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项目“州城韭菜腌菜”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27
/ 2

非遗项目“州城韭菜腌菜”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探索

陈开举 吴小玉 苏燕芳

宾川县州城镇文化站 云南宾川 671605

【摘要】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州城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非遗项目“州城韭菜腌菜”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有必要对其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作探索。

【关键词】非遗项目“州城韭菜腌菜”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探索

一、非遗项目“州城韭菜腌菜”原产地州城镇概况

州城镇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的一个乡镇,位于宾川县南部,地处金沙江南岸的干热河谷地带,距县城10公里,辖8个行政村,1个华侨社区,64个自然村,189个村民小组。居住有汉、白、彝、回、纳西等10多个民族,总人口50347人。古镇州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据白羊村遗址(距州城8公里)考古发掘证明,4000年前的州城就是一块人类早期的繁衍生息之地。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朝廷就在州城设置宾川州,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宾川县,1956年县城迁往牛井,州城才改为乡镇。

州城镇处于亚热带冬干夏湿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区,“冬无极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7.9℃。主要种植葡萄、柑桔、黑腰枣、韭菜、葱、大蒜等经济作物。

二、非遗项目“州城韭菜腌菜”的历史深渊

我国有许多原产蔬菜,很早就应用食盐进行加工,新石器时代已发明了陶器,公元前就掌握了制曲术,因而我国制作韭菜腌菜的历史甚为悠久,可能起源于周代以前。古籍中的“菹”字,指将食物用刀子粗切,也指这样切过后做成的酸菜、泡菜或用肉酱汁调味的蔬菜。

我国种植韭菜的地方较多,《山海经》记:“丹熏之山,北单之山(今内蒙古)、崃山(今四川)、鸡山(今云南宾川)、边春之山、视山、其山多韭。”《诗经》中更有“献羔祭韭”的诗句。韭菜腌菜的起源无证可考,据传清康熙年间,有带韭菜腌菜出征良将者,体格魁梧彪悍,瘟疫不侵,登高渡水如履平地,营中武将皆惧之。宾川人喜食酸辣,韭菜腌菜是宾川饮食文化发展的产物,是宾川的名特产品。

州城韭菜腌菜腌制技艺是对腌菜技艺的发展和传承,结合当地独特的气候和物产条件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等因素积累,在几代人的摸索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腌制技法。现在全国各地凡有宾川人的地方,就有韭菜腌菜。

三、非遗项目“州城韭菜腌菜”的制作技艺及过程

制作韭菜腌菜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选择成熟韭菜—、择捡韭菜—洗韭菜—风晾—切段—选配料—混料—入罐—并罐—扑水—封罐—入库等过程。选择韭菜也有讲究,要选成熟度够高的,择洗也有讲究,要剔除黄页死皮苔心等,清洗还要注意轻揉,不能用力揉搓。通过晾干水气后切段就可以进行腌制了。韭菜腌菜的配料很简单,只有两种:一是食盐,二是辣椒粉。辣椒粉粗细度要适中,不能用熟辣椒粉或机械加工的辣椒粉。食盐和辣椒粉的比例有讲究,不能过多或过少。

拌匀后的切段韭菜通过入罐,扑水、并罐、封罐等过程,就可以入库,库房封存10天左右,色、香、味俱全的韭菜腌菜就腌制成功,可以食用了。腌菜罐最好选用陶罐,为了运输、携带方便,用塑料罐也可以,根据材料多少选择装罐的大小。

四、在非遗项目“州城韭菜腌菜”传承、保护上作探索

“州城韭菜腌菜”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州城镇的一项重要非遗项目,这一项目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是广泛联系“故乡情”“、“侨乡情””“、“老乡情””、“民族情”的实物纽带,保护好这一非遗项目,有利于让宾川人留住乡愁,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利于助推乡村振兴。

州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州城韭菜腌菜”这一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工作,在镇党委政府和镇文广中心的努力下近几年来在“州城韭菜腌菜”这一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下主要做了如下的探索。

