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8
/ 2

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张基君

永川区胜利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院感科, 重庆 402160

[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措施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2月至2020年3月集中观察隔离点收治的COVID-19疑似患者23例,均行针对性护理,对比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态与治疗依从性。结果 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治疗依从性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改善COVID-19疑似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理状态;针对性护理措施;治疗依从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源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肺部炎症,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由于疫情发生突然,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及特效治疗方法,引起一定的社会恐慌,部分疑似确诊患者在疾病与恐慌情绪下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影响治疗依从性与疾病转归[1]。因而需加强护理干预,以控制病情进展,缩短恢复时间。基于此,本研究将探讨针对性护理措施在COVID-19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2月至2020年3月集中观察隔离点收治的COVID-19疑似患者23例,均行针对性护理。男11例,女12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5.73±5.59)岁。排除近期存在重大心理创伤、合并心、肾等躯体重大疾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针对性护理。(1)心理护理:向患者进行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宣教,告知其隔离防护的重要性;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倾听患者内心感受,缓解其因隔离产生的负面情绪;鼓励患者家属采取微信联系、视频交流等方式,给予患者关心与爱护,协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环境干预:定时开窗通风,保证病区空气清新,30min/次;使用75%的酒精对病区进行消毒,或采用循环空气消毒设备对空气进行消毒。(3)病情监护:加强体温监测,定时对患者体温进行测量,4-6次/d;以随时动态观察患者血压变化情况;观察并记录患者入院后的心率变化情况,并将清醒、睡眠,活动、安静等状态下的心率进行对比,寻找患者心率减慢的时间点和规律,以评估病情,给予对症干预。(4)感染防护:严格要求医护人员执行手部卫生,实施分级防护措施,针对医护人员使用后的护目镜等防护医疗用品,使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完全浸泡30min,清洁区、半污染区均需每日定时消毒。

1.4 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态。两个量表各包含20个项目,均采用4级评分法,SAS>50分为有焦虑症状,SDS>53分为有抑郁症状,分数与心理状态呈负相关。(2)治疗依从性:采用我院自制治疗依从性量表评价干预前后患者治疗依从性,其Cronbach’s α系数为0.853,重测效度为0.861,包括抵触情绪、配合度等方面,满分100分,不依从≤60分;部分依从61-89分;完全依从≥90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5ec1ffbae274f_html_cf37d966799a0a23.gif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 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分别为(50.58±4.22)分、(53.08±5.19)分,干预后SAS、SDS评分分别为(46.73±4.03)分、(48.22±4.87)分;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4、3.275,P=0.003、0.002)。

2.2 治疗依从性 患者干预前出现8例不依从,9例部分依从,6例完全依从,治疗依从性为65.22%(15/23);干预后出现1例不依从,8例部分依从,14例完全依从,治疗依从性为95.65%(22/23),干预后治疗依从性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3,P=0.009)。

3 讨论

由于COVID-19具有人传人的现象,病情发展较为迅速,且目前尚未研制出特效药物,疑似确诊患者可能会存在紧张、不安等负面情绪,降低其治疗依从性,影响治疗进展[2]。因此,应加强护理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其治疗依从性。

针对性护理是一项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具有人性化、个性化等特点,结合患者情况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促使患者身心状态得以改善,促进恢复。本研究中,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治疗依从性高于干预前,提示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改善COVID-19疑似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针对性护理措施重点强调对COVID-19疑似患者的心理疏导,通过健康宣教、沟通交流、社会支持等方式,提升患者疾病知识水平,缓解其因疾病、隔离产生的负面情绪,改善治疗依从性,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措施,有助于改善治疗效果,加快康复进程。同时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病区环境,执行严格的消毒与防护程序,切断传染途径,为患者与医护人员提供安全的环境,预防交叉感染,利于控制病情。针对性护理通过加强患者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监护,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患者不良情况并及时进行对症干预,有利于预防病情快速进展,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3]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能够减轻COVID-19疑似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EB/OL].(2020-01-28)[2020-03-05].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五版): 国卫办医函 (2020)103 号.

[3] 杨博,刘小冬,张俊霞,等.护理应急措施在流感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14):1627-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