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而问 学而获——对问学课堂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3
/ 2

思而问 学而获——对问学课堂的几点思考

付菲

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第六小学 833699

【摘要】怎样的语文课堂对于学生来说,能有更多的收获?这一直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停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学期,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进行了问学模式的探索,在探索中由迷茫到豁然开朗,看到了学生因为有了思考而提问,带着问题去学习,这种主动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因而有了更多的收获。

【关键词】问学课堂 思考 收获 提高 思辨能力

【正文】

为了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增加语文课堂的活力,我们一直在语文教学方面尝试着各种改革,旨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以学定教。当下各学科大力倡导问学模式,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实践后,从开始的迷茫,不知是否该坚持,到后来的豁然开朗,看到学生的收获和成长,对于这种学习模式的认识更加清晰,也有了自己一定的思考。

 问学课堂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以学生为中心,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对于发展学生语文思辨能力有很大的好处。问学课堂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让学生主动提问、主动探讨,构筑语文教学多元对话,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学生全面提高思辨能力,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让学生学习的真实问题成为课堂学习跳动的心脏。“学贵有疑”,有了问题,才有习得,才有提升,学习的过程才会有意义。在进行问学课题探究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学生不问(不参与思考)——满堂乱问(不会学习)——智慧地问(有效地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如何打造语文问学模式,有了以下四方面的思考:

鼓励学生敢提问

传统教学方式造成了学生的某些心理障碍,如在教师面前,学生表现出拘谨、紧张和畏惧等心理状态,部分能力较弱的学生甚至会产生自卑感。这些不正常的学习心态,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才能的发挥。要想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必须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用鼓励代替鄙视和批评,营造各抒己见的生生和师生辩论的氛围,以达到探求知识的目的。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开启学生的心扉,促使学生畅所欲言,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敢于向教师质疑,就会迈出勇敢的一步。当然,让学生敢问,需要智慧的策略,让学生开口问,需要鼓励,可以鼓励孩子从问父母、问同学开始,遇到自己不会的问题,主动向别人请教。让学生意识到,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集体的智慧则是无穷的。

二、指导学生会提问         

(一)矛盾处引导学生发问,激活学生思维。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精挑细选的佳作,但是学生不是对每一篇文章都有很强的学习欲望。像有些古诗、散文的内容学生并不感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就要反复钻研教材,寻找每篇课文精彩点,设置悬疑或引发认知矛盾,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活跃其思维。比如在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时,学生对这首古诗并没有太大的兴趣,此时引导学生把目光聚焦在 “千里江陵一日还”让学生多读一读,说说你能发现什么矛盾?学生很快就发现“千里江陵”指距离很远,“一日还”指的是一天就到了,既然那么远,怎么一天就到了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此时我鼓励学生去查一查李白当年写这首诗的背景。原来当时李白被贬白帝城,心情异常失落,前途堪忧,结果还没有到白帝城,就听到皇帝大赦天下的好消息,李白兴奋至极,觉得自己又可以为国效力了,十分高兴,这时学生体会到 “千里江陵一日还”,是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李白当时高兴的心情。由此可见,由矛盾处引发的学习,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在含义深刻的句子处提问,引导学生思辨。 

有的课文中,有许多句子的含义是很深的,常常隐有作者的写作意图;有许多句子很含蓄,往往表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及至文章的主题;有些句子,字面意思一目了然,然而细细品味,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有些句子看上不难理解,但能否准确明白其深意,有“一石二鸟”的作用。教师若能准确抓住重点词句,进行适当的归纳综合,设计的问题,必能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使“文”与“道”的教学融为一体。如《灰雀》一课第七自然段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学生联系上下文知道,此时列宁已经知道灰雀是被小男孩抓走了,为什么没有直接问小男孩,却在自言自语,他真的是自言自语吗?学生开始思考,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在讨论中逐渐明白:列宁不愿意直接拆穿男孩,是尊重和呵护男孩的,间接得学生懂得了生活中要学会尊重别人,有些事,看破不说破就是对他人的尊重。

(三)在关键处追踪提问,让学生学会深思。 

在教学中,教师切忌随便使用简单的问答模式,因为这样不但不能激起学生的思维,反而会使学生的思维产生抑制。有了矛盾才有思维能力,学生或者老师在提出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以后,要顺着思路函层深入地追问第二个、第三个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附着这样的提问逐步趋向深化。   

追踪提问法,要求教师在讲课时,要指引学生对文章曲折回旋的

妙处,寻根问底,要创造问题的情境,设置疑难的条件,引导学生去冥想、沉思。《父亲、树林和鸟》一课的最后写到: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会高兴,父亲不是猎人?每个学生思考的点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说:父亲非常了解鸟,如果他是猎人,森林里的鸟会轻而易举被猎杀。也有的孩子想到:父亲爱鸟却不伤害鸟,是鸟的福气,更是孩子的骄傲……学生对课文的了解和思考又更进了一层。   

三、养成习惯爱提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敢问”“会问”善于“发问”。学生自己经过深思后,提出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才是最有思考价值。课堂上适时适度,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鼓励学习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获得一定的教学反馈信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所做出的总结、评价或指导使学生对自己的理解认识获得一定的反馈信息,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课文去进行判断推理,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因此,提问既有助于学生融汇贯通地掌握知识,又有助于学生智力和表达能力的锻炼。但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也就是说,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更加适合学生的方式,让学生能常常带着问题去预习、去读书、去思考、去讨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平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养成爱提问,爱思考的习惯,毕竟,这才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出发点和收货点。

总之,我们需要掌握好有效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是正确进行引导,让学生由不敢问、不会问到养成主动问、智慧地问,然后在进一步的学习研究中,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成为语文课堂最大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