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陆路 (金海路 ~新金桥路 )雨水管道顶管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2
/ 3

东陆路 (金海路 ~新金桥路 )雨水管道顶管设计

熊宝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集团 )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092

摘要:结合实际项目,着重从顶管顶力计算及维护结构展开论述,此项目为多段顶管,沿途需穿越箱涵、城市道路路面,最终进入泵站。沿线存在架空线,新金桥路地下管线纵多,给顶管设计造成了较大难度。

关键词:雨水管道;顶管

项目概况

东陆路(金海路~新金桥路)改扩建工程,是在原东陆公路的基础上,进行的改扩建,北边起始于金海路,南边终止于新金桥路,改造范围全长772.94米,道路红线宽40米,雨水管道随道路同步实施。顶管位置位于城市建成区和改建区,其中改建区处于征地范围。根据规划,雨水管道设计管径为d1200mm~d1500mm,沿线雨水管道需穿越泵站出水箱涵,同时随新金桥路铺设一段,最终接入金桥1#雨水泵站。在Y19~Y23管段采用顶管施工,管段埋深7.67m~8.26m。管径d1200~d1500,其中Y19~Y20由于采用倒虹设计,设计管径d1200,其余顶管管道均为d1500。详见下图:

5eba6a1f4b6f5_html_845bc58e265c7a6e.jpg

地质及管线情况

顶管段所处于的地层,主要位于③号土层,为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只有Y19~Y20管段底部进入③灰色粘质粉土层顶部。前者厚度约3m,后者厚度约1.4m。流塑状,高压缩性,为道路主要软弱压缩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60kpa和105kpa。渗透系数分别为3×10-6cm/s和1.0×10-4cm/s。场地的地下水情况:属于 潜水类型,埋深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5m~0.7m。

东陆路沿线管道情况:DN300污水压力管,为拖拉管施工,管道埋深为弧形渐变,1.5m~4.5m深度范围;DN200给水管,埋深约1.5m;一路架空电力线;一路架空通信线,架空高度约5m,其中架空电力线在实施顶管前已完成迁改,DN200给水管道在实施顶管前已废除。

新金桥路管线情况:道路西侧人行道上有8孔φ110的10kv电力排管,为拖拉管施工穿越曹家沟,管道埋深为弧形渐变,1.5m~5m深度范围;信息管线4孔φ110pvc管,埋深约1.2m;架空线有1回路10kv电缆,架空高度约8m;非机动车上主要为DN500自来水管,埋深约1.7m,顶管井实施前需局部迁改。

顶管工艺设计

顶管管材

d1200mm的顶管,使用钢筋混凝土管(F型钢承口),d1500mm的顶管,使用Ⅱ级钢筋混凝土管(企口)。

工作井、接收井设置

工作井:Y20,B×H=8500mm×4500mm;Y22,φ7500mm。

接收井:Y19,B×H=5500mm×4500mm;Y21和Y23,φ4500mm。

顶推力计算

1)计算公式

5eba6a1f4b6f5_html_5aeb46be817c8440.gif

式中:

FP——顶管阻力(kN);

DO——管道的外径(m);

L——顶进长度(m);

fk——管道外壁与土的单位面积平均摩阻力(kN/m2);

NF——顶管机头的迎面阻力(kN);

5eba6a1f4b6f5_html_1c04d7f135694d1b.gif

无粘性土的被动土压力:

5eba6a1f4b6f5_html_c551b49c04d3fe07.gif

式中:

5eba6a1f4b6f5_html_da8293c47b834229.gif ——土的重度(kN/m3);

Z——管中的埋置深度(m);

5eba6a1f4b6f5_html_5fba0c29358a0ecf.gif ——顶管机外径(m);

5eba6a1f4b6f5_html_c3216d6364973b4d.gif ——内摩擦角,根据地质报告,内摩擦角取30°;

2Y22~Y23段顶管段顶进力计算

采用经典的泥水平衡顶进工艺,由于顶管段采用膨润土泥浆护壁,fk取值5.0 kN/m2,顶管机外径取1.9m,管中的埋置深度取平均深度7.38m,则顶管机迎面阻力:

5eba6a1f4b6f5_html_1c04d7f135694d1b.gif =5eba6a1f4b6f5_html_d2f272d41644c6b7.gif ×1.9×1.9×18×7.38×5eba6a1f4b6f5_html_1034e97c307b3bb8.gif =1127kN

