

感染性疾病是患者在治疗阶段因为免疫力低下或者体能过差感染上其他病症,如手术治疗后需要对手术切口进行消毒,如果不及时采取消毒措施,就会感染伤口,影响患者早日康复,加重患者的病情,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可能会导致医疗纠纷甚至声誉。所以需要对感染性疾病进行预防和诊断。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我们所研究的对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我们所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式分析对98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法,以公平性为开展前提进行分组调查。98例患者中男性53例,女性45例,患者年龄在17-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36±3.15)岁。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登记一般资料,以便查阅和全面病情分析,组间对比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不采取任何护理措施,观察组则采用微生物检验干预,对98例患者进行微生物检测,检测结果出来后为了保证用药合理性对患者进行药敏测试。药敏检验时运用试管稀释以及纸片法对感染状况进行防控,降低耐药性。抗生素的最高稀释管可以更好地抑制细菌的成长环境,保证试验菌株的敏感度可以高出试管中药浓度,抑制细菌并结合纸片法对试验菌耐药性及敏感度进行测试,并合理用药。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需要对两组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感染程度进行观察。

1.4统计方法

使用SPSS19.0专业计算软件为基础。在本次实验中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²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两组患者的感染程度对比来看,观察组重度感染的患者为10.20%(5/49),少于对照组26.53%(13/49),中度患者数量为32.65%(16/49),少于对照组48.97%(24/49),轻度的患者数量57.14%(28/49)高于对照组24.48%(12/49),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感染程度对比分析(n,%)

组别

例数

重度

中度

轻度

观察组

49

5(10.20%)

16(32.65%)

28(57.14%)

对照组

49

13(26.53%)

24(48.97%)

12(24.48%)

-

4.3657

2.3497

5.5718

p

-

<0.05

<0.05

<0.05

3 讨论

感染性疾病是患者在治疗阶段因为免疫力低下或者体能过差感染上其他病症,如手术治疗后需要对手术切口进行消毒,如果不及时采取消毒措施,就会感染伤口,影响患者早日康复,加重患者的病情,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可能会导致医疗纠纷甚至声誉。所以需要对感染性疾病进行预防和诊断。现代医疗技术提高后,抗生素药物被广泛使用,化疗药物和激素类药物大批量不合理使用,提高了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因此我们需要消除病原微生物,采用微生物检验干预,控制病原体,降低感染源。

研究表明,从两组患者的感染程度对比来看,观察组重度感染的患者为5例,少于对照组的13例,以观察组重度感染人员较少。

综上所述,采用微生物检测的方法诊断感染性疾病患者,可以有效的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金霞,张雷,邴玉艳,郭亚春,张国民. 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河北省某医学院感染性疾病整合课程的教学与分析[J]. 医学与社会,2019,32(04):135-138.

[2]刘俊龙,任碧琼,陈维,陈星. SAA、CRP作为可溶性模式识别受体在非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40(16):1929-1932+1937.

[3]孙军连,章超,罗云,洪涛,肖婷. 多学科诊疗模式(MDT)提高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水平的研究[J]. 当代医学,2019,25(31):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