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妇女控尿能力、盆底肌肉收缩力强度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8
/ 3

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妇女控尿能力、盆底肌肉收缩力强度的影响

谭妮

茶陵县人民医院 妇产科 株洲茶陵县 412400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妇女控尿能力、盆底肌肉收缩力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分娩的产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进行分组,剖宫产组90例,阴道分娩组110例,两组产妇均行早期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两组产妇干预前后控尿能力、盆底肌肉收缩能力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盆底肌力均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则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后,两组患者盆底Ⅰ、Ⅱ类肌纤维功能情况比较差异均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于剖宫产及阴道分娩产妇盆底肌功能的改善均有积极作用,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产后盆底康复训练;控尿能力;盆底肌肉收缩力;产妇

孕妇孕晚期往往会随着子宫的增大而促使腹腔及宫腔压力方向改变,从而极易导致盆底肌肉长期受压而发生松弛现象,进而可造成盆底肌肉损伤及功能下降,甚至还可能会引发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如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气管脱垂(POP)等[1]。因此,加强对产妇产后盆腔康复训练的重视非常必要。本次研究就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产妇进行研究;按照分娩方式进行分组,剖宫产组90例,产妇年龄21-35岁,平均(27.9±2.0)岁;阴道分娩组110例,产妇年龄22-37岁,平均(28.2±2.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可比较。

1.2方法

两组产妇均行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具体方法为:第一,盆底肌肉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肛门收缩运动及盆底肌肉收缩运动,每次收缩2-3s,放松5-10s,反复进行20-30次为一组,每天锻炼不低于3组;然后指导产妇取仰卧位,膝盖弯曲,保持足部与背部平稳,向前倾斜盆骨,促使尾骨与耻骨靠近,然后再放松,反复进行练习。第二,生物反馈疗法:利用生物反馈仪帮助产妇感知盆底肌肉收缩及放松运动。第三,电刺激疗法。利用神经肌电刺激治疗仪为产妇开展盆底肌刺激,设置参数轻度为0-100uV,频率为1-2000Hz,脉宽为0-2000us,每次治疗20-30min,一周治疗3-5次,以10次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3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以盆底肌力检测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力强度进行测定比较,以Oxford肌

力评分标准进行评估,评分为0-5分,分值越高表示肌力强度越好。

对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盆底Ⅰ、Ⅱ类肌纤维功能变化情况进行比较,以Myo200盆底

治疗仪进行测定,包括盆底Ⅰ肌纤维快速收缩压收缩持续时间、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及收缩个数,收缩值越高表示盆底肌纤维功能越好;

对两组产妇治疗前后控尿能力进行比较,于产后6-8周进行调查评估,问卷调查表

选用女性尿失禁症状情况调查表,同时结合尿垫实验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情况;其中以尿垫实验结果1h漏尿量>2g为存在漏尿现象,即判定为SUI;POP按照《妇产科学》相关分度标准进行评估[2]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处理数据资料,定量资料以t检验,分类资料以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盆底肌力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剖宫产组产妇Oxford肌力评分优于阴道分娩组(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且组间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见表1:

1 两组盆底肌力变化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前(分)

治疗后(分)

阴道分娩组

110

2.8±0.4

3.9±0.8

剖宫产组

90

3.3±0.5

4.0±0.9

T值

7.686

0.821

p值

0.000

0.206

2.2两组产妇盆底Ⅰ、Ⅱ类肌纤维功能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盆底Ⅰ、Ⅱ类肌纤维功能情况比较差异均无较大差异(p>0.05),见表2:

2 两组产妇盆底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及肌纤维电压情况比较

组别

盆底Ⅰ类快速收缩压(cmH2O)

盆底Ⅰ类肌纤维收缩持续时间(s)

盆底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cmH2O)

盆底Ⅱ类肌纤维收缩个数(个)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阴道分娩组

19.4±2.5

28.3±2.3

5.4±0.5

9.5±1.1

29.3±3.0

47.8±2.9

1.3±0.2

2.5±0.4

剖宫产组

19.3±2.3

28.1±2.0

5.3±0.4

9.6±1.2

29.0±3.1

48.0±3.1

1.3±0.3

2.6±0.5

T值

0.294

0.657

1.571

0.609

0.691

0.467

0.000

1.537

p值

0.384

0.256

0.059

0.272

0.245

0.320

0.500

0.063

2.3两组产妇控尿能力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SUI、POP发生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则无较大差异(p>0.05);见表3:

3 两组产妇控尿能力比较

组别

例数

SUI发生率

POP发生率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阴道分娩组

110

27(24.6%)

7(6.4%)

13(11.8%)

5(4.6%)

剖宫产组

90

18(20.0%)

5(5.6%)

9(10.0%)

3(3.3%)

X2

0.587

0.057

0.167

0.189

p值

0.444

0.811

0.683

0.663

3讨论

分娩为女性特殊的生理现象,而受怀孕、分娩等生理变化的影响,多数女性在分娩后可见程度不同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其主要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气管脱垂等,该病的发生对女性生理及心理健康的影响均较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临床上必须予以充分重视。有研究显示,PFD的发生和妊娠及分娩方式有较大关联,而阴道分娩则是该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虽然剖宫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该病发发生,但自然分娩对于孕妇及婴幼儿健康的促进作用更大,故而剖宫产并非首选分娩方式。

本次研究就收治的剖宫产及阴道分娩产妇同时开展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产妇干预后控尿能力、盆底肌肉收缩力强度比较均为较大差异(p>0.05);提示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于不同分娩方式产妇均有较好的盆底功能修复效果。分析其原因,通过有效的康复训练可唤醒因孕后期及分娩时承受了较大压力而出现松弛、丧失弹性及支撑作用的盆底肌神经,同时配合使用仪器辅助治疗能够更好的促进产妇阴道恢复紧缩状态,改善产妇控尿能力。

综上所述,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于剖宫产及阴道分娩产妇盆底肌功能的改善均有积极作用,且可提高产妇控尿能力,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小宁, 张淑清, 卢文琼,等. 盆底康复训练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J]. 安徽医学, 2015,26(2):160-163.

[2]左海燕. 产科因素对产后盆底的影响及盆底康复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D]. 天津医科大学, 2014.

[3]陈艳敏, 陈丽莲. 盆底康复训练操对产后妇女盆底肌力和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 2019,9(10):89-9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