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疫情中历史网课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5
/ 2

浅谈疫情中历史网课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杨远征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茂华中学  湖北十堰   442200

摘要:微课教学是信息时代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的学习内容。利用好微课资源,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初中历史教学。本文结合初中历史课例,探究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对微课教学的几点思考,以共借鉴。   关键词:微课;初中历史教学疫情期间   疫情期间,线下教学停摆,因此要扎实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微课在课堂教与学创新应用中的有效模式和方法,让学生在开放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利用零碎的时间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本文就是笔者结合初中历史的微课教学案例,浅谈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与几点思考。   一、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1.微课模式的重要意义   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诸多弊端,教室学生人数多,课堂时间有限,教学内容又比较繁杂,学生对课堂学习往往是一次性的,很难做到对局部知识反复学习和理解,而教师也没有办法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是否听懂和掌握课堂知识,甚至无法留出充足时间给学生自主探究,如果能将微课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一来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学习时间更灵活多样,学生可以通过课前微课预习,先学后教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二来学生自由掌握学习内容和节奏,不懂不明白的部分课下可以反复观看,对学科知识进行后续补充,既扩充了知识含量又做到了自主学习。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由于微课教学这种模式依托于多媒体,而学生一周在校时间为5-6天,以笔者学校为例,学校对于手机管理非常严格,学生只能在家里使用智能手机或电脑,从时效性来说这样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很好。另外微课学习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如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怎么能“强制”学生学习微课的数量并能按时完成作业,最大程度发挥微课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网课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

1.善于诱导,让学生勤于思考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应做到善于诱导,积极采取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内在潜力,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好习惯[1]。当下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教师依赖性较大,面对难题不会独立探索,久而久之学生不仅进步相对较慢而且也会阻碍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发挥着很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教授学生历史知识时候也不能过度追求知识量,更应该关注其质量。若想切实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知道问题的最终答案,更应该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和思考方法。在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这一课时,笔者就利用PPT课件、网络视频、录屏软件制作了一节以《开国大典》为主题的微课。该微课主要包括新中国成立前期的筹备工作和开国大典的盛况两部分内容。其中开国大典的盛况是整节微课的高潮部分,当视频播放到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庄严宣布:“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乐队奏响节奏有力、旋律雄伟的《义勇军进行曲》,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使学生深受感染和震撼,深深地体会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油然而生。

2.应用微课激发学生探索意识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教师,探索意识则是最佳催化剂。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其探索意识时,需要教师给予适时的引导。和以往教学方式进行比较,实施微课教学法所需时间更短,可以更好的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   例如,《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课共四部分内容,分别是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朝的灭亡,其中开通大运河的中心内容涉及是“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以初一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阅历,很难辩证、全面地分析和评价这一问题,为此,笔者制作了一节以大运河为主题的微课。微课首先展示出图片《隋朝疆域》,此时暂停视频让学生在图上找出隋朝的政治中心长安,随后微课中继续讲述“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但粮食主要靠南方供给,路途遥远。陆路运输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速度慢、成本高、效率低,而水路运输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和“隋灭掉陈以后,需要加强对南方地区统治”,并得出结论: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开通一条纵贯南北的运河,是当时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而对于大运河的历史作用,微课中依次展示了历中一些诗人评价大运河的诗句,学生通过分析与讨论这些诗句,自己就可得出结论:历史上对大运河的开通褒贬不一,大运河的开通确实给当时的人民造成沉重的徭役负担,但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且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3.将现实生活与理论教学相联系   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应和现实情况相结合,为学生创設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得初中历史课堂能更具生活化。关于历史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师应让学生能把意识到历史教学和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是亲密的

[2]。初中生只有对历史学习拥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对其创新思维更好地培养。我们以“计划经济”这一概念为例,教师可以将逛超市作为例子,向学生发出提问:“同学们在逛超市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购买,可是同学们的爷爷奶奶在和你们一样大的时候买东西时也是这样的吗?在那个年代为什么会存在有钱却不能随心所欲购买的现象呢?”教师将这些日常生活的事情分析给学生,可以有效对其创新精神进行培养,还能更具针对性地讲解“计划经济”这一概念。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有关知识时,也可以为学生播放那个年代人们日常生活方式及有关习俗的视频加深学生印象,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自身的历史思维能力。

4.提高史观教学重视度,从多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   即使历史所论述的内容为过去,可对其的认知与理解应是现实的。基于时代的不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动着史学观念的更新与进步,在近几年的历史试卷中也逐渐提高“新史观理念”的比重,将视角命题与新史观结合对历史进行全新的阐释,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贯彻新史观并将新课标理念落实,以此以满足现下教学趋势要求。在新史观的有效指导下,使学生能够对自身知识结构加以优化,培养其史学学科核心素养,从而使让学生的历史思维更加严谨,打开思维空间,以多元化的角度对历史问题形成新的认识。

对于历史思维能力而言,其已经成为新时代初中生所需掌握的学习能力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应需突破以往教学模式的桎梏,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由此推动其历史思维能力的增强。   参考文献:   [1]任伟超.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154-155.   [2]宁志方.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赜[J].成才之路,2018(29):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