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 问题导学法在 化学 教学 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5
/ 2

浅析 问题导学法在 化学 教学 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竹琳

山西省晋中市经纬中学校

摘要:问题导学法是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但笔者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容易导致教学效果低下。本文浅析问题导学法在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即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常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案,进而提高问题导学法的效果。

关键词:山西课改;问题导学;化学教学;问题障碍;建议措施

目前,在山西很多地区都掀起了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热潮,这确实是转换教学观念,优化师生关系和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化学教学实践中问题导学法实施时存在着一些问题。现以高中选修中化学反应原理,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为例,谈谈问题导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课前常常遇到的问题

集中体现在教师在编制学案时提出的一些问题经常是一些伪问题,没有提出的必要和探究的必要。

1、俗套的、过时的问题

即不能解决新情境的问题,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无法达到学习目标。

例如,在盐类的水解这一课时的引入中,教师经常用“碳酸钠俗称纯碱,明明它就是盐,为什么却又叫做碱?”,其实课本上第一段已经对该问题明确提出,学生通过预习已经非常清楚了。但由于教师长期以来机械化和固定化的表达方式,没有新意和吸引力,没有建立能够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情境,不能打破学生固化的思维模式和基本框架,不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勾起学生的创新欲望。

建议: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能够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材料情境或问题情境,加深学生的理解,引诱学生继续探索下去。

例如,可以引入“春暖花开的季节,人们总喜欢出去郊游,旅途中自然是欢声笑语,但往往也会有一些小插曲。比如我们不小心惊扰了勤劳的蜜蜂,被蜜蜂蛰了怎么办”,效果就会好很多。 (学生思考,回答)

“看来同学们生活常识还是很丰富哦。医生告诉我们,蜜蜂蛰人后,会将一种酸性物质注入我们的血液中,破坏了血液的酸碱平衡,使人产生痛觉,在被蜜蜂蛰到的地方擦上碱性溶液,比如小苏打、纯碱或肥皂水等,可以很快缓解疼痛。那我们从化学角度分析一下,蜜蜂注入酸性物质,要恢复酸碱平衡,必然要涂上碱性物质。而三种物质从所属类别来看均属于盐,却为什么能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呢?”学生的兴趣提高,充分激发探究欲。 2、统一性的、没有针对性的问题

在进行问题导学课前教师要认真编写学案。在编制学案中,教师首先要提出一些值得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基础层次和能力探究层次问题,给学生一个学习的思路,但往往教师所提出的这些问题,大部分是面向全体学生,没有针对性和层次性。

例如,在一份学案中教师提出三个问题,“阅读课本,(1)分析CH3COONa溶液;(2)分析NH4Cl溶液;(3)分析NaCl溶液。”这三个问题,课本上能找到,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没有一点针对性,不能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建议:在编制导学案时,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学情。首先要考虑的是施教对象的不同特点,并根据其不同特点进行教学选择和设计。

例如,不少学生对“NaHCO3溶液和NaHSO3溶液的酸碱性”有疑问,有兴趣,却没有机会深入探究,这样的问题就可以放在探究层次中处理。

二、课堂中常常遇到的问题

1、小组合作及展示有形无实。

课堂上,学生餐桌式围坐,小组讨论学习及展示,经常看上去热热闹闹,但没有什么实质效果,浪费了不少时间。

建议: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讨论话题,从而使合作学习自然的融入到课堂教学设计中。设计讨论话题时,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本校教学的环境等基本条件。话题应切合实际,而且要具有探究和开放性,表现教材内涵的同时也要贴近生活,让学生有话说。同时教师要给学生一定提示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保证小组讨论顺利开展。第三要注意内容的趣味性,必须考虑学生是否能合作和积极主动参与。最后,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去,与学生平等对话,并进行协调指导。

2、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同。

合作学习中有少数学生做了大部分的作业,而有的学生则没有做。差生参与过少,导致学习兴趣越来越差,积极度不高,没有参与意识,享受别人的成果,这样的学生在自身提高不了的情况下还会影响整个小组学习的开展,拉低全组效率。

建议:发挥小组的各种职能分工,责任、分工明确到人,每个人都要明确自己的具体责任和角色,同时一段时间后要进行角色互换,让每个人都能合理参与,独立学习,形成可持续的良好学习和参与氛围。在学习中要有每个学科的小组长、发言人等等,并且要轮流交替,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和个性,让其适应角色,完成各自任务,从而得到锻炼和提高。 3、教师没能发挥引导作用,从引导者变为讲授者,回到以前的老路。

教师常常遇到课堂进行的程度与自己预期的不一样的问题,学生的回答不到位并且时间又紧张,于是就匆匆忙忙又开始按照自己的思路讲授。实际上是因为教师对教材理解不够,教学设计不合理,没有设计好如何引导学生,急于评价学生的对错,不允许学生有不同观点,没有适应新的教学身份,一堂课下来,学生没有发挥主动性,又回到了以前的老路。

建议: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教育理念进行彻底转变。学生通过激烈的讨论,学习热情高涨,主动参与了对知识的探索,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课堂上氛围民主,交流后得到了正确答案,此时老师再进行评价。学生和老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老师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能凭借自己的能力自主的解决问题,能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学生要在活动中深入探索,强化理解,老师加以引导。师生互补,同时进步,实现自我价值,体验成功喜悦,让教学和学习充满了乐趣和活力。

三、课后常常遇到的问题

部分教师课后又回归到题海战术,作业多而不精,给学生造成很大的负担。由此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使得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又回到原点。

建议:在课后让学生做练习时,教师一定要自己先做大量习题,精选出合适的练习,这样的题具有代表性,又不会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一些少而精的典型题目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进而自己能够使用这些知识对解决新问题。

总之,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不仅要求学生要了解教材上的基础知识,还应该注重使学生养成求知、好问的科学态度,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学生只有自愿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问题解决的过程当中,做到亲历亲为,知识才能够为自己所掌握,学习变成积极主动的过程才是愉快、高效的。师生在互动中扬长补短,相互讨论评价,在点拨中产生感悟,师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体现自我价值,共同感受生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 教材[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