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心理弹性、积极心理资本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29
/ 8

研究生心理弹性、积极心理资本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分析

杨玲 金霞芳 李瑾

上海市松江区精神卫生中心 201617

【摘要】目的 了解在校研究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心理弹性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及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上海某一高校150名研究生进行调查。

结果 1、研究生心理弹性及积极心理资本与父母教养方式和学生性别、生源地、专业及是否独生子女上有显著差异,p<0.05 p<0.01,p<0.001;2、不同年级在能力、接受变化、控制、精神影响,自我效能、乐观方面和简式父母教养方式有显著的差异, p<0.01 p<0.05, p<0.001 。3、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弹性,积极心理资本显著正相关,p<0.05,p<0.01,p<0.001,而有关韧性与希望上未见有明显关联。

结论 研究生心理弹性、积极心理资本在性别,生源地,专业、独生上有差别,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弹性,积极心理资本自我效能,乐观呈正相关。

【关键词】心理弹性,教养方式,积极心理资本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graduate students' mental resilience,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parental rearing style

Yang ling, jin xiafang, li jin

Songjiang district mental health center, Shanghai 201617,

E-mail: jixafang@163.com Mobile phone: 18918281701

abstract 】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sychological endurance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ing style. Methods 150 graduate students in a university in Shanghai were investigated by mental resilience scale,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questionnaire and simple parenting style questionnaire.

Results】1.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parental rearing style, gender, place of enrollment, major and whether the students were only children (p < 0.05, p < 0.01, p < 0.001). 2.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grades in ability, acceptance of change, control, spiritual influence, self-efficacy, optimism and simple parenting style, p < 0.01, p < 0.05, p < 0.001. 3. Parenting style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mental resilience and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p < 0.05, p < 0.01, p < 0.001), while resilience and hope were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Conclusion】the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nd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postgraduates are different in gender, place of enrollment, major and only child. Parenting style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self-efficacy and optimism.

key words 】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parenting style,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研究生作为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栋梁,其心理健康日益受到重视。研究生普遍存在学业,科研、情感危机,就职,人际关系,适应等各种压力,这些压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研究生的心理状况。心理弹性是指个体的心理适应状况及被调查者在应对外部压力变化时的心理反应过程和状态,即一般行为人会通过不断地调整自身的处事方式和行为,不断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并达到动态平衡[1]。也是个体在面对困难或者处于逆境状况时能够成功应对并适应良好的能力,对心理健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2]

2004年,Luthns和Yousef等人提出积极心理资本,关注个体的正向情绪和正向特质成为许多心理研究者的共识。所谓心理资本,就是个体一般积极性的核心要素[3]包括自我效能,韧性、希望、乐观四个维度。本文中父母的教养方式是指被调查者(研究生)的父母在教育以及抚养子女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处事观念、态度和相应的行为[4],本文通过弹性量表与积极心理资本和父母教养方式相互关系对研究生成长,面对对压力,如何以积极心态应对进行探索。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抽取上海市某大学在校研究生,发放问卷150份,收回问卷134份,有效率89.33%。其中男性118名,女性16份,年龄在18-52岁,涉及各年级、文理科等。

1.2方法

①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被研究者的性别、出生地、所学专业,所处年级、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等个人资料。

②心理弹性量表,是用于评估心理弹性水平的自我评定量表,由Connor和Davidson[5]于2003年编制,起源对PTSD的研究。主要包括能力,忍受消极情感、接受变化、控制和精神影响等五个因素。由25个条目组成,其中能力8条,忍受消极情感7条,接受变化5条,控制3条,精神影响2条。内部一致性为0.89,重测信度为0.87,具有良好的信度。得分越高,心理弹性越高。反之,亦然。

③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采用张阔等(2008)编制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分为四个维度,分别为自我效能体验,乐观状态,希望体验,韧性体验,一共包含26个项目。对每一题评价按Liken式(LikentypeScale)七点量表进行。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6]。数字越大,表示符合程度越高;数字越小,表示符合程度越低。

