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历史教学成为一页纸——摭谈当前农村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现状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21
/ 2

别让历史教学成为一页纸——摭谈当前农村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现状与对策

戴天成

泰兴市黄桥初中教育集团新城校区

要:

历史教学的定位在哪里?是在学科意识和思维的培养,还是考点记忆的功利实绩,这将决定着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未来素养。

关键词:学科 素养 考点 教法

当下历史教学是一个怎样的现状呢?大略有这样几种:

一将容量挤压。

比如人教版历史八上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和第9课《辛亥革命》,甚至将第9课《中华民国的创建》,也揉纳在一节课里,一口气教完。

心理动因:这样做无外乎是存了一点小心思——腾出尽可能多的复习、读书时间。

后果影响:容易造成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囫囵吞枣,对历史事件的认知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探究,直接将历史学习捣鼓成“碎片化”的灌输。

二让方法唯一。

历史教学,其实也与其它所有学科一样,课堂学习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但现实呢?

因为很多历史认为,历史无非就是让学生去读,去记。于是,不少老师会让学生带着考点去划书,对着考点去读背,除此以外,再无其它。

长期如此,会怎样呢,历史学科意识益发淡薄,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也就逐渐减损,直至殆尽。

三唯课件是瞻。

课件呈现,可以让历史知识更为直观,学生留下的印象也会更为持久。但有时过于迷信课件的神奇,一节课呈现的课件数量往往超过20张,点击过快,学生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独立思考,这样的课堂成了课件的“快闪”,教学效果却常常是一下课就“快忘”。

历史教材,一课一般会设计有4到6幅插图,由于学生只关注课件,却往往对课本上的配图,缺少更多关注,更多探究,更多思考。

课本插图,是一幅图,更是一扇窗口,透过其可以看到历史深处,直接细观课文配图,从经济角度,避免了重复,节省了时间,突出了重点,把握了关键。

四视“设计”不见。

哪些“设计”会在教者的眼中“飞入芦花都不见”了呢?

其一是“单元标题”和“单元引读”,怕浪费时间,老师不去引导学生去看一下,从而缺少了这一单元的整体感知。

其二是“材料研读”,怕浪费时间,老师不去让学生看一下,思考问题设计的答案。比如八下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第23页“材料研读”是这样设计的:

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这段话反映的观点是什么?你怎样看待他的说法?

这一“材料研读”,从材料解读到联系历史知识,再到学生思考讨论回答,会占课堂时间5分钟左右,不少老师就认为“不划算”了,就直接跳过去了。其实这里就像浏览景点,是需要驻足、品味、探究的“点”,不可或缺。

其三是“课后活动”,怕浪费时间,老师也常常不会让学生去思考、讨论一下,直接无视了。再如八下历史第12课《新文化运动》第58页“课后活动”是这样设计的: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学等口号和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结合本课内容,请你谈谈民主与科学口号的进步意义。

不难看出,这个设计,从内容上涵盖了前面的第4课《洋务运动》、第6课《戊戌变法》、第9课《辛亥革命》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共四课内容甚至更多,既有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汇整,更有对历史走向的寻脉溯源,作为教者可以让学生回顾之后,通过列表、比照和分析,加深对“民主科学”口号的进步意义的领会,更加深了对历史延续的思考,从而认识到近代人士对近代化探索的艰辛和执着。

有鉴于此,作为历史教学的平时,又该怎样去追寻呢?笔者有这样的建议:

一重视历史学科素养的熏陶——瞄准考试是必要的,避免单一的考试观念

行至当下,如果我们将自己委身于浓浓的为考试而教的氛围中,就很容易忘记还有更重要的学科素养的培养。就学生而言,学科素养是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部分。学科教师应依托教材发展教材,使教学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发展智慧”,使学生获得促进人生发展的能力。

历史作为一门综合文科课程,在坚持人文性的同时,更加追求综合性和实践性,我们也应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整合历史、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把握生活时空、人地关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全球视野,促进综合思维的发展,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而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具有历史学科特征不可或缺的、相对稳定的最必要及最关键的共同素养有这样五大方面,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历史理解和历史价值。这些素养的获得,绝不只是一页纸或是数张纸的考点材料所能涵括和体现的。

二重视历史学科思维的训练——完整体现是必要的,摈弃一味的删减做法。

如果我们将目光盯紧在考点上,一味做着读背默写的功夫,势必会产生“只见考点,不及其他”的现象,而“引言”、“文本”、“图片”、“人物扫描”、“材料研读”、“课后活动”,还有“知识拓展”等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就会被置于“形有实无”的尴尬境地,也就会不能充分体现教材的整体效应。

“引言”的概括和启发,“文本”和“图片”的呈现和阐述,“人物扫描”的重点介绍,“材料研读”的学思结合,“课后活动”的当堂训练,“知识拓展”的丰富与迁延,都会对学生对每课历史内容融会贯通,互为补充,进而形成整体认知,论从史出,对所学历史章节有更多领会和体悟。

三重视历史教学教法的探讨——主体尊重是必要的,杜绝无趣的灌输执念。

历史学科自与其它学科一样,都应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为理念,让学生思考、探讨、发现和得出结论,从而最终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历史观。“学生的历史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这是新课标的新要求。根据这一要求,历史教师要将历史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自我创造、自我成功、自我快乐的亲身体验,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和谐发展”。这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根本要求。因此,日常组织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主线,真正体现新课程提倡的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的理念。

如果我们平时的历史教学,只剩下“读”“背”二字,还会有几多趣味呢?

诚然,大凡农村初中,由于师资结构普遍存在着结构性失衡问题,专职的历史教师不是太多,大多是“一专一兼”,历史学科的教学往往是作为主科教学的附属存在的。在我们一些教管人员心目中,历史是谁都能“教”的;在我们担任历史教学的老师心理认知上,也常认为历史只要学生读读背背就能出成绩的,在这两个主要因素的驱动下,对历史教材的研读上和对历史教法的研学上,就自然会被忽略,或是不加重视。其实,这一现象应予修正。我们应该明确历史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角色,要努力成为有思想、有远见的实践者。必须积极参加必要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刻苦钻研,不断整合学习信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认识,以期增强自身素质。

历史本来就是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承载着过往与未来,每一页都需要我们用心去教好。

地址: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黄桥镇金溪路8号 泰兴市黄桥初中教育集团新城校区

收件人:戴天成 邮政编码:225419 手机:1396100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