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8
/ 2

预见性护理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作用

钱前 高明月 郑海凤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徐州 221000

【摘要】 目的 阐述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辅以预见性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并分析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时间确立于2019年4月,结束时间为2019年12月,研究对象抽选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罹患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症状的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预见性护理,评估比对两组患者护理疗效,并观察计算各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总概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通过预见性护理干预后总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发生并发症的总概率相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患者经过预见性护理干预后对改善出血症状效果显著,减少并发症出现,值得临床推广且运用。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肝硬化;消化道出血;作用

肝硬化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进行性、慢性肝病,对患者的健康、生活危害严重。据相关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国肝硬化患者数量逐年增多,且发展趋势向年轻化过度。其中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十分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症状表现包括:黑便、呕血等,如未得以及时救治,可能危急生命[1]。做好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工作至关重要。预见性护理及通过观察患者症状表现、意识状态等及时做好预防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救护效果。本文以2019.4-2019.12我院收治84例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病患为例,简单阐述预见性护理的举措及作用,内容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时间确立于2019年4月,结束时间为2019年12月,研究对象抽选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罹患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症状的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共计病患42例,包括男患27例,女患15例,年龄最小者为44岁,最大者为79岁,平均年龄(61.4±1.7)岁,出血量少则450ml,多则960ml,平均出血量(763.5±11.8)ml。观察组共计病患42例,包括男患28例,女患14例,年龄最小者为45岁,最大者为80岁,平均年龄(61.5±1.6)岁,出血量少则452ml,多则965ml,平均出血量(764.1±11.7)ml。比对所示,两组患者基础信息大致相近(p>0.05),符合相应研究需求。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及时予以对症抢救治疗。对照组同时辅以常规护理,由护理者观察患者病状变化,遵医嘱正确用药,做好并发症处理等。

观察组辅以预见性护理,具体举措为:

1.2.1心理预见性护理

肝硬化患者在并发消化道出血后必然会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认为“出血”和“死亡”是对等的关系。此时护理人员应开展心理预见性护理干预,告知患者消化道出血产生的具体原因,包括静脉曲张、消化道溃疡等,提高其对自身病变的足够认知。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对慢性出血类患者发生的负面心理进行评估和预见,充分调动其自身的主观性,利用健康宣教的方式,说明针对各类出血病症的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等,并重点介绍治疗后的与其效果,必要时可选择病房内止血效果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以实际病例的介绍提高患者治疗的自信心[2]。另外,护理人员还需鼓励家属进一步关心患者的身体,疏导其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2.2病情变化预见性护理

针对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各类前兆性病情变化开展预见性护理,首先需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定时观察和记录,当发生相应先兆性症状后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如患者具有明显的腹胀、恶心、喉部异物感等症状,需立即对其心率、呼吸、尿量等生理指标进行监测,并准备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抢救准备。如患者表现出暴躁不安、神经反射迟钝等情况,则有较高几率已经发生消化道出血,此时需立即通知主治医生进行诊断,确诊后方可开展相应护理。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大量出汗、瞳孔反射迟钝、血压下降、尿量异常下降,则说明已经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护理人员需立即通知医生,并按照医嘱开展抢救性护理。

1.2.3饮食预见性护理

饮食预见性护理应从补充肝功能代谢失常、预防消化道静脉曲张为基础,通过限制蛋白质、含钠食盐等的摄入量,降低肝脏的代谢负荷,在通过少量饮用糖盐水的方式补充代谢障碍流食的部分营养,并为患者提供鸡蛋羹、米汤、米粥等半流食,切忌食用质地偏硬、纤维过多的刺激性食物,以免对消化道粘膜造成损伤。叮嘱家属不得为患者提供温度较高的开水饮用,以降低静脉曲张和粘膜损伤几率[3]

1.2.4并发症预见性护理

定时帮助患者更换体位,并在更换体位时对压迫时间较长的皮肤进行按揉,以此预防压疮。同时以深呼吸、腹式呼吸等方式锻炼呼吸道功能,针对坠积性肺炎进行预防。对于肝硬化导致昏迷的患者,需采取适当制动护理,即使用约束带进行固定,或加固病床两侧护栏,以免发生坠床的情况,降低内出血发生概率。

1.3 观察指标

评估比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划分成较好、一般、较差三个等级。较好:患者病状消失,出血停止,生理指标恢复至正常范围;一般:患者病状改善,出血明显减少,生理指标趋于正常范围;较差:病状无较大改变,出血严重,生理指标异常或患者出现死亡情况。总有效率为较好、一般占比总和。记录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统计发生概率予以比对。

1.4 统计学分析

整合研究数据,录入SPSS 17.0 软件完成统计处理,利用p<0.05反应结束的差异性。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比对分析

观察组患者此次临床护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护理效果比对分析

名称

例数

较好

一般

较差

总效果

观察组

42

21(50.00)

19(45.24)

2(4.76)

40(95.24)

对照组

42

17(40.48)

16(38.10)

9(21.43)

33(78.57)

X2

8.15

P值

<0.05

2.2 并发症类型及发生率计算分析

观察组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例数相较对照组更少,总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并发症类型及发生率计算分析

名称

例数

呼吸道感染

坠积性肺炎

肝性脑病

总发生率

观察组

42

2(4.76)

1(2.38)

0(0.00)

3(7.14)

对照组

42

6(14.29)

2(4.76)

3(7.14)

11(26.19)

X2

9.46

P值

<0.05

3 讨论

消化道出血属于肝硬化患病阶段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是由于消化道组织内静脉曲张或血压过高导致的血管破裂症状。因肝硬化直接影响门脉血压,因此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在临床护理时应采取预见性护理模式,对可能发生的各类先兆性症状进行预防,在定时巡房时严格记录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并对其发生的临床症状、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同时调整其饮食结构,预防静脉曲张或血压过高的问题,降低消化道出血发生的几率。

【参考文献】

[1]马琳.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抑郁情况与护理干预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19):2863-2865.

[2]邓秀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23):170-172.

[3]李伟,黄立华.个体化护理对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依从性的影响观察[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22(4):58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