④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来至于EMBU,由瑞士学者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编制的,通过被试者回忆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待自己方式来考核父母的教养方式。因标准版EMBU题目过多,1999年,Arrindell等人根据题目和心理测量学指标简化为46道题。后由北京师范大学蒋奖等人进行简式教养方式中文版修订,其中包含有42个项目,并且分为父亲教养方式和母亲教养方式二个版本,每部分还含各21个条目,条目中包含情感温暖状况、过度保护倾向和拒绝倾向三个方面的调查。同时,本调查研究还采用了李克特4点量表计分法,按照“从不”到“总是”,含有15题的反向计分题,从得分情况来判断,得分高的研究者,其父母使用该种教养方式的频度更高。

以上量表均有较好信度和效度,为自评量表

1.3采用SPSS21.0 for Windows进行描述性统计、差异性检验和相关分析等。

2结果

2.1心理弹性、积极心理资本与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

研究生的心理弹性总分,包括能力、接受变化、控制、精神影响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别,p<0.05,P<0.001,积极心理资本只有乐观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p<0.05,父母教养方式包括拒绝维度、情感温暖、过度保护在性别上均有显著差异P<0.001,见表1

1:心理弹性、积极心理与父母教养方式上性别的差异(X±S

性别 男(n=118) 女(n=16) t p

心理弹性总分 98.45± 12.88 87.5±17.46 3.05 0.003**

能力 31.36±4.98 27.13±4.69 3.22 0.002**

忍受消极情感 26.56±3.08 25.25±4.85 1.48 0.14

接受变化 20.49±3.05 17.56±4.10 3.45 0.001**

控制 11.6±1.60 10.38±2.99 2.55 0.012*

精神影响 8.42±1.28 7.18±1.87 3.42 0.001**

积极心理总分 127.36±13.47 123.75±23.95 0.90 0.370

自我效能 32.90±4.73 32.44±6.67 0.35 0.729

韧性 31.16±3.89 30.50±5.70 0.60 0.550

希望 30.19±3.57 30.50±5.80 0.30 0.763

乐观 33.11±4.58 30.31±8.78 2.00 0.047*

父总分 73.62±11.61 61.38±8.20 4.08 0.000**

父拒绝维度 21.75±3.60 17.38±2.70 4.69 0.000**

父情感温暖 25.46±4.15 21.56±2.90 3.63 0.000**

父过度保护 26.40±4.09 22.44±3.46 3.69 0.000

母总分 73.20±11.98 59.88±8.66 4.29 0.000**

母拒绝维度 21.78±3.58 17.62±2.63 4.47 0.000**

母情感温暖 25.19±4.36 20.12±3.63 4.44 0.000**

母过度保护 26.23±4.23 22.13±2.63 3.77 0.000**

注:

﹡p<0.05, ﹡﹡p<0.01,﹡﹡﹡p<0.001(以下同)

2.2心理弹性、积极心理资本和父母教养方式不同生源地的差异

研究生的生源来自城市或农村,在心理弹性、积极心理资本和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大部分有差异,心理弹性总分、能力、接受变化、控制、精神影响在不同的来源上有显著的差异p<0.001,积极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希望、乐观有显著差异p<0.05,P<0.001,父母的教养方式的三个维度拒绝、情感,保护有显著差异P<0.001,见表2。

