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置换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24
/ 2

强夯置换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赵全茂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勘察设计院 山西省太原市 030032

摘要:通过对强夯置换法施工原理及施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强夯置换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对强夯置换法施工工艺进行设计及施工,本文对强夯置换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强夯置换法;地基处理;应用

引言

软土路基中因分布有复杂软弱土体,需要对路基深层土体进行加固,但软土路基加固方式是路基处理的难点。强夯法路基处理技术和提高路基承载力,尤其是对软土路基,增强土体抗液化的能力,强夯置换法能够有效地对路基不同土层的均匀度进行提升,避免路基服务期间不均匀沉降的产生。

1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

基范围内的土层,提高黄土地基的密实度,进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通常情况下,强夯法需要将夯锤升高10~40m,然后自由下落,利用重锤的冲击能夯实地基土,这种方法适用于厚度大、松散的填土、砂石土、低含水量的土层以及湿陷性黄土中,既能减小地基的压缩性,又可以提高地基的强度与抗地震能力。技术人员在应用强夯法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黄土地基结构特点合理布置夯点。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都具有施工简便、施工工期短、施工成本低等优势,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噪声污染问题,技术人员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对周边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虑。

2强夯置换法在黄土地基施工中的优势

强夯置换法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固效果显著。使用强夯置换法,地基土之间的孔隙率大大降低,土间的压缩功能也相应降低,从而提升了路基的压实度,保证地基的强度达标。②强夯置换法能够使路基的干密度得到提升,地基土的压缩模量能够进一步优化,土体的抗震性能和液化水平也大大增强。③在湿陷性黄土等地区,使用强夯技术能够降低土体的沉降量,保持土质的均匀,提升路基的承载能力,增加土壤内部结构的共存,承载力得到增强。④强夯置换法的使用范围广泛,能够有效处理饱和度较低的粉土、素填土以及碎石土等,也可以在夯坑填入碎石等原材料,对材料进行置换,在详细勘察之后,满足施工现场的各项基本条件,按期按质按量完成工程施工工作。⑤较高的经济性。实际应用过程中,强夯置换法基本不需要使用其余的辅助材料,设备、材料的使用量大幅度减少,施工成本得到有效节约,经济效益更大,社会效益更加明显。

3强夯置换法原理及适用范围

湿陷性黄土作为一种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具有粗粉粒骨架、大孔隙结构,被水浸湿时,极易在附加压力或在附加压力与自重压力作用下,出现较大的湿陷变形,并引起土体强度显著降低。在这样的土质中修建工程建筑物,必须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以保证其湿陷变形、承载力满足设计及建筑物长久使用要求。强夯置换法加固地基原理是用起重机械将大吨位重锤(一般10~40t)起吊到6~40m高度后,自由下落,给地基土以强大冲击能量的夯击,使土中出现很大的冲击应力,土体产生瞬间变形,迫使土层孔隙压缩,土体局部液化,在夯击点周围产生裂缝,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孔隙水和气体逸出,使土粒重新排列,经时效压密达到固结,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的一种有效的地基加固方法

4强夯置换法地基加固机理

强夯加固施工中,在夯锤的作用下处理地基,由于存在冲击荷载,该处地基土将出现动力反应,土体具有非弹性性质,从而可达到加固土体的效果。从强夯加固地基的基本特点来看,其集加密、固结与预加变形于一体,通过重锤自由下落的方式,可实现势能向动能的转换。当该装置接触地面时,部分动能会基于声波的形式向外扩散,但更多的是通过动能的形式对土体产生影响,即出现自由振动现象,有助于排出土体中的空气,达到土体有效重塑的效果。

5湿陷性黄土地基特点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主要特点是高触变性、低透水性、高压缩性、沉降速度快、沉降不均匀等。其中,触变性指的是黄土未受水分侵蚀之前是固体状态,在水分和其他因素侵蚀后变成流动状态;低透水性主要是黄土地基的透水性较差,施工企业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排水工作,从而加快土体固结;高压缩性指的是黄土地基受到高强度压迫后,建筑物会出现沉降,尤其当垂直压力在0.1MPa时,黄土地基会出现变形问题,且发生大面积沉降后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沉降速度快主要是在负荷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黄土地基中的建筑物沉降速度越来越快,在同条件下,建筑物越高,负荷越大;沉降不均匀主要是黄土地基成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主要成分是大量细微颗粒与砂土,这2种原材料的密度存在很大差异,从而影响建筑物的受力,最终出现沉降不均匀问题。

6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施工问题,由于施工准备工作不充分,导致后期施工过程中出现很多变更问题,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调整施工方案,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但是,黄土地基处理方案往往是在施工准备阶段确定的,在施工阶段施工方案调整会遇到很多难题,而重新设计又会对施工工期带来一定的影响,导致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出现很大损失。

7沉降观测的作用和方法

7.1质量控制要点

根据试夯试验所总结出来的有效加固深度和影响深度,控制整个夯击过程的质量;有效加固深度和影响深度一般采用最后两击的夯沉量平均值,平均值不大于10cm,且最后一击的夯沉量也不大于10cm,以此数据来控制夯击的质量,同时目测夯坑周围地面无大的鼓起,且不会出现因夯坑过深而导致起锤困难的现象。

7.2施工注意事项

强夯置换填料采用未分化块石,块石粒径控制一般在40cm以内,最大粒径不大于60cm。施工过程若发生夯锤斜歪,应暂时停止夯击,并及时将夯坑底整平再夯。在靠近涵洞、挡墙等构造物附近施工时,强夯置换施工一定要远离结构物外6m作业,以保证结构物安全。测量仪器架设在距离夯点30m远处。夯机操作室前应安装牢固的安全防护网,在每次施工前需认真检查滑钩、钢丝绳等使用状况。夯锤下落时,机下施工人员应距夯点30m外或站在夯机后方,不可在夯击作业范围内活动。

8施工方法及措施

8.1处理原理

强夯置换片石墩加固原理为通过强夯片石所形成的片石桩,对原地基中的压缩性饱和土进行置换。同时,强夯过程中所产生的巨大冲击能使桩体周围软弱土中的空气减少,土体液化,使液化土体与桩体一起构成了良好的排水系统,缩短排水过程,加速土体固结,以致桩体与周围土体形成复合地基,控制总沉降,增强地基强度。

8.2黄土地基问题的优化措施

黄土地基处理质量与工程项目建设质量息息相关,在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深入勘察工程项目,了解软土地基的实际分布情况,分析黄土地基带来的危害,以确定最佳黄土地基处理方案,保证所选方案的技术性和基础性。现阶段,我国工程项目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相对复杂,施工企业需要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施工方案,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在施工准备阶段,相关部门可以共同探讨多种黄土地基处理方案,提高黄土地基处理的整体效果。

结束语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需选择适宜的处理方法。本工程实践表明,强夯置换法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效果显著,可消除地基土液化,提高湿陷性黄土地基承载力。

参考文献

[1]任延寿,曹泽奋.锦州港码头施工工艺优化[J].水运工程,2019(S1):35-38+86.

[2]刘天安.成都天府机场软基处理及沉降规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9.

[3]叶荣.某轨道交通工程站场路基地基加固[D].南昌航空大学,2019.

[4]桑松魁,张明义,白晓宇,闫楠,牟洋洋.强夯置换法处理淤泥质黏性土地基加固特性试验研究[J].工程勘察,2018,46(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