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及创新模式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2
/ 2

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及创新模式探析

金磊

龙江县自然资源局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 161100

摘要:土地资源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要重视土地资源的开发管理工作,对土地整理的建后工程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提高土地资源管理水平,实现土地资源经济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创新模式

引言

土地整理是土地资源重新配置、提升土地应用价值以及优化土地供应能力的有效措施,对于推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应用有着较为突出的效果。伴随着土地整理事业的持续发展,人们对于土地资源的作用以及认知也在不断地深入和改进。当前,土地资源的整理项目对于项目前、项目中以及项目后的研究比较多,但是整体而言对于建设之后的工程管理重视度仍然较低。对此,探讨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及创新模式具备显著现实意义。

1土地开发整理现状

通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都获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在实践操作中也探索了系列性的土地开发整理模式,许多地区都实现了开发整理管理的创新,土地开发整理的方式不断创新,这也间接形成了一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土地开发整理可以解决部分一直困扰当地经济发展的问题,并且实现改善生产与生活条件、推动地区经济收入、便利交通、提高耕地质量等社会效益。例如,在土地整理复垦、植树造林的管理项目中,可以将坡耕地整理成为水平梯田,同时实现发展防护林发展,经济林发展的目的,提高森林覆盖率。

2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中的问题

2.1投资不足

造成土地整理建后工程得不到有效管理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缺乏足够的投资。从法律上来看缺乏项目工程后期管理的政策和法规,导致相关部门只管建设,而不会对后期维修和管理进行投资。而工程的维修不仅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也需要投资购买必要的维修设备。就土地整理工程的后期管理来说,由于多为公益性项目,不仅使用者缺乏足够的责任心去自觉保护工程,而且管理者也无法找到恰当的补偿机制来增加后期管理的专项收入。维修经费不足严重影响了建后工程管理的落实。

2.2责任落实不到位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整个过程不仅仅是一个部门可以完成管理工作的,需涉及到很多部门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管理工作。因此,在职责的分配上就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大型的土地整理工程,水利工程、防护林、道路建设这些是由国家的土地资源局派分到各个政府机构,政府机构需要继续找一些工程建设公司,在这样的状况下,经过了层层的任务下达之后责任制度就很难落实到实际中来。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与使用、项目工程建设与验收以及后期的维护都会存在问题。如果,各级部门之间的合作不协调,就会对土地的整理开发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

2.3缺乏有效的管理及运行机制

土地整理建后进行工程建设时,需要在有效的管理及运行机制作用下,给予相应的工作开展科学指导,使得工程管理水平得以提升。但是,因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中所需的管理及运行机制缺乏有效性,未能将创新理念融入到这些机制形成过程中,加上相关人员执行不到位问题的存在,使得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工作落实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3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问题对策

3.1解决资金难题

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中的资金问题是一个关键点,必须解决好资金问题,才能顺利实施后期管理。因此,政府部门应该给予必要的财政扶持,将扶贫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合理运用起来,对农田水利、道路建设等工程进行后期管理。这也就意味着政府应该设立专项的资金来保证后期管理。同时,也可以尝试以承包和拍卖的方式建立起工程设施的有偿使用制度。这样一来,工程设施就可以获取固定的收益,来补助后期管理所需的花费。对收益的使用应该建立起公开透明的管理制度,自觉接受周边居民的监督,保证专款专用,防止贪污腐败的现象发生。工程盈余部分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投资,通过资金流动进一步提高工程收益。

3.2责任人明确化

任何管理工作都需要有明确的责任制度和管理制度。土地建后管理工作中,缺少责任人明确化的规则。当国家土地整理建后工作实施后,将工程分给个体进行管理,签订相关管理维护合同,利益也相应的分给个人一部分。项目组的负责人要整体负责工程的设计、施工、建设以及后期的维护工作。这是一个有效的明确责任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后期的维修工作,有效合理利用资源。

3.3健全管理及运行机制,加大创新力度

在应对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问题的过程中,为了达到其有效管理的目的,并为工程管理工作开展提供科学指导,则需要健全工程管理及运行机制,并加大实践中的创新力度,从而形成对应的创新模式。具体表现为:(1)通过对与时俱进发展要求的考虑,在丰富实践经验、创新理念等要素的作用下,健全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方面所需的管理机制与运行机制并实施到位,使得这些机制作用下的工程管理工作开展更具针对性;(2)在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创新模式形成过程中,为了了促使多方面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需要强化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创新意识,并将对应的创新管理研究工作落到实处,使得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创新方面的力度得以加大,进而为其所需创新模式的形成提供必要的支持,确保这类创新模式实践过程中有着良好的适用性。

4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创新模式

4.1推进土地整理的产业化

相关主导部门有计划的将土地整理来推向市场,吸引社会上的闲置资金,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推进了土地整理的产业化发展。这样就能够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也能够保证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效果。眼下最重要的应该是建立起完善的土地整理产业化发展模式,尝试推广“政府立项,企业运作”的合作模式和“行政指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合作模式。

4.2扩大耕地面积

土地整理项目会为社会带来巨大的效益,还会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就要不断的对土地整理建后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在土地整理项目建设之后,应当由当地缴纳相应的工程管理维护费用,然后县级部门在对收取的维护费用进行管理和使用,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工程项目建设之后,还要保证项目工程的效益最大化。因此就要在乡镇地区指定专人对土地的分配制度进行负责,对资金进行收取和上缴,最后在由乡镇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做好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

4.3走综合发展道路

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应该走综合发展的道路,依靠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提高管理的成效。尤其是应该融合新农村建设等大型的国家政策,从而获得更多的帮助。在土地整理过程中,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兼顾好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重要求。这样既能发挥土地整理对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促进小康社会的建成,也能够借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落实好土地整理和工程管理的各项措施。

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及创新模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意义:有利于提升土地的潜在应用价值,使得其利用效率得以提高,避免土地资源被浪费。因此,未来在促进我国土地整理事业发展中需要给予其整建后的工程管理及创新模式运用更多的关注,从而为我国土地改革步伐加快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张继道.土地整理项目管理模式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23)59.

[2]田素娟,陈为峰,卢绪云,田素锋,王莉莉.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及创新模式探析[J].资源与产业,2018,01:88-92

[3]王冰.土地整理建后工程管理及创新模式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01):173-175.

[4]卢绪芸.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后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9,(13)45-48.

[5]王晨.土地整理与建后工程管理之我见[J].农民致富之友,2018(0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