2:生源地不同的差异(X±S

性别 农村(n=88) 城市(n=46) t p

心理弹性总分 102.05± 10.21 87.73±15.21 6.47 0.000

能力 33.17±3.57 26.43±4.72 9.25 0.000

忍受消极情感 26.76±2.60 25.73±4.40 1.69 0.093

接受变化 21.42±2.27 17.70±3.63 7.29 0.000

控制 11.92±1.24 10.56±2.41 4.29 0.000

精神影响 8.78±1.02 7.30±1.55 6.63 0.000

积极心理总分 127.00±10.59 126.78±21.21 0.08 0.937

自我效能 32.04±3.25 34.37±7.00 -2.62 0.010

韧性 31.11±2.61 31.02±6.09 0.12 0.903

希望 29.71±2.58 31.20±5.48 -2.13 0.035

乐观 34.121±3.85 30.20±6.61 4.35 0.000

父总分 78.06±9.16 60.87±70 10.87 0.000

父拒绝维度 23.04±2.97 17.76±2.51 10.29 0.000

父情感温暖 27.01±3.20 21.13±3.05 10.26 0.000

父过度保护 28.00±3.11 21.98±3.08 10.67 0.000

母总分 77.98±9.33 59.43±7.40 11.69 0.000

母拒绝维度 23.08±2.90 17.85±2.55 10.33 0.000

母情感温暖 26.90±3.41 20.17±3.01 11.26 0.000

母过度保护 28.00±3.08 21.41±2.57 12.39 0.000

2.3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研究生在心理弹性上在控制上有显著的差异,p<0.05,积极心理资本在韧性上有差异p<0.05,父母教养方式在独生子女上有显著的差异P<0.001,见表3。

3:研究生独生的差异(X±S

独生 独生(n=122) 非独生(n=12) t p

心理弹性总分 97.61± 13.52 92.42±17.29 1.24 0.22

能力 31.09±5.09 28.50±4.96 1.68 0.10

忍受消极情感 26.36±3.20 26.92±4.90 -0.55 0.59

接受变化 20.30±3.05 18.58±4.17 1.72 0.088

控制 11.56±1.70 10.42±2.84 2.06 0.041

精神影响 8.30±1.43 7.18±1.87 0.71 0.479

积极心理总分 126.69±14.08 129.33±23.24 -0.58 0.563

自我效能 32.71±4.78 34.25±6.67 -1.03 0.729

韧性 30.83±3.79 33.67±6.30 -2.31 0.022

希望 30.30±3.75 29.42±5.09 0.76 0.452

乐观 32.85±5.09 32.00±7.25 0.531 0.596

父总分 73.70±11.06 56.50±8.93 5.218 0.000

父拒绝维度 21.75±3.48 16.08±2.68 5.64 0.000

父情感温暖 25.46±4.04 20.25±2.73 4.36 0.000

父过度保护 26.50±3.81 20.17±3.95 5.48 0.000

母总分 73.13±11.67 56.17±8.59 4.90 0.000

母拒绝维度 21.74±3.47 16.67±2.63 4.86 0.000

母情感温暖 25.18±4.28 18.58±3.00 5.21 0.000

母过度保护 26.21±4.09 20.92±3.15 4.36 0.000

2.4不同年级的被研究者在心理弹性、积极心理状态(资本)与其父母的教养方式上的差异。

不同年级的研究生在心理弹性方面,其中包括个人能力、接受变化的能力、控制和精神影响中有显著的差异p<0.05,P<0.001。积极心理资本在乐观方面有显著的差异,P<0.001。父母教养方式在不同的年级均有显著的差异, P<0.001。见表4。

