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京剧对于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0
/ 2

传统京剧对于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研究

刘奎民、王瑞

黑河学院 黑龙江黑河 164300

摘要:传统京剧对于我国民族声乐教学有严重的影响研究,即有好的方面也有不足的方便,但总体而言好的地方多。由于京剧艺术和中国的民族声乐具有相同的文化渊源、美学原理、艺术风格、地域特色、演唱方法,二者在现实中是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京剧作为享誉世界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其咬字行腔、气息技巧等京剧元素融入民族声乐之中。因此,对它进行研究不论是对我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而且也可以为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注入全新的发展元素。

关键词:京剧;民族音乐;教学

伴随着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的初步建立, 经过相关人员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国民族声乐理论体系基本上是建立在西方美声唱法之上,进而使得民族声乐理论体系过于偏重“西洋化”。在当下,我们学习艺术的人一定要清楚认识到,长时间以来我们国家的民族声乐演唱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体系大多是以西方美声演唱方法为基础的,并没有全方位地对我们国家传统声乐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这直接导致了民族声乐演唱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西洋化”,缺少足够的本土音乐思想认识,使得风格方面逐渐趋同。而从更加深层次的发展情况来看,我们国家的民族声乐演唱教学已经逐渐进入瓶颈期,笔者认为,在分析京剧艺术魅力特征的基础上简要探讨其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借鉴价值及必要性,并尝试就如何在教学中吸收借鉴京剧提出对策,以期为民族声乐教学的深度发展提供参考。

一、京剧艺术与民族声乐演唱教学结合的价值及意义

剧艺术演唱之中的发声方式、音与字的控制,以及共鸣方法等技术,对于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进步与创新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在京剧的表演过程中,演员们都十分注重科学发声,也重视将唱与舞台表演进行相互融合,通过这种方式来尽可能地达到声与情的结合,从而打动观众。

(一)气沉丹田能够支撑住声音

我国民族声乐唱法不仅要求语言轻巧清晰、声音洪亮醇美,而且要求演唱者感情淳朴真实、技巧娴熟,既要传递出艺术美,又能表达出人类生活的真情实感,从而引起大家的共鸣。京剧演员在演唱过程中最为注重的是“气出丹田”,也就是在演唱时重视丹田气的运用,使用丹田气来托住自身的声音,这能够使得演员的声音更加富有弹性,并且十分稳健。而在表演具体的剧目时,演员也需要依照剧情和人物调整用气的方法,运用各种技巧控制好音的长短以及强弱,确保气息的运用能够支撑住声音,达到“气足不过”“气少不弱”的演唱效果。

(二)京剧艺术中的混声对声乐中混声的运用有较高要求

京剧演唱讲求运用混声,采用“小声哼,大声调”“大小嗓转变不留痕”的方式使唱腔的色彩更为丰富,从而达到抑扬顿挫、刚柔并济的效果。京剧演员在演唱过程中对于混声的运用有着较高的要求,运用的是“小声哼,大声调”的方法,这使得大小嗓之间的相互转换不会留下痕迹,唱腔方面也会呈现出丰富的色彩。除此以外,京剧演员在演唱的过程中对于舞台表演也有着相当高的重视程度,在演唱时依照剧情需要合理使用各种手势、“眼法”以及“手法”,将人物之间的情感表现出来。从整体来看,京剧在经过不断传承以及发展后所形成的内在优点值得被民族声乐演唱教学借鉴,从这个角度来讲,能够进一步加强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本土化”特点,进一步加强民族化气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能够十分有效地推动我们国家文化艺术的创新以及传承。

(三)京剧表演理论在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剧演唱讲求“气出丹田”,即用丹田气托住声音,使声音灵活富有弹性而又不失稳健近年来出现了很多结合京剧艺术创作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这证明了民族声乐艺术不单单能够对京剧艺术进行借鉴,还可以达到相互融合、创新发展的效果。由于我们国家民族声乐演唱教学过度依赖美声演唱方法,所培养出的学生存在着“千人一声”的问题,没有重点注意感染力这方面,从而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而对京剧表演加以借鉴,可以加强演唱者的个性以及表现力,从而更好地与观众产生共鸣。依靠京剧艺术本身所具有的优秀艺术特征,其在理论方面的一些知识也可以有效应用到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之中。从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国家的民族声乐演唱在教学方面存在着明显的西方倾向,教学所使用的体系也是借鉴西方美声演唱方法,但是从根本上来讲,我们国家的民族声乐演唱方法与美声演唱方法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

二、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科学与京剧艺术融入的路径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如何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在民族声乐艺术教学过程中对京剧艺术进行吸收以及借鉴,要求做到三个方面。

(一)以积极的态度在声乐演唱教学中融入京剧表演的气息技巧

对于教师而言,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京剧中传统的“喊嗓”技术,通过对“yi”音的“喊嗓”训练,让学生在口形不变的情况下把音从高到低“喊”出来,从而保证共鸣与音色的统一,而这正是民族声乐演唱的基础。而京剧表演对于呼吸方面的要求是必须达到自然且平稳,正因如此,优秀的京剧表演者必须要能够自如地对自身的气息进行掌控。在实际运用气息的过程中重视丹田用气,这能够从始至终有意识地控制气息。

(二)声乐演唱教学积极地吸收借鉴京剧中吐字和咬字技巧

总的来说,京剧对呼吸的要求为自然平稳,因此艺术家应当具备灵活自如控制运用气息的能力。“字正腔圆”素来是京剧演唱的一个重要标准。京剧中对吐字、咬字的要求主要通过“念白”来体现。京剧念白几乎完全依靠演员运用咬字、发音、声调以及语气等技巧来完成,这对演员有着极高的要求,而这也是民族声乐演唱的原则。

(三)在声乐演唱教学中积极吸收借鉴京剧中的舞台表演技巧

在教学中融入京剧艺术既是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本质需求,也是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现实需要。积极吸收借鉴京剧中的舞台表演技巧。演员的舞台表演是京剧艺术的另一重要语言,我们可以把它提炼为 “眼法”与“手法”。演员的舞台表演是京剧艺术的另一重要语言,我们可以把它提炼为“眼法”与“手法”。

三、结论

参考文献

[1]赵振岭.谈民族声乐教学中对京剧“喊嗓”的借鉴[J].歌唱艺术. 2012(10)

[2]肖玲.传统戏曲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与借鉴——以创作歌曲《梅兰芳》为例[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