<一>、在田野调查,做详实资料上作探索。

州城镇政府拨出专项资金,文广中心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入村入寨,入农户,拜访相关人员,到图书馆,上资料室,上网查找资料,认真拍摄音像资料,对“州城韭菜腌菜”这一非遗项目做了详实的资料。

<二>、在申报“州城韭菜腌菜”为非遗项目上作探索

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文广中心组织相关人员,精心制作了《申报书》,2013年成功将“州城韭菜腌菜”申报为县级非遗项目,成功申报王之芳为县级非遗传承人。2019年文广中心又再一次做了田野调查,把资料做的更加详实,又制作了《申报书》,把“州城韭菜腌菜”申报为州级非遗项目,同时将王之芳申报为州级非遗传承人。

<三>、在与妇联联合举办“培训班”上作探索

为了使“州城韭菜腌菜”这一非遗项目传承好,保护好,州城镇文广中心与州城镇妇联两家联合起来,在2008年、2010年、2014年、2016年分别举办了“州城韭菜腌菜”传统腌制技艺培训,通过4次培训,共培训农村妇女129人次,通过几次培训,广大妇女基本掌握了这一传统腌制技艺,且技艺越来越娴熟、高超,腌制的质量越来越好。

通过以上的探索与实践,“州城韭菜腌菜”这一非遗项目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保护。

五、在非遗项目“州城韭菜腌菜”的开发、利用上作探索。

“州城韭菜腌菜”这一非遗项目,有了传承人,通过培训有了更多的技艺能手。韭菜腌菜越来越受人喜爱,销路越来越广,销量不断增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断攀升,那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承和保护的层面上,我们必须在发展实体经济上做文章,在开发、利用上作探索。

<二>、成立“金韭庄园”作“州城韭菜腌菜”开发、利用探索

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文广中心的努力下,2014年州城镇成立了“金韭庄园”这一实体经济,注册资金10万元。对非遗项目“州城韭菜腌菜”作开发利用探索,“金韭庄园”以“州城韭菜腌菜”非遗传承人王之芳为法人代表,以自家房间、庭院为作坊,作坊式生产韭菜腌菜。年产韭菜腌菜3.6万市斤,年产值36万元,带动周边劳动力80余人。注册了“金韭庄园”商标,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市场前景较好。

<二>、成立“宾川汇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州城韭菜腌菜”开发利用探索。

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好“州城韭菜腌菜”这一非遗项目,

2013年成立了“宾川汇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州城镇北门外 七 组村民 曹鸿 为法人代表,注册资金500万元。2017年2月,公司转型研发生产酱腌菜。引进并安装了一条韭菜腌菜生产线,全封闭自动化、高生产。2017年11月获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是按绿色有机食品安全标准种植的韭菜为原料,采用传统手工艺生产酱腌菜的企业。采用传统的土罐发酵的方法腌制,不添加任何添加剂,防腐剂,品质纯正、滋味悠长,扎根家乡记忆、吸取民间传统技艺精髓。公司年产韭菜腌菜10万市斤,产值90万元,吸纳周边劳动力8人,传承了地方特色食品 弘扬绿色健康文化。

两个“韭菜腌菜”实体虽然规模小,但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可观,势必会不断的发展壮大。

开发利用是最好的保护和传承,为了保护好“州城韭菜腌菜”这一非遗项目,我们在开发利用上下了功夫,作了探索,成立两家不同风格的实体经济,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是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

参考文献:

1、《雍正宾川州志》.清代周钺编纂

2、《宾川县志》.宾川县志办编

3、《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云南州城》.大理州白族学会编

4、《山海经》.古籍

作者简介:陈开举 、男、白族,1970年生,群文馆员,现于宾川县州城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工作

吴小玉、女、汉族,1978年生,群文馆员,现于宾川县州城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工作

苏燕芳、女、汉族,1975年生,群文馆员,现于宾川县州城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工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