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衰竭患者采用替米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的效果评估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01
/ 3

力衰竭患者采用替米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的效果评估分析

 张颖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人民医院  心内科    162850

【摘要】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替米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治疗的的心力衰竭患者82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独的替米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替米沙坦联合培哚普利进行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在治疗心力衰竭的患者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心力衰竭的患者,采取替米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是目前临床效果较佳的治疗方法。该治疗方法具有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等特点,应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关键词】心力衰竭;替米沙坦;培哚普利;临床疗效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内科较常见的疾病,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全身组织基本代谢需要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液潴留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健康。所以,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案一直是十分重要的。目前针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有很多,较常用的是药物治疗,以受体阻断剂、利尿剂及正性肌力等药物为主,对恢复心功能指数有一定作用,在业内受到认可。替米沙坦和培哚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可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相关心血管疾病进行治疗,具有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恢复心功能指数等优点[1]。本文是针对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替米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的效果评估分析进行详细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心血管内科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82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均经过相关检查确诊为心力衰竭患者,排除其他严重疾病,患者意识清醒,自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其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男21例,女20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0.00±2.50)岁,病程2~11年,平均(6.50±2.50)年,心功能分级;Ⅱ级11例、Ⅲ级22例、Ⅳ级8例。研究组患者男19例,女22例,年龄44~77岁,平均年龄(60.50±2.00)岁,病程1~12年,平均(6.50±2.00)年,心功能分级;Ⅱ级10例、Ⅲ级22例、Ⅳ级1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方法治疗,如抗凝、扩血管药物、利尿剂等,均进行手术治疗,按临床常规操作进行,术后,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独服用替米沙坦(国家准字H20060974)治疗,通过口服,1日1次,每次80mg,1个月为1疗程,持续用药3个疗程;观察组患者进行替米沙坦联合培哚普利(国家准字H20073699)治疗,替米沙坦通过口服,每日1次,每次80mg,1个月为1疗程,持续用药3个疗程,培哚普利通过口服,每日1次,每次40mg。1个月为1疗程,持续用药3个疗程[2]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和治疗总有效率。心功能指标包括LVEF、心输出量和心肌耗氧量。治疗总有效率包括显效、有效、无效等方面。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恢复良好,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少;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有一定的恢复,术后不良反应发生较少;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恢复差,术后不良反应发生较多。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检测治疗前后数据,其中心功能指数等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进行t检验;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表示为(n%),作X2检验,两组数据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对比(5eab94ddf39b3_html_d69a7a6fa23e8a4c.gif

组别

例数(n)

LVEF(%)

心输出量(ml/min)

心肌耗氧量(ml/min)

观察组

41

45.39±7.23

4.79±1.61

111.72±28.17

对照组

41

41.03±6.72

3.94±1.55

128.74±32.69

t值

2.8283

2.4353

2.5254

p值

0.0059

0.0171

0.0135

2.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组别

例数(n)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总有效(%)

观察组

41

27(65.85)

11(26.82)

3(7.31)

38(92.68)

对照组

41

13(31.70)

12(29.26)

16(39.02)

25(60.97)

X2

11.5773

p值

0.0006

2.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n)

电解质紊乱(%)

低血钠(%)

低血钾(%)

低血压(%)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

41

5(12.19)

3(7.31)

2(4.87)

8(19.51)

18(43.90)

对照组

41

11(26.82)

6(14.63)

5(12.19)

9(21.95)

31(75.60)

X2

8.5702

p值

0.0034

讨论

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心血管内科疾病,是指多种因素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全身组织基本代谢需要的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气促、胸闷、头晕、乏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健康。此病好发于老年人,有研究表明年龄超过60岁的人中,心力衰竭的发病率超过10%,且病死率为50%。所以,寻求有效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案一直是有意义的。目前针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不同的治疗方法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目前较常用的是药物治疗,以受体阻断剂、利尿剂等药物为主,治疗后能够有效的恢复心功能指数,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受到一定的认可。

替米沙坦与培哚普利都属于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心力衰竭发生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被过度激活,长期保持此状态会一定程度的损害心脏。替米沙坦是一种新型的ARB类药物,能够直接阻断Ⅱ型血管紧张素与相对应的受体结合,从而产生RAAS的抵抗作用。培哚普利属于ACEI类的代表性药物,为了抵抗RAAS系统的激活,抑制循环和局部组织中的ACE活性,从而减少了Ⅰ型血管紧张素向Ⅱ型血管紧张素的转化,最终达到抵抗目的[3-4]。本研究表明,在治疗心力衰竭的患者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所以,替米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是一个很好的治疗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治疗后可以优化患者心功能指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替米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输出量,减少心肌耗氧量,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为未来心力衰竭的治疗供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王颖,马思蕊,何旭.替米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心力衰竭疗效及对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9,48(08):1066-1069.

吴宣,汪家淑.替米沙坦与培哚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后心室重塑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之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7):66+68.

陈礼学,汪凛.替米沙坦与培哚普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0):1043-1045.

王迪.替米沙坦与培哚普利对稳定型缺血性冠心病患者HbA1c水平的改善效果比较[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14):2159-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