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中间入路和尾侧入路术式治疗老年右半结肠癌的疗效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28
/ 2

腹腔镜下中间入路和尾侧入路术式治疗老年右半结肠癌的疗效比较

于淑华

长春市颐乐康复医院 吉林 长春 130013

  【摘要】 目的 对腹腔镜下中间入路和尾侧入路术式治疗老年右半结肠癌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100例老年右半结肠癌患者, 根据腹腔镜入路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各50例。对照组采取中间入路术式治疗, 研究组采取尾侧入路术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177.54±15.17)min短于对照组的(207.22±16.15)min, 术中出血量(101.44±12.75)ml少于对照组的(119.59±15.34)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 与对照组的22.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右半结肠癌患者更适合使用腹腔镜下尾侧入路进行治疗, 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出血量, 而且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具有较高的价值, 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右半结肠癌;腹腔镜;中间入路;尾侧入路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laparoscopic middle approach and caudal approach in the treatment of right colon cancer in the elderly. Methods 100 elderly patients with right colon cancer were p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laparoscopic approaches,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the middle approach and the study group by the caudal approach. The basic operation indexes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 operation time of the study group (177.54 ± 15.17) min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207.22 ± 16.15) min, and th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101.44 ± 12.75) ml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119.59 ± 15.34) ml,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caudal approach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right colon cancer. It can not only 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 reduce the amount of bleeding, but als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t has a high value. It is recommended to be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right colon cancer; Laparoscopy; middle approach; caudal approach   结肠癌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 根据现有数据显示, 全球每年大约140万人患结肠癌, 且死于结肠癌人数高达70万, 其中以右结肠癌最多[1]。针对此病, 临床上通常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 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 其手术创伤小, 术后恢复快, 但是腹腔镜手术的入路方式仍然存在争议[2]。以往, 外科医生都是习惯性采用侧方入路, 但在手术过程中会挤压到肿瘤, 可能影响手术效果。中间入路的方式对于外科医生的解剖技术要求相对高, 尤其是遇到肥胖或者肠系膜充血的患者, 更是增加了手术难度[3]。因此, 有学者提出尾侧入路手术法, 即从肠系膜根部右髋窝附着处进入右肠后间隙, 此方法降低了手术的难度, 有明显的解剖标志, 更具安全性[4]。为了对比中间入路与尾侧入路对右半结肠癌的效果, 本文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右半结肠癌患者作为对象, 科学分组后实施不同入路术式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本院接收治疗的100例老年右半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腹腔镜入路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各50例。对照组男25例, 女25例;年龄63~72岁, 平均年龄(65.80±2.50)岁;肿瘤大小(4.01±0.61)cm;肿瘤位置:升结肠25例, 盲肠15例, 结肠肝曲10例。研究组男25例, 女25例;年龄65~75岁, 平均年龄(66.00±3.00)岁;肿瘤大小(4.12±0.57)cm;肿瘤位置:盲肠10例, 升结肠25例, 结肠肝曲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 采用五孔操作方法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采取中间入路术式治疗。在患者回结肠血管下切开肠系膜进入Toidt间隙, 再根据肠系膜上的静脉指引, 顺肾前筋膜、间隙以及十二指肠前筋膜进入右半结肠, 将其分离并结扎右半结肠血管, 然后以相同的方式对横结肠上区进行处理, 完成体外吻合。    研究组采取尾侧入路术式治疗。首先, 在胰头十二指肠的前方和肠系膜静脉后方进行游离, 按照尾侧向头侧的方向暴露小肠系膜的根部后与后腹膜形成黄白交界线, 切开腹膜进入Toidt间隙, 暴露肠系膜动(静)脉、胰头和十二指肠并彻底清扫淋巴结, 术区范围扩大到十二指肠球部、左到肠系膜静(动)脉的左边、右边到生殖血管。其次, 清扫肠系膜动(静)脉和右侧解剖的淋巴, 将其翻转至结肠膜的前面, 将肠系膜的静(动)脉在腹膜后的投影作为相关标准, 然后将肠系膜的血管在回结肠血管的远心侧进行解剖, 将其与之前的右结肠后间隙按照尾测到头侧, 沿肠系膜的血管解剖右结肠血管, 到回结肠血管等顺序进行贯通, 与此同时对淋巴结进行清扫[5]。最后, 将横结肠上区的右结肠外侧进行游离, 将胃结肠韧带离断, 进入到小网膜囊, 分离横结肠的后间隙, 与Toidt间隙贯通, 将结肠韧带和肝结肠韧带分开, 清扫淋巴结与半结肠游离, 在右下腹切口5 cm, 进行横结肠与回结肠吻合。    1. 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手术指标, 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②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切口感染、炎性肠梗、中转开腹。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計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基本手术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177.54±15.17)min短于对照组的(207.22±16.15)min, 术中出血量(101.44±12.75)ml少于对照组的(119.59±15.34)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 与对照组的22.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医疗微创技术的迅猛发展, 右半结肠癌治疗方式以腹腔镜手术为主, 而手术的成功与否与手术入路有密切关系, 科学选择手术入路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手术中损伤, 还能促进术后康复[6]。在进行右半结肠癌手术治疗时, 解剖过程相对复杂, 关联的器官也比较多, 期间往往需要处理很多血管, 稍有不慎就会损伤患者血管, 加之手术时间较长, 所以对主治医师的专业知识、经验等有非常高的要求[7]。