4:心理弹性、积极心理资本和父母教养方式在不同年级的差异(X±S

年级 研一(n=83) 研二(n=14) 研三(n=13) 其它(n=24) F p 两两比较

1 2 3 4

心理弹性总分 102.12±9.68 94.36±19.27 87.15±9.85 86.96±16.23 13.07 0.000 1>2,1>3,1>4

能力 33.28±3.36 29.29±5.54 25.15±3.67 26.50±5.10 29.08 0.000 1>2,1>3,1>4,

2>3,2>4

忍受消极情感 26.64±2.35 27.00±5.56 26.38±3.25 25.29±4.53 13.08 0.323

接受变化 21.59±2.10 19.14±4.31 17.54±2.67 17.13±3.47 22.20 0.000 1>2,1>3,1>4,

2>4

控制 11.81±1.11 11.36±2.62 10.69±1.32 10.71±3.03 3.22 0.025 1>3,1>4

精神影响 8.81±0.94 7.57±2.24 7.38±1.19 7.33±1.43 13.26 0.000 1>2,1>3,1>4

积极心理总分 126.77±8.44 130.07±28.69 131.38±18.35 123.21±19.46 1.08 0.36

自我效能 31.81±2.26 34.29±8.77 36.46±6.96 33.63±6.55 4.39 0.006 1<3

韧性 30.88±0.94 32.29±8.43 33.08±5.47 30.00±5.92 2.07 0.107 3>4

希望 29.73±2.10 32.07±6.21 31.69±5.54 30.04±5.40 2.20 0.091 1<2

乐观 34.35±3.51 31.43±9.01 30.15±5.23 29.54±5.74 7.86 0.000 1>2,1>3,1>4

父总分 79.41±7.41 61.43±9.14 62.31±7.55 58.67±6.63 68.99 0.000 1>2,1>3,1>4

父拒绝维度 23.43±2.52 17.93±2.46 18.46±2.93 17.04±2.24 57.05 0.000 1>2,1>3,1>4,

父情感温暖 27.46±2.67 21.50±3.11 21.54±2.54 20.38±3.13 57.41 0.000 1>2,1>3,1>4

父过度保护 28.52±2.34 22.00±3.84 22.31±2.81 21.25±2.64 70.86 0.000 1>2,1>3, 1>4

母总分 79.17±8.04 60.79±9.11 61.54±4.91 57.25±6.92 70.53 0.000 1>2,1>3, 1>4

母拒绝维度 23.45±2.49 18.29±2.84 18.85±1.91 16.88±2.44 57.87 0.000 1>2,1>3, 1>4

母情感温暖 27.37±2.84 20.43±3.38 21.00±2.52 19.33±2.85 69.36 0.000 1>2,1>3, 1>4

母过度保护 28.35±2.75 22.07±3.38 21.69±1.49 21.04±2.51 68.87 0.000 1>2,1>3, 1>4

注: 1代表研一,2代表研二,3代表研三,4代表其他硕士

2.5研究生在文理科上心理弹性方面,包括能力、接受变化、控制、精神影响有显著的差异P<0.001,积极心理资本只有乐观有显著的差异P<0.001。父母教养方式及拒绝、情感、温暖三个维度有显著的差异,P<0.001。见表5。

5:文理科上的差异(X±S

文科(n=90) 理工科(n=42) t p

心理弹性总分 102.06± 10.63 87.78±14.38 25.13 0.00

能力 33.13±3.50 26.36±4.80 46.15 0.00

忍受消极情感 26.88±2.7 25.61±4.28 3.96 0.02

接受变化 21.40±2.54 17.79±3.12 31.84 0.00

控制 11.89±1.28 10.73±2.31 13.66 0.00

精神影响 8.77±1.14 7.28±1.40 21.80 0.00

积极心理总分 127.82±11.97 125.52±20.07 0.87 0.42

自我效能 32.20±3.36 34.26±7.21 2.55 0.08

韧性 31.17±2.71 31.04±6.23 0.57 0.57

希望 30.02±2.70 30.79±5.59 1.06 0.35

乐观 34.43±4.53 29.42±5.17 16.64 0.00

父总分 78.02±9.00 60.640±6.70 68.31 0.000

父拒绝维度 23.06±2.79 17.70±2.37 68.09 0.000

父情感温暖 26.93±3.32 21.21±2.71 54.2 0.000

父过度保护 28.02±2.96 21.74±2.65 67.65 0.000

母总分 78.01±9.05 59.11±5.93 85.31 0.000

母拒绝维度 23.07±2.80 17.80±2.30 64.54 0.000

母情感温暖 26.90±3.41 20.11±2.23 78.89 0.000

母过度保护 28.03±2.90 21.19±2.29 92.21 0.000

2.6研究生父亲与母亲教养方式与心理弹性、积极心理资本的研究状况及相关内容的分析:

