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速公路路基边坡防护治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08
/ 2

浅谈高速公路路基边坡防护治理

尹富勇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市 408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提高。路基高填、深挖路段多是高速公路建设最大的特点,高速公路质量好坏与人民的生命安全有很大的联系,因此在高速公路的建设和维护中,要对高速公路发生的各种潜在的质量问题进行检测和修护,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关键字:高速公路;路基边坡;防护措施

一、路基边坡破坏病因分析   1.1路基边坡破坏   根据调查发现高速路基边坡防治的情况并不理想,实际上路基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边坡防治也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和影响。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与路基使用的填料有很大的关系。很多路基使用的填充材料性质主要是砂性的,很少使用粘性的材料,这就使得路基的稳定性变弱,自身的强度被削弱,就比粘性路基更容易因为雨水的冲刷而受到破坏。受地质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一般来说,都是地势高的地方更容易受到雨水的冲击,不稳定性表现的更为明显,而相对平缓低洼的路段,受到的冲击就小一些,这对防治水土流失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冲刷破坏比较严重的大多是在地势较为平缓的地区,因为平缓的地区在雨季暴雨的冲击下容易形成很多的水沟,这些水沟最后使得边坡遭到破坏,造成路面塌陷。除此如果没能及时的修复好,以后水沟会逐渐加深,对路面造成严重的破化。特别是土质区域,这一现象更为明显,土质的路面本来抗冲刷力就弱,一旦形成水沟,很快就会加深,加深后就使得路面不稳定,这无疑增加了路基的危险性。

  1.2路基边坡坍塌   研究还发现压的比较实的路基明显要比压实轻的路基更加耐冲刷,因为比较实的路基自身的承受力较强,不易受到破坏。还有一种现象主要分为在砂石间的滑动、落石和流动性的坍塌。这种情况表现形式有时单独出现,也有时会同时发生,这主要受外界天气和地形的影响。其中滑动型一般比较常见的是在距地面较深的地质层,这一岩层会因为不停的在外力的作用下受到挤压,从而容易使岩层之间的砂石出现流动,使得路面不稳定,最终导致坍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边坡的坡度过大,或者坡脚被挖的太多,破坏了边坡的稳定性。另外是在填土时使用的材料没有原有的岩层坚固或者填土时安排的层次不合理,大大降低了边坡的稳定性,加速了坍塌的发生。导致坍塌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高速公路的修建过程中遇到坚硬的地质层时往往采用爆破的手段来加快公路的建设进程,这容易破坏周边岩层的内部结构,使周边岩层的稳定性减弱,加速了坍塌的发生。落石型坍塌是由于边坡有些岩层在日晒雨淋下逐渐风化,使得这些岩层被破坏,有些风化比较严重的石块就容易脱离原有的岩石,加之是坡地环境,往往石块一脱离就会沿这坡面滚落到路基上,对高速公路的交通运行造成阻碍。在坡度较大的岩石边坡,更容易发生落石的现象。甚至有的岩石层内部会形成大小不一,纵横交错的裂缝,而这些裂缝在表面往往都是都是从内部发生,所以人们很难发现,一旦发现可能就已经严重到难以挽回,这就使得边坡的防护工作很难开展。长此以往,就使得在这片区域的人如同和一颗定时炸弹生活在一起,随时可能会坍塌,威胁到道路交通安全和人们的人身安全。所以要加强边坡的防治,早发现早治疗,杜绝隐患。   流动型坍塌是指一些土体在雨水的冲击下沿着土质边坡向下流动所形成,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水土流失。坡度较大,及沙质土壤流失现象更为严重。所以在边坡防治时要广种能够涵养水分比较多的植物,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道路交通的安全要想得到基本的保障,就要加强路基,路面以及边坡的防治工作,从这三方面展开工作,增加路基的承受力,路面的安全性和边坡的稳定性。在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地形地势,周边环境,制定出最合理的方案。实现生态道路,绿色道路,和谐道路。

