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8
/ 2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

1 陶鸿, 2 张雪松

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心卫生院 重庆 404300

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病因主要是外源性病原体入侵胃、饮食失调、情绪失调、脾虚、体虚;病机为脾胃虚证、脾胃衰弱、寒、冷、干燥,血瘀毒。中医疗法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主要方法有:辨证施治、古方、自拟方、其他疗法(如针刺、穴位贴敷、耳穴压丸、穴位埋线等),中成药疗法、中西医融合疗法等目前,中医药疗法CAG癌后病变仍适用许多缺乏。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疗法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相关研究展开综述和报道。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辨证论治;中医药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发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特点是胃粘膜上皮和腺体反复受损,造成衰退、数量减少、变薄粘膜和肌层。癌前病变主要包含肠之上皮化生和异型病变,是胃粘膜向胃癌转变的关键阶段。近年来,CAG癌后病变的防治已成为研究热点。中医药在CAG的防治方面具备引人注目的优势。

1 病名源流

在传统医学之中,癌前病变常被称作“胃痛”、“胃痞”。这些疾病的名称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上腹部痉挛和不好、胃痞不适或空腹等医学症状取名的。“胃痞”是中医学的一个知名病名,但在临床实践之中,应根据患者的客观症状和体征展开规范化诊断。胃脘痛是一种上腹部和胃部接近心窝的痉挛病证,记述在灵枢、邪气、脏腑病表:“胃病胃痛慎。”唐宋之前,由于胃痛和心痛的部位有时相近,常常误解不清。直至金元时期,胃痛最迟发生在兰室秘藏之中,沦为一种独立的证候。目前,对CAG癌前病变的中医病名有有所不同的看法。有学者相信,中医病名应与西医病名统一。然而,笔者相信中西医各有特点,属两个有所不同的理论体系。西医对病名的认识是以病理学为基础的,而中医学是以主治疾病为基础的。

2病因病机

2.1病因学

2.1.1之外邪犯外胃、之内脾胃六害,造成其运送功能失调,清气升浊,浊浊得分,中焦气机滞,痞子爆发;气滞血瘀、阻阻、不阻、狠、胃痛等展现,。正如李高所说:“胃是城若风,寒、热一部分胜气也可损胃脾。

2.1.2饮食不佳 如果食物不稳定,则食物不受控制。如果食物浓烈,炎热和富含脂肪,它可造成湿热。湿热在挤压在胃下方。如果胃部出现病变,就会进一步损伤脾脏。如果食物引起泛酸、呕吐等,如《素文·痹论》所述,则食物加倍,胃损坏。

2.2 病机探讨 CAG癌后病变的发病机制复杂,其发病机制的演变有许多变化。但多数学者相信,本病的病机为虚实、脾胃衰弱、寒、冷、干燥、瘀、毒。如果先天禀赋缺乏,或因饥饱、长病乏力等原因,可受损脾胃,造成脾胃气虚、不能高架化、水湿、痰浊等脏腑停气,中焦气机延误、郁闷热,造成湿热;气虚造成气血运动者增强或经络被热灼伤,血液不循稳定途径,溢出静脉,导致血瘀;长期热瘀,含癌毒,长期逗留血瘀毒,损耗气血,进一步减轻脾虚。张生生相信,本病的病机取决于邪、毒所致瘀、瘀毒融合。张杰教授还声称,本病的基本上病机是虚毒血瘀,三者是因果关系,即病机融合。袁家家从85篇文献之中阐述出气虚、气滞、血瘀、干燥、痰、冷、寒、阴虚、毒、阳、食等是CAG癌后病变最常用的病因病机。这种缺陷的本质实际上是它的本质。本虚以湿热、血瘀、气滞居多,阴虚气虚为本。

三。治疗进展

3.1中医对本病迄今尚未产生统合的辨证分型标准,许多医生从病因病机角度,融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之上,刊登自己的见解。中医大师徐景藩将本病大致分成气虚气滞、胃阴虚、肝胃不和三类。疗法之中常见的药物有党参、白术、陈皮、知城、木香、佛手柑、南沙参、北砂参、麦冬、石斛、柴胡、白芍、广玉金等,并根据有所不同的临床症状展开加减。

3.2其他治疗 本病有许多特定的治疗方法,如针刺、穴位贴敷、耳穴压丸、穴位埋线等,也有明显的临床疗效。顾伟等。从针灸角度疗法疾病。治疗原则为益气活血化瘀。选取的穴位有七海、关元、脚三里、格殊、血海。在医学症状提高及胃镜病理(口服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等药物)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朱海涛提倡用穴位埋线法疗法本病。皮书、胃俞、脚三里取穴有效率为80.4%,对照组为54.9%,解释穴位埋线法能精确掌控胃粘膜衰退、肠化生和异型病变,从而切断胃粘膜向癌症的发展。

4结语

CAG癌后病变病因病机复杂,病程常常较长,应及早干预癌变。中医药在疗法本病方面具备独有的优势。在辨证施治、用药药物、病理比分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获得了明显的效果。莫西京等在云集研究之中提到,中药对CAG癌后病变的整体疗效显著高于西药,中药能精确提升幽门螺杆菌的阴转率和胃粘膜的病理状态。

然而,目前中医药对CAG癌后病变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缺陷:①各年资的医生对CAG癌后病变的认识有所不同,其辨证思维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有学者找到CAG癌后病变有30多种类型。如何建立一套恰当统合的辨证分型及疗效评价标准有待进一步分析。②中医药疗法本病的临床有时不能符合随机、对比、双盲、余中心的原则,使医学分析的科学研究造成一定的偏差和误差。③医学分析之中很难评价该病的复发情况,因此中医药疗法该病的长期疗效欠缺精确的验证。④临床实验显示,CAG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与多种酶、蛋白质和分子基因紧密有关。在医学之上,应强化动物实验研究,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说明中药的作用机理,以提升其临床推广价值。⑤留意早期诊断和早期防治,中医辨证应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如胃镜下黏膜形态学变化,定期核查,早期干预,根据有所不同的病期,有所不同的辨证治疗阶段,根据不同病期、不同阶段进行辨证施治,做到方随证变。

参考文献

[1] 刘赓,丁洋,张声生. 张声生从“虚”“毒”“瘀”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 10) : 1098 - 1099.

[2]孙婷婷,唐勇,吕文良. 张杰运用胃痞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 6) : 1206 - 1207.

[3]袁嘉嘉.“炎—癌转化”的病因病机及防治策略研究[D]. 南京: 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

[4]陆为民,徐丹华,沈洪,等. 徐景藩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J]. 江苏中医药,2012,44( 5) : 1 - 3.

[5]柯莹玲,单兆伟. 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 78例[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19( 4) : 18 - 20.

[6]党民卿,王道坤. 王道坤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经验[J]. 西部中医药,2015,28( 2) : 37 - 39.

[7]赵翠丽,蔡智刚. 四逆散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J]. 中国医药导报,2012,9( 22) : 116 - 118.

[8]陈峭,曾均. 温经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J]. 河南中医,2017,37( 6) : 963 - 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