以父亲方教养方式的总体得分、父亲方的拒绝维度、父亲情感温暖体现及父亲过度保护跟母亲方教养方式、母亲拒绝维度、母亲情感温暖、母亲过度保护这些研究内容作为应变量,以被研究者心理弹性总分,忍受消极情感、能力、接受变化、精神影响控制、积极心理资本的总分以及自我效能、韧性,希望、乐观为自变量,从而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弹性总分、能力、忍受消极情感、接受变化、控制及精神影响呈显著的正相关;积极心理资本中的乐观呈显著的正相关;积极心理资本总分与父亲的教养方式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母亲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呈显著的正相关;拒绝维度,过度保护未见明显关联;自我效能、韧性、希望未见明显关联。见表6。

6心理弹性、积极心理资本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分析

心理弹性总分

能力

忍受消极情感

接受变化

控制

精神影响

积极心理总分

自我效能

韧性

希望

乐观

父总分

0.632**

0.727**

0.306**

0.698**

0.464**

0.617**

0.203*

-0.044

0.013

0.078

0.550**

拒绝维度

0.605**

0.699**

0.275**

0.687**

0.445**

0.571**

0.183*

-0.047

0.015

0.064

0.506**

父情感温暖

0.647**

0.728**

0.347**

0.700**

0.473**

0.649**

0.221*

-0.034

0.036

0.091

0.564**

父过度保护

0.599**

0.703**

0.272**

0.660**

0.440**

0.584**

0.189*

-0.049

-0.012

0.071

0.539**

母总分

0.607**

0.715**

0.274**

0.74**

0.420**

0.598**

0.164

-0.090

0.003

0.020

0.533**

母拒绝维度

0.590**

0.690**

0.276**

0.658**

0.405**

0.578*

0.166

-0.066

0.007

0.036

0.502**

母情感温暖

0.603**

0.706**

0.275**

0.671**

0.428**

0.588**

0.173*

-0.686

-0.007

0.056

0.536**

母过度保护

0.597**

0.715**

0.257**

0.661**

0.404**

0.600**

0.145

-0.112

0.011

-0.033

0.531**

3讨论:

何谓心理弹性,学界可渭众说纷纭,有文献记载的,有“过程说”、“能力说”和“结果说”。其中“过程说”认为,人的心理弹性是指当一个个体面对重大灾祸等不利于身心的情境时其心理能够迅速复原并积极适应的一个动态过程[7]。而一个人的积极心理状态是以个人积极的心理力量为核心的,并且我们将这种心理状态定义为积极心理状态[8]。一种良好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分为4个部分,包含自我效能的体现、总是报以希望、韧性体验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自我效能的体现,主要由个人信心和个体所投入的努力去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而报以希望则是个体为了成功而朝照着既定的目标前进;韧性体验是指当个体面临各种困难和应对各种危机时,能够保持坚忍不拔并能从中迅速恢复,乐观的生活态度是能够从容面对困难,走向成功,乐观的态度能积极地把事件归因于内部的原因,并积极处理危机事件。家庭作为社会最小的组成单位,是孩子走向社会化的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第一个的场所,每一对父母是子女在这个社会中的第一任领路人,起到培养孩子并使他们逐渐接触和走上社会的作用。因此,父母所采取的教养方式对子女心理是否健康发展、行为是否规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9][10]。美国的“人类健康与儿童发展学会” 中关于生物行为发展的报告中可以见到,每一对父母在教养抚育子女时的方式方法和策略,可能对个人能力的发展、社会情绪的调整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具有长期的影响[11]。我国研究者认为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教养态度对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影响重大[12]。国内外有大量的实验研究和文献证明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会对子女的焦虑有影响[13][14]并且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能力[15] [16]

