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血糖仪信息化院外糖尿病管理模式在 新农合 门诊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8
/ 2

智能血糖仪信息化院外糖尿病管理模式在 新农合 门诊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孟玮 曹婷

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甘肃省 天水市 741020

【摘要】目的探讨智能血糖仪院外糖尿病管理模式在新农合门诊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在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120例农村合作医疗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门诊慢病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组采用智能血糖仪信息化院外糖尿病管理模式进行健康管理。分别于管理前及管理6个月后利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并记录患者的BMI、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平均血糖、最大血糖波动幅度、低血糖检出率、血糖达标率、医疗费用的支出情况及住院和急诊次数等,观察两组患者自我管理和血糖控制情况并分析其差异。结果:管理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01),血糖、血压、血脂的控制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低血糖检出率、血糖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自我管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糖尿病中的医疗支出及住院和急诊次数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智能血糖仪信息化院外糖尿病管理模式可以随时监测和记录院外患者的血糖,便于医护进行远程诊疗服务,可以有效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医疗花费,可在贫困地区农村慢性病健康管理中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智能血糖仪、院外糖尿病管理、糖尿病、新农合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甘肃省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而我院所处县区,是全省贫困大县,农村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低,卫生健康知识缺乏、治疗依从性差,面临着糖尿病防治的巨大压力。为了进一步提升糖尿病病管理效率,落实健康扶贫的政策,基层医院急需探索一种医患互相联动的院外信息化糖尿病管理模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门诊诊治的120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为29~71岁,平均年龄(47.0±5.8)岁;研究组60例,男33例, 女27例,年龄为31~70岁,平均年龄(46.8±6.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做对比分析。纳入的糖尿病患者全部来自于精准扶贫覆盖的乡镇,会操作智能手机,家中有无线网络,生活能够自理,无严重并发症,无认知功能障碍。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市场上常规的便携式血糖仪进行自我血糖检测,应用常规门诊慢特病健康管理办法,每月患者凭慢病卡在门诊就诊。

1.2.2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北京华益精点所提供智能血糖仪监测血糖,每位患者和医生的手机均下载华益糖管家手机App。组建网上诊室,建立信息化患者档案及医疗团队信息平台,在平台上团队共享每位患者健康信息。信息技术顾问可以辅导患者进行配网和正确使用智能血糖仪并上传有效数据。配网后患者在家中测得的血糖数据将自动上传到患者及医师的手机App上。医师依托物联网医疗体系下的智能健康管理平台,与患者进行远程互动。医护人员随时在手机上为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健康宣教、饮食及运动指导、用药方案调整、中医养生、心理辅导、医保报销咨询、健康扶贫政策宣传、疑难病例远程会诊及双向转诊等服务。

1.2.3监测方法:院内实验室检查所有试剂盒均由同一厂家提供。院外血糖监测统一由北京华益精点所提供的EZ-8智能血糖仪、P1型血糖试纸进行检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糖尿病基本知识问卷调查》均采取统一标准在华益糖管家上进行答题。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管理前及管理6个月后利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并记录患者的BMI、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平均血糖、最大血糖波动幅度、低血糖检出率、血糖达标率、医疗费用的支出情况及住院和急诊次数等,观察两组患者自我管理和血糖控制情况并分析其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剂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在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方面 管理后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观察组在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血糖监测、遵嘱用药、足部护理、高低血糖预防处理几个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测试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方面 观察组的FBG、2hPG、HbAIc在管理前后有明显差异(P<0.001),平均血糖、最大血糖波动幅度较管理前下降(P<0.05),BMI、SBP、DBP、TG、TC、LDL在干预前后有明显差异(P<0.05)。计算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的平均值的差值,在两组间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的BMI、FBG、2hPG、HbAIc、SBP、DBP、TG、TC、均较对照组改善幅度大,变化明显。

2.3在管理效果方面 管理6个月后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01),血糖达标率、低血糖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内新农合门诊慢病医保费用支出、住院和急诊就医次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

表1 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χ±s,分,n=60)

组别

饮食管理

运动管理

血糖监测

遵嘱用药

足部护理

实验组

22.87±1.56

21.66±2.13

8.87±2.44

23.37±1.17

20.98±3.24

对照组

19.34±3.97

18.96±2.25

6.55±2.57

19.13±2.64

18.46±2.82

t

6.257

4.972

2.634

9.986

6.642

p

0.05

0.05

0.05

0.05

0.05


  1. 讨论

首先,对农村糖尿病患者施行有效的院外健康管理模式具有重大的意义。患者虽然在住院期间接受了自我管理知识的宣教,但在出院后受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血糖反弹。而信息化院外糖尿病管理模式能够在医院与家庭中形成一种闭合式的对接,全面解决慢病管理过程中医患脱节的问题。通过网上诊室对患者进行远程监测、远程教育、远程管理等医疗服务,医生可以了解病人病情,病人也可及时咨询医生。同时采用信息化远程危急值监测机制,可以对低血糖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进行紧急处理,对糖尿病患者的院外急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该模式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对糖尿病管理的效率。利用移动互联网建立的健康信息平台主要由健康宣教板块、医疗信息板块、患者健康档案板块、健康管理板块组成。能够形成一种从疾病诊断-并发症筛查-健康教育-个体化饮食及运动指导-用药安全性监测-疑难病例远程会诊及双向转诊的高效服务流程。

综上所述,本项目结合基层医疗资源不足、农村患者文化层次较低依从性不强等特殊性,在我院建立的信息化院外糖尿病管理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强、流程简便、易于推广的特点,是适用于基层医院的全新慢病管理模式,为基层慢性病健康管理的进一步临床研究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