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麻醉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29
/ 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麻醉管理

余兴勇

会理县人民医院 四川 凉山 615100

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发生脑卒中的患者数量高达200万余人,同时该病还具有极高的致死、致残率,严重危害人们的生活健康。在众多脑卒中类型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最高,也是最严重的脑卒中类型之一。由于此病患者多为中老年群体,手术过程中需承担的风险较大,故在缺血性脑卒中手术治疗时应合理进行麻醉管理以降低患者手术过程中需承担的风险。本文将带领各位读者简单了解一下有关急性缺血性脑中卒患者手术过程中的麻醉管理。

在了解相关手术麻醉管理之前,我们需要先弄清什么是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的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坏死。该病发病率较高,占到所有脑卒中类型中的65%左右。同时又因为脑部缺血的情况不同,缺血性脑卒中又可以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进展性卒中以及完全性卒中。以上四种分型的具体临床表现不同,但通常都会出现头晕、头痛、力弱、感觉障碍等症状,若在患病后不加以及时控制,则有大概率危及患者生命。

目前有关缺血性脑卒中比较常用的几种外科治疗方式包括颈动脉支架、椎-基地动脉支架植入术,以及急诊动脉溶栓术或联合机械取栓术。这些手术都是以血管内治疗(EVT)为基础进行的不同程度的手术治疗方式,但手术过程中的最佳麻醉治疗因患者多数为中脑年患者,其身体已出现明显退行,若在治疗过程中应用错误的麻醉方式则容易适得其反,进一步增大患者手术风险。故在开展手术之前,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个体情况进行评估后再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目前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手术当中较为全身麻醉以及清醒镇静。

以上两种麻醉方式在EVT治疗当中拥有各自的优势,全身麻醉可以有效防止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因病症出现躁动、不配合等状况,同时还能抑制疼痛并保护患者的气道畅通,但又因全身麻醉患者依赖于插管辅助呼吸,气管插管时易引起血流动力学波动,阻碍血管再通,最终造成误吸以及肺部感染;清醒镇痛的效果与全身麻醉刚好相反,该麻醉方式能有效保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不受影响,而且可以减少肌肉松弛剂的使用,因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可随时监测患者的神经功能变化,但缺点则是无法完全抑制脑卒中为患者带来的疼痛感,给EVT的治疗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所以主治医师团队在术前评估时,就要对患者的意识形态、合作程度、循环呼吸状态和血流动力学状态进行精确又快速的分析,来定下手术过程中需要应用的麻醉方式。

关于手术过程中的麻醉管理,换言之便是对患者的血压进行管理,因为在进行麻醉步骤过程中,血压的影响尤为巨大。在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时,必须将血压下降幅度控制在超过基础值的20%以下,如果在麻醉过程中患者血压过低,则容易导致血容量不足、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心率失常等症状发生,届时必须停止EVT的治疗转而对这些并发症进行第一时间治疗。麻醉过程中保持患者血压最好的办法便是使用升压药物,不过在应用该药物时还是需分析患者的个体化差异,通常都可使用去氧肾上腺、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多巴胺等正性肌力药物也是较为明智的选择。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在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的过程中,需要随时观察患者的血压情况,所以通常医护人员会选择有创动脉检测法,该方法与无创监测相比,使得患者血压的测量更加全面且误差更小。

通气管理目标:避免过度通气,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水平与卒中患者不良专归有关。推荐维持正常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水平,控制血氧饱和度以及动脉氧分压,避免是高碳酸血症。吸入氧浓度应维持脉搏血氧饱和度应大于92%,动脉氧分压应大于60mmHg。

通过上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麻醉管理的简要分析,相比各位读者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管理有了一定的认知,文中出现的两种麻醉方式在临床治疗的表现各不相同,但其在术中的管理几乎还是一致的。虽然有关缺血性脑卒中麻醉技术还未得到共识,不过选择适合患者的方式一定不会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