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培训开展医学院新生防艾教育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29
/ 2

参与式培训开展医学院新生防艾教育的探索

钟鸣,苏卫燕,陈鲜丽,郜文秀,吴震中,杨奕静,张家祥,余宇,何志翰,张植敏

韶关学院医学院 广东韶关 512026

【摘要】目的:艾滋病是病死率极高的慢性疾病,目前,青年学生已经成为艾滋病毒感染高发人群,在防治艾滋病方面的认知、态度和行为能力令人担忧。因此,在青年学生当中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已经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方法本项目旨在通过参与式培训来帮助青年学生主动提高对艾滋病防治的正确认知,在信息充分、态度正确、观念更新的氛围中,帮助青年学生培养防艾的综合能力。结果通过在广大青年学生中普及正确的防艾观念和认知,能有效地减少艾滋病感染几率,同时引导全社会用不带歧视的眼光看待艾滋病病人和病毒携带者。结论利用参与式培训开展医学院新生防艾教育项目,让青年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和学习过程,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提升学习的效果,引导全社会用不带歧视的眼光看待艾滋病病人和病毒携带者,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防艾教育;参与式培训;医学院新生;问卷调查

我国自1985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人以来,疫情整体保持低流行状态,然而从绝对数来说,我国是艾滋病感染人数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截至2018年1月,全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789617例,报告死亡245498例。其中现存活HIV感染者460551例,AIDS人329066例[1]。2018年9月(2018年9月1日0时至9月30日24时),全国共报告法定传染病653046例,死亡2027人。其中,艾滋病发病数为6155例,艾滋病死亡人数为1698人,占死亡人数比例的83.8%[2]

目前青年学生已经成为艾滋病毒感染高发人群,疾控专家表示,中国艾滋病传播途径转变为以性传播为主,更需要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尤其要对青年学生等重点人群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我国拥有3 亿多10~24 岁的青少年人群,他们的成长直接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在社会发展迅速、价值取向多元、道德自律欠缺的背景下,青少年缺乏理智和自我控制能力,加之知识与经验的不足,判断事物感情色彩太浓,情绪偏激,在防治艾滋病方面的认知、态度和行为能力令人担忧。据调查,多数青少年认为自己没有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或者可能性较低,且没有对疾病的防范意识[3] [4]。因此,在青少年当中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已经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艾滋病防治条例》对防控宣教进行了详细规定,并要求高校、中学等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有关课程,但在多数学校中实施并不理想[5]。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对知识填鸭式的教学接受有限、教师授课时刻板地讲述理论知识以及学生对于涉及性的相关知识羞于启齿,都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取得的效果事倍功半。因此,我们在本项目的培训中采取了参与式的培训方法[6],以求取得突破。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参与式培训为青年学生分享经验和阐述见解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受尊重的,自己的经验是有价值的,自己的见解是有意义的,充分体现主人翁的精神。利用参与式培训开展防艾教育,能够对传统教学进行有益补充,将传统课堂上未详细讲授的内容充分展开,帮助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7]

本项目在韶关学院医学院2017级和2018级本专科新生中开展,采用参与式培训常用的案例讨论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和价值澄清法开展培训,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评估培训效果。

选择本专科新生开展本项目有如下考虑:

一、本专科新生刚迈入大学校园,学习积极性高,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因此开展培训的配合度高。经过两个学年的培训观察,新生普遍对该培训方式持肯定态度,培训过程参与度高,发言热烈;

二、医学院的新生刚入学时尚未接触专业课程,故对于防艾的知识理解与其它专业无异,若是待其学习了专业知识后再进行本项目的培训,此时学生已经能够比较深刻的认识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对于评价参与式培训的效果不利,评价的结果无法指导本培训方式今后在其它非医学专业学生青年中开展;

三、本专科新生的第一年通常会遭遇迷茫期,心理问题多发,尽早地开展此类培训,对于帮助新生更好地融于新的环境,结识新的同伴朋友,并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从而尽早地了解艾滋病的危害,培养更好的防范意识。

