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8
/ 2

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李阳 陈敏

乐至县人民医院 四川 乐至 641500

摘要:目的 分析在临床上感染性疾病诊断治疗中应用微生物检验的价值。

方法 在2019.3-2020.2月期间选出70例(2组)患上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对照组患者不实施微生物检验,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医生的治疗经验,经验性选择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检验组患者入院时采集标本,先进行微生物检验,然后根据培养出细菌的药敏结果,选择针对性窄谱抗生素进行治疗。最后对比各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病情诊断准确性。

结果 检验组治疗有效率、诊断准确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临床上使用微生物检验判断感染性疾病,能准确诊断出患者的病情,并给予针对性抗生素治疗,能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关键词:感染性疾病;微生物检验;诊断治疗;应用价值

大多数感染性疾病都是因病人在治疗阶段受到体质、体能、自身免疫力、定植菌等状况的影响感染上其他疾病,例如手术治疗患者,若术后不积极对切口进行护理,会让其出现感染现象,进而影响创口愈合。有的病人围手术期在呼吸道定植菌的影响下还会引起感染性肺炎。这些感染性疾病不仅会影响身体康复,严重的还会引起生命危险[1],比如病原菌入血后引起的感染性休克。为此,应使用微生物检查,准确判断病人患上何种感染性疾病,以便给予对症准确治疗,促进患者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在2019.3-2020.2月期间选出70例(2组)患上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对照组内男女病人分别有19例、16例,年龄在28-61岁,平均(41.45±7.35)岁;检验组内男女病人分别有18例、17例,年龄在28-63岁,平均(41.38±7.31)岁;分析各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不实施检验,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医生的治疗经验,经验性选择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检验组患者入院时采集标本,先进行微生物检验,然后根据培养出细菌的药敏结果,选择针对性窄谱抗生素进行治疗。收到临床送检微生物检验培养标本后,先根据标本接种适宜病原菌生长的培养基,将培养基放入35℃-37℃温度5%-10%二氧化碳中培养24-48小时,培养基上提取分离病原菌,然后用梅里埃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vitek-2),进行细菌鉴定和病原菌的耐药性和药物敏感度测定,最后医生根据检测结果选择相应的窄谱抗生素进行治疗,以抑制致病菌的繁殖或杀死致病菌,并提升用药合理性,进而及时防控患者的感染状况。

1.3观察指标

对比各组治疗效果和病情诊断准确率。治疗效果分为三个等级,即显效、有效以及无效,其中显效是指患者临床症状和病原菌均消失,有效是指临床症状改善较显著,且有效控制住病原菌。无效是指患者临床症状不仅没有缓解还出现加重迹象。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22.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计算,组间用X2值检验,计算资料用%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用统计学软件计算各组治疗有效率和病情诊断准确率后显示,检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分析各组患者治疗效果与病情诊断准确率 [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有效率

诊断准确率

对照组

(35)

16(45.71)

5(14.29)

14(4.00)

21(60.00)

29(82.86)

检验组

(35)

26(74.29)

6(17.14)

3(8.57)

32(91.43)

34(97.14)

X2

9.4007

3.683

P值

0.0022

0.0464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新冠状病毒、禽流感等病毒的流行,患感染性疾病的人们越来越多。要想确诊病人患上何种感染性疾病,除了要观察其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外,还要依据病原学检验结果,为此,在诊断感染性疾病中应积极使用微生物检验,以便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若仅依据医生的临床经验用药治疗,不仅获得不了预期的治疗效果,还会产生耐药性,进而增加治疗难度。而参照微生物检验结果用药,能知晓致病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效果和敏感度,进而给医生提供选取药物的依据。同时还能监测致病菌耐药性增加情况以及产生耐药菌株的状况

[2]。除此之外,还能监测局部区域的感染情况,进而总结出发病规律。通过上述数据也能知晓,微生物检验能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情,以便后续给予针对性治疗,进而获得预期的治疗效果,相比单纯依靠医生的临床经验进行治疗效果更好。说明在诊断感染性疾病中微生物检验具有重要作用。

微生物检查还利于控制院内感染,因为微生物检查能分型监测病原菌,进而知晓其是否具有克隆性,对于存在克隆性的病原菌要及时进行防控,做好相应消毒隔离工作。对于没有克隆性的病原菌要查明是否因护理不善、滥用抗生素等导致的,要及时查明根源,然后进行针对性处理,以控制住院内感染[3]

影响微生物检验准确性的因素有很多,要想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还需最大限度避免这些干扰因素。为此,应从下述几个方面着手提升检验准确性,具体有:①标本采集:规范采集标本是获得准确检测结果的前提,为此,应根据卫生部要求进行相应标本采集,同时在保存、送检等各个环节做好差异管理。除此之外,在检测之前还需明确各种试剂(诊断血清、染色液、培养基等)是否过期,以及是否符合检验要求。②检验员技术:微生物检验要求检验员具有过硬的检验能力和专业素质,以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为此,要定期开展检验技能培训和考核,以提升检验员的操作技能和责任意识、严谨意识等,进而降低人为误差[4]。③检验方式:检验时要做好平行样测定,以保证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同时还要设置好对照组,以排除标本污染等因素让结果出现偏差。除此之外,还要制定检验室内质量控制内容,以便获得准确检验结果。

综上叙述,在临床上感染性疾病诊断治疗中应用微生物检验能准确诊断出患者病情,为患者后续对症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龚庆泽.微生物检验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6):134-135.DOI:10.16659/j.cnki.1672-5654.2018.06.134.

[2]钟平.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0):116-118.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7.10.065.

[3]刘方久,蒋琴,王欣.CRP、CD64及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3):327-329.

[4]于新芬,潘劲草,杨旭辉,等.杭州市儿童急性呼吸道Saffold心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8,11(2):9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