中间入路最先被用于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 主要是通过后腹膜中间的交界线以及乙状结肠系膜将患者腹膜切开, 再根据该交界线拓展间隙将根部血管高位结扎, 最后清扫相关的淋巴结[8]。而尾侧入路更有优势, 因为尾侧入路可将腹膜切开后就能够直接进入间隙, 无需特意寻找Toidt 间隙, 这样能够缩短手术时间, 更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177.54±15.17)min短于对照组的(207.22±16.15)min, 术中出血量(101.44±12.75)ml少于对照组的(119.59±15.34)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 与对照组的22.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与中间入路比较, 尾侧入路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10]。究其原因如下:①尾侧入路以肠系膜上静(动)脉为中心, 只要对其后方的间隙进行游离, 按由后至前, 由远及近的原则优先选择血管;②以肠系膜上静(动)脉作为中心, 尾侧入路更能够准确地进入间隙, 然后使用两面夹击、互相贯通的方式进行解剖, 可以更好地保障右结肠系膜的完好性[11-12];③进行腹部血管解剖时, 血管的数量完全不相同, 有单支、双支、多支的情况, 若这些属支在解剖是发生变异, 就会增加解剖的难度, 采用尾侧入路的方式可以准确进入间隙并优先进行游离, 可以达到保护胰头、十二指肠、输尿管等器官的效果;④尾测入路在手术初始就比较容易进入到正确的解剖层面, 手术进行起来流畅, 明显缩短手术时间。    综上所述, 老年右半结肠癌患者更适合使用腹腔镜下尾侧入路进行治疗, 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出血量, 而且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具有较高的价值, 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徐溢新. 腹腔镜下中间入路和尾侧入路术式治疗老年右半结肠癌的效果与安全性比较. 中国处方药, 2019, 17(12):117-118.    [2] 余志清, 杜江. 尾侧入路与中间入路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临床效果对比.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9, 13(4):382-384.    [3] 王旭. 两种不同入路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右半结肠癌临床对比研究. 中国实用医药, 2019, 14(20):47-48.    [4] 马勇, 杨建栋, 罗涌, 等. 腹腔镜下中间入路与侧方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术中、术后情况比较. 现代肿瘤医学, 2019, 27(16):2904-2908.    [5] 韩潞, 刘兵, 谭卫林. 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间入路术式与侧方入路术式的疗效观察.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8, 25(8):919-923.    [6] 舒若, 刘童蕾, 田衍, 等. 尾侧入路与中间入路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临床对比.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8, 39(5):78-82.    [7] 邹瞭南, 郑蓓诗, 卢新泉, 等. 腹腔镜尾侧入路法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7, 6(2):170-173.    [8] 史自强. 腹腔鏡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的效果分析. 河南医学研究, 2018, 27(13):2411-2412.    [9] 胡杨志, 廖有祥, 李缘, 等. 回结肠血管为标志的尾侧入路法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9, 21(1):20-23.    [10] 叶进军, 辛乐, 刘继东, 等. 尾侧入路法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临床体会.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8, 23(3):170-174.    [11] 应家祺. 尾侧入路与中央入路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比较. 南昌大学, 2017.    [12] 郑毅, 白霞, 许鑫, 等. 腹腔镜尾侧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探讨.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 24(2):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