二、路基边坡破坏病因

2.1边坡破坏

边坡破坏通常是边坡坡面、坡脚受到冲刷。冲刷破坏通常是较缓土质边坡发生的,因雨水冲刷而导致坡面径流向出现大量水冲沟,导致边坡受到破坏,使得路面发生塌陷。而且路基填料、路基高度、压实度等均与边坡破坏存在一定相关性,因此在设计边坡过程中,应对上述因素予以考虑,预防坡脚变湿软,路基强度减小,上部土体因无充足支撑而遭到一定的破坏。

2.2边坡滑坡坍塌

边坡发生滑动型坍塌通常是因其坡度过陡或是坡脚挖空,或是填土层次未合理安排等。路基挖地段时,尤其深挖石质地段,其岩层因外力而出现剪断现象,其沿层之间的软石往往会出现顺层滑动,从而出现坍塌事件。道路在施工过程中,因爆破开挖往往导致岩体无法保持良好稳定性,其基岩上往往会出现岩屑层、岩堆等松散堆积之物,而此类堆积物极易沿着层理面、节理面、断面层等形成坍塌。对高速公路路基进行建设时,有部分边坡极有可能出现滑坡,是其岩层出现整体下滑情况,此类灾害导致高速公路受到严重危害,因此治理滑坡具有重要意义。滑坡治理应先对其边坡滑坡出现的区域进行地质地貌分析,并与当地气候环境相结合,由此得到滑坡出现原因,并实施针对性处理。可通过实地考察后,对滑坡发生过程进行有效模拟,且探查其规律,制定相应策略,预防路基、路面受到二次破化。通过摸索不断积累经验,以便能够早发现早治疗,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对滑坡进行治理时,通常需清方减载,由此可降低路基所承受的压力,缓解路基承受的破化力度。特别是对于滑坡产生初期,可缓解坡土下滑程度,提高其坡体稳定性,有效预防二次滑坡。滑坡治理通常需加固土体,使之坡体保持更高的稳定性,通过预应力锚索的使用,可提高高速公路路基边坡的稳固性,使得路基边坡保持较高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稳定性。但因此技术花费较高,因此实用性较低。

2.3工程边坡分析

本工程边坡通过钻孔探查发现,边坡主体构成为残积土、粉质粘土、全风化泥质粉砂岩、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层,是岩土混合型边坡。其中粉质黏土(地层编号⑦)的土质呈现为褐色、铁红色、黄白色等相间,其结构为网纹状,含有大量石英砾、铁氧化物,稍湿,为可塑-硬塑。通过勘察钻孔发现层厚为3.8-6.0m。土石等级在Ⅱ级普通土。其中粉质黏土(地层编号⑧1)的土质呈现褐色、褐黄色等,因泥质粉砂岩风化而导致,原岩结构还可以进行辨认,稍湿-湿,可-硬塑,遇水容易软化,摇震反应无,其干强度为中等,韧性为中等,风化不均,局部夹全、强风化状碎岩块。通过勘察钻孔显示层厚在2.0m。土石等级是Ⅱ级普通土。全风化泥质粉砂岩(地层编号⑩1):褐黄色、褐灰色、褐红色、灰黑色,裂隙极发育,岩芯通常为坚硬土状,碎块用手容易捏碎,遇水容易软化,其结构面结合程度较差,局部夹杂强风化岩块Ⅳ,极软岩,极破碎。通常勘察钻孔显示其层厚在2.0m。土石等级是Ⅱ级硬土。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地层编号⑩2):呈现出褐黄色、褐灰色、褐红色、灰黑色,裂缝很发育,岩芯通常为坚硬土夹块状,碎块通常为中风化状,遇水容易软化,其结构面结合程度较差,极软岩,极破碎。通过勘察钻孔显示层厚为6.7-16.4m土石等级下部为Ⅳ级软石,上部为Ⅲ极硬土。

结语:

综上所述,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发展很快,是世界上公路建设最先进的国家。在对高速公路的维护中,注重对路基边坡的防护是确保路基基面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现在的路基坡面的现存病因一般是坡面破坏和坍塌,一般是雨水的大量冲刷和长期的风化侵蚀导致的。

参考文献:

[1]魏蜀吴.公路路基边坡防护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交通世界,2018(20):59-60.

[2]严志军.关于高速公路路基边坡防护技术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41(06):66+68.

[3]吴伟峰.高速公路路基边坡绿色柔性防护体系试验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04):25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