5eba6a1f4b6f5_html_5fec4906f53ef530.gif =3.14×1.8×109×5+1127=4208kN

故该顶管工作井后背最大容许顶力须大于等于4208 kN,顶管中无需采用中继间。

3Y19~Y20段顶管段顶进力计算

顶管机外径取1.5m,管中的埋置深度取平均深度7.37m,则顶管机迎面阻力:

5eba6a1f4b6f5_html_5fec4906f53ef530.gif =3.14×1.44×55×5+5eba6a1f4b6f5_html_d2f272d41644c6b7.gif ×1.5×1.5×18×7.37×5eba6a1f4b6f5_html_1034e97c307b3bb8.gif =1945 kN

故该顶管工作井后背最大容许顶力须大于等于1945 kN,顶管中无需采用中继间。

4Y20~Y21段顶管段顶进力计算

顶管机外径取1.9m,管中的埋置深度取平均深度6.34m,则顶管机迎面阻力:

5eba6a1f4b6f5_html_5fec4906f53ef530.gif =3.14×1.8×39×5+5eba6a1f4b6f5_html_d2f272d41644c6b7.gif ×1.9×1.9×18×6.34×5eba6a1f4b6f5_html_1034e97c307b3bb8.gif =2070 kN

故该顶管工作井后背最大容许顶力须大于等于2070 kN,顶管中无需采用中继间。

5Y21~Y22段顶管段顶进力计算

顶管机外径取1.9m,管中的埋置深度取平均深度7.26m,则顶管机迎面阻力:

5eba6a1f4b6f5_html_5fec4906f53ef530.gif =3.14×1.8×29.9×5+5eba6a1f4b6f5_html_d2f272d41644c6b7.gif ×1.9×1.9×18×7.26×5eba6a1f4b6f5_html_1034e97c307b3bb8.gif =1954 kN

故该顶管工作井后背最大容许顶力须大于等于1954 kN,顶管中无需采用中继间。

基坑围护设计

1)围护形式

本工程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环境保护等级为三级。本基坑围护结构采用SMW工法和钻孔灌注桩+旋喷桩的形式,基坑围护结构设计使用年限2年。Y22和Y23围护结构限于路侧存在架空线,施工空间受限,采用钻孔灌注桩+旋喷桩的形式。围护形式详见下表:

编号

截面尺寸(mxm)

自然地面标高(m)

基坑开挖深度(m)

围护形式

接收井Y19

4.5x8.5

+4.51

8.82

φ850SMW+三道支撑

工作井Y20

4.5x5.5

+4.80

9.17

φ850SMW+三道支撑

接收井Y21

φ4.5

+5.64

9.01

φ850SMW+三道支撑

工作井Y22

φ7.5

+5.91

9.31

φ850钻孔灌注桩+三道支撑

接收井Y23

φ4.5

+4.85

9.23

φ800钻孔灌注桩+三道支撑

2)型钢水泥土搅拌墙的施工要求

SMW工法为三轴劲性水泥土搅拌桩内插入H型钢。本工程采用∅850@600三轴水泥土搅拌桩,内插型钢采用H700X300X13X24型钢。型钢必须在搅拌桩施工完毕后3小时内插入。

水泥掺量20%,水灰比1.5~2.0,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三轴搅拌机搅拌下沉速度宜控制在0.5m/min~1m/min,搅拌提升速度宜控制在1m/min~2m/min,并保持匀速下沉与匀速提升;临近保护对象时,搅拌下沉速度宜控制在0.5m/min~0.8m/min范围内,提升速度宜小于1m/min;喷浆压力不宜大于0.8MPa。搅拌提升时不应使孔内产生负压造成周边地基沉降。

桩施工时,不得冲水下沉,相邻两桩施工间隔不宜大于24h。

桩体垂直度及桩位偏差应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建议施工单位在基坑顶部制作导墙,以控制搅拌机及H型钢的定位。

在地下结构完成后,H型钢应拔出回收,留下的缝隙,采用水泥砂浆填筑。

施工前应试桩,不少于2根,以确定成桩工艺。

成桩后,基坑开挖前,应全桩长钻芯取样,数量不少于2%总桩数,同时不少于3根,钻芯样本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得小于0.8Mpa。钻芯留下的孔洞,采用水泥砂浆填筑。

