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适应性的中小运量轨道交通规划—以深圳盐田区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0
/ 2

基于适应性的中小运量轨道交通规划—以深圳盐田区为例

居梦颖

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 要:当前深圳大运量轨道建设相对滞后,短期内难以满足外围圈层快速发展的交通需求。中小运量轨道交通作为大运量地铁和常规公交的补充,具有舒适性高、低碳环保、造价适中等优势,是大中城市向外围组团拓展的过程中联系新区与末梢地区的重要手段。本文从运能、地形适应能力、对景观影响等多个角度分析总结不同制式的新型中小运量轨道交通主要特征,结合深圳市盐田区城市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深入剖析深圳市盐田区作为外围圈层发展新型轨道交通系统的契合度,以期为其他类似城市及地区发展中小运量轨道交通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中小运量;外围圈层;旅游观光;适应性

引言

“十三五”以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在经历跨越式发展,客运量、客运强度等指标均位居世界前列,由此带来的运营安全管理的挑战日益增大,成本可承担的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许多中小城市热衷建设地铁,地方财政不堪重负,城市大中小运量系统级配不合理,中小运量断层严重,大运量轨道系统过度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与我国因城施策集约化绿色发展理念背道而驰。

因此对各种不同制式的中小运量轨道交通进行科学分析,结合各个城市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制定符合城市特征的轨道公交系统,既符合城市交通发展需求,又能平衡财政建设运营负担。

常见中小运量特征分析

根据笔者在交通规划工作中实际经验,主管部门及群众对类似交通设施的关注点主要在于以下四点:1)是否可以切实解决地区交通问题痛点;2)在本地区工程上是否具有可行性;3)对景观及周边居民的影响;4)投资及项目周期长短。

本次研究选取常见的中小运量种类选取4类6种常见的中低运量公共交通系统从运能、空间占用和景观影响、地形适应能力、项目审批制度等多个角度进行特征分析。详见表1

表1常见中小运量主要特征

分类名称

主要指标及特征

大类

小类

车辆和线路条件

运量(pphpd

审批政策

支柱宽度(m

站台长度(m

最小转弯半径(m

最大爬坡能力

造价(每公里)

个人快速运输系统

PRT

0.7

15~30

5~35

20%

0.5~1亿(含设备)

2000~5000

尚未应用

悬挂式单轨

0.7

20~40

30

10%

1.2~1.5亿

2400~9600

旅游不需国家审批

跨座式单轨

常规

2

14~25

10%

10%

2.5~4亿

4200~8400

国家审批

小型(35人)

-

12~60

8~10%

8~10%

2400~9600

旅游不需国家审批

小型(8人)

约0.5

12~40

10%

10%

0.35~0.5亿

1440~5000

旅游不需国家审批

现代有轨电车

6.6~7.5

21~43

15~30

3~5%

1~1.5亿

2000~9000

深圳市审批

从上表可以看出,有轨电车在审批程序上相对较为简单,但造价较高,对道路影响大,悬挂式单轨和小型跨座式单轨空间占用小、地形适应能力上较强,其审批政策主要根据功能定位。PRT和GRT按照量级不需要国家审批,由于国内尚未应用,需与相关部门沟通审批事宜,但其在灵活性、造价上均有一定优势。除有轨电车外,其他均可适用于平原或山地地区。

深圳市盐田区中小运量适应性研究

城市特征

盐田区位于深圳市东部,属于深圳原特区内,由于山海自南北两侧挤压,盐田区发展腹地较小,与福田罗湖等联系通道单一。在深圳高速发展的时间里,盐田受核心区辐射,社会经济增长较快,同时又因地理因素逐渐发展形成特色鲜明的滨海城镇,拥有得天独厚的滨海旅游资源和天然良港,旅游旺季盐田区内部道路拥堵严重。根据居民出行调查,2017年盐田区主要以内部出行为主,占总量的74.16%,内部出行平衡率居深圳各区之首。

5ec4c95f54de0_html_e2108aa50d699c40.png

图1 盐田区内部机动化出行分布

发展趋势

未来深圳盐田将打造“旅游+文化”、“旅游+健康”等全域化旅游体系,但总体上盐田区景点相对分散。根据既有规划,短期内盐田区仅轨道8号线开工建设,其站点与盐田区主要景点之间的联系相对薄弱,需要更高品质的中短距离公共交通系统接驳。

另一方面,由于盐田区发展较早,土地开发利用均已较为成熟,可供开发用地有限,道路宽度较窄,未来大规模拆建的可能性较小。若引入中小运量系统,应尽量降低对既有城市系统的冲击。

盐田区中小运量适应性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若在盐田区引入中小运量系统,将主要作为盐田区内部配套旅游观光的公交系统,以及接驳轨道站点延伸轨道服务范围。主要功能定位有以下三点:

一是通过小运量线路接驳轨道8号线的站点以及旅游集散中心;

二是串联盐田区的主要旅游景点,提供高品质的滨海旅游观光体验;

三是兼顾缓解旅游高峰期间盐田区内部交通拥堵问题。

盐田区为已建成区,城市空间资源紧张,且面山背海,对中小运量地形适应能力要求较高。另一方面盐田区滨海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尚有待挖潜的空间,然而旅游高峰期道路拥堵已经非常严重。在现实情况下,可以考虑引入新型的公共交通方式,采用立体的、对既有交通冲击较小的交通方式,满足滨海观光的交通需求及轨道接驳需求。

在上述6种常见制式中,PRT、悬挂式单轨和小型跨座式单轨均较为符合盐田区发展需求。其支柱宽度均小于1m,转弯半径为5—20m,基本可利用道路边线空间或中央分隔带直接敷设,对道路改造较小。

结语

1) 未来城市需构建多层次、一体化公交体系,合理分工、提供多样化公交服务地铁骨干线网。中小运量新型轨道交通以其运量适中,快捷准时、灵活性高等特点,成为城市公交体系中重要的环节,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前景广阔。

2) 中小运量轨道交通系统主要包括现代有轨电车、跨座式单轨、中低速磁浮、悬挂式单轨、AGT、PRT等不同制式,可服务于组团内出行平衡率较高的外围组团或新区,解决组团内短距离出行需求,作为地铁的补充;也可作为旅游景区的旅游项目、短距离出行为主的中小量级公交客运走廊以及CBD配套公交系统实施。

3) 理论上中小运量系统在深圳市盐田区的适应性较好;在盐田、大鹏等背山面海、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的功能组团,可依托山、海、城、港,沿海岸蜿蜒曲折布个人快速运输系统、小型跨座式单轨和悬挂式单轨等以旅游观光为主的轨道交通,兼顾区内通勤交通,同时可缓解旅游高峰期道路交通拥堵,对既有城市道路系统冲击较小,也可提高旅游地区交通系统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武农.跨座式单轨作为中等规模城市轨道交通模式的适应性分析[J].隧道建设, 2015, 35(7):623-628.

[2] 王晓佳, 游婷, 王薇. 武汉市现代有轨电车发展适应性研究[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 2012(z1):111-114.

[3] 官卫华, 林小虎. 城市总体规划层面中小运量新交通系统的规划思路及策略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 城市规划学刊, 2012(6):86-95.

[4] 贺方会, 张杰. 现代有轨电车新区发展适用性研究[J]. 都市快轨交通, 2016, 29(1):97-10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