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信息化问题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23
/ 2

土地管理信息化问题探讨

梁莉

身份证号码 : 450204*** 00911142X 广西省 53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网络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必需品。为了适应历史发展的步伐,土地管理也需要及时引进信息化系统,以信息化建设为土地管理服务,制定针对性的信息化发展策略以提高土地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下面笔者在大量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对土地管理信息化问题进行浅析。

关键词:土地管理;信息化问题;分析

1 土地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计算机技术日益普及,在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地使用。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土地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成为了必然。通过借助依托于网络计算机系统的信息查询技术,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土地管理模式,在实现资源充分共享和利用的基础上提高了土地管理的时效性。通过完善土地管理信息化体系,使得工作变得更加科学、理性,大大地缩减了繁琐的归纳总结工作,并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2 新时期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概述

2.1 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以地理信息系统作为支撑,在实践工作中掌握信息化技术,从而构建科学有效的管理。在进行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信息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建设工作的关键内容。地理信息技术指的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遥感技术相结合形成的一种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空间抽象概括。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采用GIS技术,依靠最先进的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实现了输入、存储、检测、显示以及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够提高土地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2.2 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土地资源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性资源,能否得到合理的利用,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主要意义:(1)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改善了传统土地管理工作中任务繁杂、不易总结的缺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土地管理工作效率。(2)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的与其他信息技术相结合,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土地管理系统,为土地规划、开发、利用等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大大提高了土地管理质量。通过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改善传统土地管理中的不足,有效提高土地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推动土地管理现代化发展。

3 简要分析土地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发展现状

3.1 能力及意识问题

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土地管理与传统的管理形式不同,其大多数的工作都需要通过操作计算机设备来完成,土地资源档案也由传统的纸质档案转换为电子档案。而在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对不同类型资源的分类以及对资源存储格式的设置等工作都需要由管理人员来完成。但是现阶段许多员工没有意识到土地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自身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存在不足,无法完成对土地的管理工作,而且容易发生由于操作马虎导致数据信息的丢失或泄露,影响土地管理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此外,土地管理部门没有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引进计算机软硬件设备,也是现阶段土地管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3.2 管理条例的问题

任何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都需要有健全的监督管理条例作为基础保障,土地管理工作也不例外。但是从实际的管理工作情况来看,传统的管理工作内容偏重于对实际土地资源的管理,对于相关电子数据信息的管理条例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这是土地管理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将会影响土地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 加强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4.1 连接信息管理和业务流程重组

重组土地管理业务流程是可以有效加强土地信息管理。没有业务流程重组的支持,很难加强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因此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必须重建现有的业务流程管理,打破传统的组织模式,以功能和流程为核心建立全新的组织模式,为土地管理提供程序保障工作,以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并使土地管理和相关服务更透明、方便和有效。一是在设计阶段,务必要围绕服务对象展开设计工作,政府设计土地管理部门时需要将流程作为核心内容,以便有机结合参与土地管理业务流程操作的相关的职能部门,同时避免不必要的部门参与到工作之中。设计出最优化的整体业务流程,并统一建立工作规范,尽量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活动。二是继续推进土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项目审批,解除一些不必要的限制,简化项目审批流程,完善和优化审批程序。加大土地资源收费审核力度,继续推进土地资源收费管理体制改革,确保土地管理服务有序、顺畅、高效发展,夯实土地管理信息化基础。

4.2 建设土地资源信息化数据共享设施

土地管理部门需要利用公共线路、网络,或建立属于自己的一个卫星电视台或微博官方网站对中央、省、市、区、县四级中心网站实现互联网连接,建立一个统一的安全网络系统,完善土地资源的共享信息数据建设设施,促进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

首先,各中心站的连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式,保证在国土资源调查、管理、数据交换、信息查询、信息发布等过程中信息的快速安全传递。

其次,为了保证每个中心站点能够安全、有效、可靠地进行信息交换,内部网络应该与外部网络应分开。内部网络主要是交换内部信息,而外部网络则是交换和发布信息,各司其职互不干扰。每个中心站点还需要满足Internet模式、速度等要求,如果不能满足要求,则需要对网络硬件和软件进行合理的重新配置。各中心站点在建设局域网时要考虑到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的实际情况,建立大容量、快速的局域网系统,同时将国际互联网与国内局域网分开。

最后通过地址管理、虚拟技术或域名解析等手段,将每个中心站点的物理连接进行划分,可分为政府管理、调查评估、信息发布等逻辑网络。政府管理网负责实施土地管理信息传递,土地资源调查网负责土地资源调查评价过程中形成的信息传递和数据汇总。为国土资源信息提供社会服务的三个逻辑网络互不干扰,不过在物理上使用的是同一信息渠道系统。此外,依托先进的安全防护技术、防火墙技术,建立国土资源信息网络安全屏障,增强安全防御系统。

4.3 继续完善制度,大力开展合作建设

如果我们想要加强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我们必须设立有一个完美的系统提供担保,包括如何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投资环节,实现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管理软件和市场开发,并确定系统建设标准和规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完善管理监督体系,确保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有依据、有规律可循,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开展合作建设,加强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

4.4 推进土地管理信息示范区建设

土地管理部门可以选择某片未开发区域或未开垦种植的区域,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示范区,同时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区、标准化示范园区等加强土地管理信息的建设,创新现代管理技术,探索现代土地管理之路。通过建设自己的土地管理信息化示范区,可以有效提高项目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率,形成专项培训基地,有利于提高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

结语

目前,土地管理面临着多方面的难题,一方面,现代城镇化的进步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但可使用自然土地资源却日益减少,另一方面是人类生活方式日益创新、活动日益频繁等导致的问题,如土地沙漠化、海盐渍化,这些都导致土地资源稀缺更严重,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只不得不选择加强对电子设备的应用,以此实现土地管理信息化。

参考文献:

[1]刘桂龙.浅析我国土地管理信息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西部资源,2016(05):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