3)旋喷桩的施工要求:

旋喷桩:水泥用量550Kg/m3,水泥:粉煤灰=1:0.7,水灰比=1.0。

三重管水压≮25MPa,气压≮0.7MPa,水泥浆压力不小于1MPa。

旋喷提升速度不大于15cm/分,注浆管分段提升。搭接长度大于200mm,强度大于1.5MPa。

4)钻孔灌注桩施工要求:

采用∅800/850钻孔灌注桩,设计强度等级为C30(水下)。

钻孔灌注桩不得有断桩、混凝土离析、夹泥现象发生。

混凝土应连续灌注,每根桩的浇注时间不得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钻孔灌注桩工序:钻孔灌注桩定位、冲击成孔(泥浆护壁)、第一次清孔、下放钢筋笼、下导管、第二次清孔、水下浇筑混凝土。

钢筋笼的制作:

钢筋笼宜分段制作。分段长度应视成笼的整体刚度,来料钢筋长度及起重设备的有效高度因素合理确定;

钢筋笼制作前,应将主钢筋校直,清除钢筋表面污垢锈蚀等,钢筋下料时应准确控制下料长度;

钢筋笼外形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笼主筋混凝土保护层50mm;

环形箍筋与主筋的连接应采用点焊连接;螺旋箍筋与主筋的连接可采用铁丝绑扎并间隔点焊固定;

应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数量不小于10%桩数,同时不少于10根。抗压强度试块每50m³混凝土不应小于1组试块,且每台班不应小于1组试块。

5)支撑:

本工程采用三道支撑;Y19和Y20第一道围檩均为C30钢筋混凝土围檩,其余采用钢围檩;Y21、Y22和Y23三道围檩均为C30钢筋混凝土围檩。

支撑系统:第一道砼围檩截面1200x800,第二第三道砼围檩截面800x600,钢围檩和钢支撑均采用H500x300x11x18型钢双拼。

钢支撑设置就位后应施加一定预应力,第一道支撑预应力设置值采用300KN(每根双拼);第二、三道支撑预应力设置值采用500KN(每根双拼)。

6)井点降水:

本基坑采用真空管井降水,以抽取基坑内土中的滞水,使基坑内土体疏干。

基坑围护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开挖第一道支撑以下土方前,应进行基坑降水。地下水位需降至基坑底部1m,才能开挖。

7)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前应对基坑内部进行降水,降水方式建议采用管井降水,简易方便,同时在基坑内外侧设置水位观测孔及高程监测孔,用以观察降水带来的沉降情况。

围护结构在达到设计强度且验收合格后,才能基坑开挖,具体开挖过程如下:

开挖表层土,浇筑钢筋混凝土围檩,待混凝土初凝后,安装钢支撑;

待第一道围檩达到设计强度的80%且钢支撑施加预应力后,开挖至第二道支撑底部,及时安装第二道支撑;

待第二道钢支撑施加预应力(或砼支撑达到设计强度80%)后,继续向下开挖,一直开挖到第三道支撑底部,及时安装第三道支撑;

待第三道钢支撑施加预应力(或砼支撑达到设计强度80%)后,向下开挖至坑底;

清底后及时浇筑混凝土垫层,垫层凝固后,绑扎钢筋,浇筑基础底板;

待基础底板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0%时,拆除第三道支撑;

工作井浇筑内衬墙至第三道支撑标高且达到设计强度80%时,拆除第二道支撑,再浇筑内衬墙至设计标高;

安装洞口止水装置并开凿顶管洞口,依次施工各标高顶管,砌筑检查井,回填土方,当回填到第一道支撑底部时,拆除第一道支撑,继续回填土方至道路基层底部。

挖土应遵循先撑后挖的原则分层开挖,严禁超挖,距离坑底200~300mm厚原土,采用人工开挖。

基坑开挖过程中,严禁在基坑周围堆载,禁止停靠大型车辆。

围护桩与检查井之间应采用粘土或黄砂均匀密实回填。

总结

本工程设计在现场较易实施,施工方法经典,在上海地区较易租赁到相关施工机具,施工队伍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实施经验,实施过程中问题较少,值得借鉴与推广。

作者简介:熊宝(1986-12),男,壮族,籍贯:广西桂林市,当前职务:给水排水工程师,当前职称:工程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市政给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