本文对上海某大学134名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心理弹性与父母教养方式有明显差异,说明与子女的性格塑造呈正相关,比如男孩好动,好奇,容易受到责骂等,对挫折易耐受,父母对男孩教养严格等造成了男性抗压能力强。同时父母教养方式是民主的,包容的,温暖的,鼓励的,那么孩子就会形成乐观,向上,积极应对的、良好人际关系等的健全的心理素质,否则会出现焦虑,躲避等不良性格。男生在能力,接受变化、控制及精神影响,乐观方面得分均高于女生,与马晓璐等人的调查不同,可能与样本量的差异有关17】。同时由于刚进入学校,以学习为主,各种压力没有迫在眉睫,良好的同学关系,父母的支持等,在能力、接受变化,控制和精神变化低年级大于高年级,但由于自信,应对能力的提升,朝着既定目标努力,在克服困难,自我效能、希望这些方面高年级大于低年级。

本研究结果显示积极心理资本在不同生源上自我效能、希望、乐观维度上有差异,来源于农村的学生吃苦耐劳,受挫折多,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困难,因而农村高于城市;而父母的教养方式的为支持、陪伴、民主、温暖、接纳,那么子女就形成健康良好的心态,对自己有自信,处理好学业、人际关系等延伸的各种问题,保持良好的心态,碰到问题就可发挥自己的潜能,积极应对,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通过相关分析表明,父母亲情感温暖、与心理弹性,积极心理资本总分和乐观呈正相关,说明积极的教养方式民主、理解、温暖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心理弹性,积极的心理状态,更好承受各种压力,化解压力,从而获得成就感,而父母过度保护,会造成子女依懒性强,拒绝,惩罚则会起负面的影响,这与肖水源的研究的结果相似18】

研究生作为国家的精英人才,是社会发展中的坚强的力量,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才能促使自我实现,这需要父母给予良好的教养方式,增强积极的应对方式能力,进行积极心理学的引导,完善“个体-学校-社会-家庭”,才能更好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样本量的不足,同时仅进行父母教养方式各个维度与心理弹性、积极心理资本之间的关系,没有探究对研究生成长过程中的具体因素。

4 参考文献

【1】许渭生.心理弹性结构及其要素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136-141.

【2】席居哲,桑标,左志宏。心理弹性(Resilience)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8,31(4):995-998

【3】Luthans F,Avolio B,Walumbwa F,et al.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Chinese workers: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with performance[J].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2005,1(2):249-271.

【4】Rutter,M. Protective factors in children’s responses to stress and disadvantage[J]. Annals of the Academy of Medicine,Singapore,1979,8(3):324-338.

【5】Connor,K.M,Davidson.J.R. Development of a new resilience scale: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J]. Depression and Anxiety,2003,18(2):76-82

【6】张阔,张赛,董颖红。积极心理资本:测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8(1):58-64.

【7】Luthar,S.S,Cicchetti, D.,δ,,Becker ,The constreuct of resilience: a critical evaluation and guidelines for future work[J] Child Development,2000.71(3):543-562

【8】Luthans F ,Luthans K W ,Luthans B C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Beyond hum an and social capital[J],2004:45-50

【9】金凤仙,程灶火.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犯罪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3):468-472

【10】Collins W A,Maccoby EE,Steinberg L,Hetherington EM,Bornstein MH. Contemporary research on parenting. The case for nature and nurture[J].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0,55(2):218-232.

【11】Bethesda,MD .From Cells to Selves[M]. Biobehavioral Development,2001:28

【12】金光霞.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5,(2):29-31

【13】刘方琳,温红博。张云运,董奇.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焦虑的影响: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男性化特质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11,(6):1390-1396.

【14】Mcleod BD,Wood JJ,Weisz JR. Examin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arenting and choildhood anxiety: A meta-analysis[J].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2007,27(2):155-172.

【15】刘胜凯,卢立平.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4,(9):85-88.

【16】Dwairy M .Parental inconsistency: A third cross-cultural research on parenting 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of chilgren[J]. Journal of child & Family Studies,2010,19(1):23-29

【17】马晓璐。大学生学业压力、心理弹性及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杂志,2015,23(12):1881-1884.

【18】肖水源。社会支持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4(2):98-10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