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护理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8
/ 2

基层护理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

段文庆

重庆市南川区水江中心卫生院,重庆 408400

摘要:在日常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安全防护就是其中的重点,是对护理质量进行保证的重要因素。笔者在本篇文章中主要对护理工作中隐藏的安全隐患进行重点分析,并对造成护理差错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制定一系列可以有效避免此类问题的对策。此外,在日常工作中还可以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在此过程中对规章制度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等各方面也进一步加强,从而对护理安全质量进行有效管理和保障,在培训的过程中还可以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最大程度上避免发生护理差错事故,达到护理安全的效果。

关键词:基层护理、安全因素、管理对策

前言:一般来说,通俗意义上的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 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患者的最基本需要就是护理安全,同时,它也是医院赖以生存的根本因素。除此之外,护理管理中的安全管理也是其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是对其质量进行保证的关键。随着现在医学的发展,我国在医疗护理方面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但是人们不断对医疗保健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还是给护理事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1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

1.1护士法律意识淡薄

在出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给出的司法解释可以看出,在最新发展趋势中患者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但护士认识法律法规的程度还不够,导致其实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容易对工作中隐藏的法律问题有所忽视,对可能出现的护理纠纷也没有足够的认识,在工作中容易出现操作不规范、书写不合要求以及语言行为不当等问题。

1.2护理人员自身素质、 业务技能欠佳

在我国现在的医疗教育模式中,从事护理工作的相关人员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差距很大,实际工作中的临床经验也不足,这种情况给患者带来了许多不安全的隐患。同时在护士中有意一些责任心不强的人,在工作中出现玩忽职守的情况,从而给患者完成伤残或者死亡的事件屡屡出现,这些都是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容易导致各种事故的发生。

1.3技术因素

在上文中可知,我国的护理相关人员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可以说综合素质水平是偏低的。临床工作中的护士大多是学历不高并且自我提高能力缺乏。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在护理工作中就容易出现业务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等问题。同时护理人员技术操作水平低、对仪器设备性能不够熟练等情况也会使操作失误的情况更容易出现,从而造成许多不良后果。同样在近年来的发展趋势中来看,低年资护士增多,对业务知识的熟悉程度更加不熟练,在临床工作中当患者出现危象时不能及时发现,对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也有所缺乏。

1.4护理告之制度缺陷

医疗风险告知已在各医院实行,例如手术告知,输血、侵入性操作告知等。 在护理过程中,同 样存在着与医疗相似的风险,却不为人们重视。 护理人员不熟 悉国家的法律条文, 不明确自己在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义 务和范围。 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告知较少[4],如激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化疗的血管刺激损伤问题;低蛋白患者的皮肤问题;气管插管、躁动患者引流管的固定问题等。

1.5患者行为因素

众所周知,护理是需要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这个过程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患者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程度以及参与疾病治疗的积极性与这个过程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患者是普遍缺乏医疗常识、对自身疾病不能进行充分认识的,因此在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不遵医嘱的事件频频发生,摔伤、院内感染、病历遗失、 自杀、输液反应等临床护理安全纠纷更是屡见不鲜。

2基层医院加强安全管理的对策

2.1确保基层医院的责任机制

2.1.1明确责任负责机制,提升护理水平

通过一些研究的数据可以看出:处于实习期的学生发生护理缺陷的情况是比较少的,明显低于护士明显,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处在实习期的学生进行临床工作时是有上级医生指导的,遇见事情时可以及时向上级医生和老师请教,由于其缺乏工作经验在工作中也会更小心,由这种情况可以看出,如果临床工作中采用这种制度,明确三级护士的负责制,遇到不能很好进行处理的情况就向上级人员报备,这样就可以使事情得到最及时和合理的处理。

2.1.2制定有章可循的制度以明确护理人员的责任

众所周知,制度是工作得以安全进行的保障,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想要保证护理安全就要建立相对合理的规章制度,使护理人员在进行日常的护理工作时可以有章可循,以求在最大程度避免护理缺陷的发生。

2.2学习法律法规, 增强安全管理意识

抓好全员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士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在日常工作中着力培养和影响护士对安全护理的信念和态度,以促进安全护理行为的养成,这是一种最可靠的管理策略。 采取各种形式分层组织全院护士反复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明确患者和医务人员各自的权利,认清工作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从中吸取教训,强化意识,组织差错讨论分析会,使之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及常规。

2.3查对制度的执行进行加强

查对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的一种制度,是防止事故差错一项重要制度。这是为了提高医疗技术工作质量,防止任何差错的发生,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岗位查对制度。在相关的护理文件中规定,再对个人进行自查或互查的过程中,在每次对护理文件书写都完成后,护士都要按规定好进行自我检查,同时每班护士在进行护理记录的书写时都要检查上一班的护士记录,从而对每班和每人的记录都要进行保障。

2.4加强各环节质量管理控制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强对各关节的质量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显的尤为重要,要严格进行岗前教育,强化三基训练,对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进行逐项的培训和考察,使其对临床常见基本技能和应急处理技巧进行掌握;同时还要对新上岗护士加强培训和管理,严格按照护理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对其工作质量进行约束,由老护士进行带教,考核通过后才可单独值班,并且做到重点交代、重点跟班、重点监督管理。

2.5强化风险意识

通过学习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相关内容,使全体护士掌握了护理紧急事件应急预案、护理工作流程、病室内医疗仪器及设备的安全使用方法、护理技术操作、告知程序等。护士应多与病人沟通,对病人提出的疑问要耐心解释。加强巡视,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及早发现纠纷的苗头,及时妥善解决。

结语:医疗护理活动中是一项特殊的工作,在其工作过程中会有许多隐的高风险因素出现,而对护理风险进行防范,对患者医疗安全进行保证一直是其工作中的重点内容,这个过程的实现是长期而艰巨的。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 患者可以选择就医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医疗安全。消除日常工作中的护理隐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安全,也是对医院整体水平进行提高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李艳明.基层医院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0):147-148. DOI:10.3969/j.issn.1674-4721.2010.20.090.

[2]刘转巧.近10年儿科护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湖南中医杂志,2018,34(6):151-153. DOI:10.16808/j.cnki.issn1003-7705.2018.06.074.

[3]韦桂源,黄芳艳,吴雪瑛, 等.基层医院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及其防范对策[J].海南医学,2013,24(10):1551-1552. DOI:10.3969/j.issn.1003-6350.2013.10.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