培训的过程和结果都令我们感动满意。以《跨越危险地带》这一主题内容为例,帮助学生将日常行为与艾滋病的感染联系起来,分析哪些行为容易感染病毒,哪些不容易感染,例如共用牙刷、共用水杯以及医护过程中的感染问题等等,最后引导学生理解危险与不危险的界线是模糊的,中间的灰色地带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跨越,因此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各种日常行为的后果,并作出合适的处理。我们采用头脑风暴法和价值澄清法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大胆阐述自己的见解,思维的交流以及口才的交锋都让培训现场欢声笑语不断,而学生们有趣又不失逻辑的奇思妙想也让我们感到惊叹。学生们表示今后将不再极端地看待问题,而是应该放下心头的疑虑和恐慌,理性地分析问题。

我们在培训前和培训后都采用了问卷进行调查,问卷的结果体现了学生知识体系的提升和对于我们开展培训的认可。在回收的300份样本中,男女比例大致为4:6,不会造成性别方面的认识偏颇。培训前,在“对艾滋病的了解程度”这一问题的几个选项“非常了解”、“了解”、“一般”以及“不了解”中,高达80%的学生选择了“一般”,6%的学生选择了“不了解”,可见青少年对于艾滋病的认识很多都是流于表面,甚至有的仅仅是听过这是个可怕的疾病,其余一无所知。30%的学生认为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吃饭会感染艾滋病,46%的学生认为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有28%的学生不清楚在性生活中使用安全套是否可以减少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培训结束之后,选择对艾滋病的了解程度 “非常了解”和“了解”的学生比例已经高达93%,学生表示如果今后还举办类似的活动,一定会参与或者推荐朋友参与,并表示在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中进一步完善艾滋病的防治知识。认为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吃饭会感染艾滋病的比例下降到了4%,认为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的比例下降到了2%,所有的学生都明确选择了在性生活中使用安全套可以有效减少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利用参与式培训开展医学院新生防艾教育项目,克服了代际间的沟通障碍,加强青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训的手段多种多样,大幅提升青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青年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和学习过程,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提升学习的效果并进行有效应用。

项目的受益面也是多方面的:

一、教学模式的革新,丰富了我院教学的方式和手段,对传统教学中未详细讲授的内容进行有益补充,为翻转课堂在我院的普及提供思路;

二、学生是该项目的最大受益者,通过培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艾滋病,不再“谈艾色变”,也不抱“侥幸心理”,形成科学的预防态度;

三、对于社会而言,在广大青少年中普及正确的防艾观念和认知,能有效地减少艾滋病感染几率,同时引导全社会用不带歧视的眼光看待艾滋病病人和病毒携带者,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2018年1月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8,(03):91.

[2] 国家卫计委疾病预防控制局.2018年9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EB/OL]. http://www.nhfpc.gov.cn/jkj/s3578/201810/dd2cfde8429e4a02959c75009b5ef5b6.shtml

[3] 乔全兴.中国发布遏制与防治艾滋病五年行动计划国际在线[EB/OL]. http://news.cri.cn/20170207/effbf966-4fd9-e9db-7411-c5a4e4663e33.html,2017-02-07.

[4]孔衍琳,蒋就喜.我国艾滋病流行近况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4,14(12):1657-1660.

[5] 张玥.艾滋病向青少年“逼近”,专家呼吁尽快设立性教育课[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4-12/01/c_1113476500.htm,2014-12-01.

[6] 杨玉学,姚瑛,王景水,洪苹.成长之道-青春健康人生技能培训指南[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2.

[7]王鑫.关于参与式教师培训的反思[J].学周刊,2016(7).

作者简介:钟鸣,男,1985年3月出生,研究生学历,民族:汉族;籍贯:广东韶关;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药物化学及化学合成方向研究;职称:讲师;职务:系副主任;单位名称:韶关学院医学院;单位性质:事业单位;邮编:512026;部门:药学系;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