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做好乡村群众文化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5
/ 2

坚定文化自信,做好乡村群众文化工作

王兴啟

曹县阎店楼镇社会事业服务中心 山东曹县 274400

摘要:乡村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状况,关系到广大农民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大局。

关键词:文化自信;乡村文化;工作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智慧的结晶,更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引擎”。做好文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叮嘱文艺工作者要以人民为创作源泉,创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是群众文化工作者一生追求的奋斗目标。

当我们赞叹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成就时,广大人民群众也日益感到公共文化服务的短缺。特别是城乡之间文化消费极不平衡。一部分人在享受高端文化服务时,另一部分人为几个月才看的一场演出或倒到戏,举家步行几公里,就如赶集、过年一样高兴,农民群众在物质满足的情况下,“精神饥渴”变得愈加强烈。所以,我认为我们的送戏下乡、送文艺下基层更应该多到边缘地区走走。

农村群众文化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状况,关系到我们广大农民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如何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农村群众文化体系,做好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是广大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主要从加强对群众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我们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大力营造乡村文化建设力度;深化改革、建立机制,加快各乡、镇文化站人才建设;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宣传氛围,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加强设施建设,保证农民群众文化活动得到持续深入开展;拓展农村群众文化内容,探索新颖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模式,深入研究如何做好农村群众文化工作,使我们可以更好的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得以繁荣发展。

作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积极开展乡村春晚、民俗展演、电影放映、文体活动等群众积极参与的乡村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这也是我们乡村非常有意义的可以传播正能量的群众文化活动。围绕乡村文化特色,以乡镇(街道)、村(社区)为主体,积极举办各具特色的乡村春晚活动。内容主要侧重于脱贫攻坚、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形式要丰富多样,村(居)民参与度高。节目类型可以为戏曲、小品、广场舞、秧歌、三句半、锣鼓、灯谜、杂耍、合唱、独唱,也可以讲村史、演民俗、诵家规、展非遗等。倡导企事业单位结合自身实际,与乡村、社区联办春节文化活动。

组织非遗民俗展演展示活动,围绕民俗文化传承,积极组织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在春节前夕开展集中展演展示展销活动,丰富节日期间群众文化生活。积极组织辖区内舞龙、舞狮、打莲湘、跳和合、踩高跷、跳五猖、扎彩、武术、戏曲、锣鼓等特色民俗、非遗项目于春节期间开展非遗民俗节目互拜互访活动,倡导文明乡风。

“文化进万家”、“文化迎春 艺术为民”、“送文化下基层”、农村电影放映、送书下乡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都是群众文化工作者每年开展的乡村群众文化活动,他们把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送到乡下,活跃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振奋农民群众精神风貌。有的还组织文艺小分队赴农村开展慰问演出、文艺工作者下基层辅导、走访慰问、文化志愿者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完善“结对子、种文化”工作机制,组织开展专业文艺工作者和广大文艺志愿者到乡村去,帮助乡村的文艺爱好者开展教、学、帮、带活动,把先进的文化种子传播到农村基层。

开展“全村福”、“全家福”合影留念活动。春节期间,以村、社区、家庭为单位自主开展“全村福”、“全家福”、“寿星合影”等集体合影留念活动,增强群众的向心力和归属感。提倡在外人士自发组织,集体向老寿星、道德模范、军烈属、优秀人物、贫困家庭拜年活动。“我为美丽乡村点赞”摄影作品线上评选活动,组织开展首届“福地之春”乡村春节系列文化活动摄影作品征集评选活动。群众通过相机、手机拍摄春节期间文化活动场景和美丽乡村风土人情并配上简单的文字说明或春节感言,上传到乡村微信群,分享给朋友点赞。文化自信是新时代的需要,文化自信不仅是来源于文化的积淀、传承、创新、发展,更来自于我们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文化工作者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群文工作者要依靠人民群众、深入群众调研、从群众手中积累“第一手资源“,以群众实践为创作灵感、根据群众需求为创作源泉,做好新时代乡村群众文化工作。

当今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自己首先要坚定文化自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批判地继承,在大量的传统文艺节目中,取之精华、去之糟粕,与时俱进,推动历史优秀文化顺应时代发展,融入到新时代洪流中去;也要创新方式,合理运用各种媒体特别是新媒体,扩大文艺作品影响力,积极创作优秀流作品,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叮嘱文艺工作者:“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总书记要求文化文艺工作者“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过无数艰难困苦,但中华民族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和文化强国有关重要论述精神,群文工作者要始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馬鞍山公共文化示范区建设为目标,更加满怀信心,在乡村群众文化建设上更加注重贴近生活,为乡村百姓推出更多的文化精品。

群文工作者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始终把继承、创新、发展作为首要工作,让文化薪火相传,让创造生生不息,为乡村群众文化创作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增加农民群众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高旺盛. 浅谈如何做好乡村群众文化工作[J].群众文化,2017,06

[2]侯先颖.基层群众文化初探[J].科技服务,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