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0
/ 2

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孙海燕 阎少涛

山东省荣成市俚岛中心完小 山东荣成 264300

摘要:新课标指出,要将学生培养成综合能力全面的人才,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好学生核心素养引导,使学生具备语文基本素养、核心涵养。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成长过程中,最关键、最重要的阶段,正因如此,小学语文教育才需要高度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好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调整,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与成长来说意义重大。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前言:现代教育需要顺应时代潮流,做好对现代教育理念的学习,提高教育有效性,把握教育追求,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化教学效益。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创新人才、具备自学能力、终身学习素质的优质人才。教师一定要平衡好学生和教育的关系,把握学生条件,处理教育追求。教育要契合学生的发展规律、成长规律,才能够培养出对社会有用、有价值的人才。

一、语文核心素养内涵

在日常教育中,修养、素养是很重要的品质体现。教育包括教与育两个部分。我国教育界普遍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之所以要开展教育,为的是更好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展现自己的素养价值、天真善良一面。教育能够让人更好的适应社会,成为对社会有帮助、有价值的人才[1]

核心素养教育的目的就是将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具备社会适应能力、自主学习意识的优秀人才。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素质,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适应发展。

二、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情况

语文教育中,一定要做好对多种教学技术的合理使用,秉承规范、互动、平等、自然的原则开展教学。不过现如今这些方法并没有得到充分应用,不少教师形式主义严重,教学方法十分守旧,并没有很好的落实素质教育追求。

(一)学生特性突出

小学教育对象是6至12岁期间的学生,该阶段学生意识懵懂,具备一定判断能力,有着良好的记忆力。不过该阶段的学生不具备学习态度,没有学习想法和追求[2]。这是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教学中需要突出和体现学生的优势,并且教师还要明白语文教育不仅有着文化教育作用,还有工具教育价值。也就是说教师还要在课堂上将平等相处、遵守交通安全、关注食品安全作为语文教育目标。展现语文教育定位作用。小学生大多没有良好的自制力,长时间的课程教学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堂进行到一半就有可能出现秩序开始混乱的现象。对于不同学生,教师需要用不同的教学管理方法,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平衡知识、乐趣、纪律关系,才能够保障教学有效性。

(二)部分教师素质较差

国内教师缺口非常大,这使得数量稀缺的教师资源中,很难出现足够多的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不少教师教学中,并不能体现自己的专业性。有些教师甚至自己都不明白一些课文当中的字词意思。学生在看到这种情况以后,显然无法信服教师。有些地区因为缺少足够的教师资源,很多教师身兼数职。但一个人显然并不能掌握这么多的专业知识。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十分特殊,如果教师自身对知识都心存疑惑,自然无法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与成长。而目前很多语文教师不仅平翘舌不分,甚至无法体现教育的创新追求。课堂提问过于细节,师生大把时间放在了无用化互动[3]。并没有很好的发挥提问引导、启发作用。

三、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育优化方法

(一)关注核心素养做好教学优化设计

教学设计绝不能流于形式。教师要体现出课堂教育价值。教师要意识到,核心素养的关键就是人。小学语文教育不应该陷入深、重、难的怪圈。教师作为成年人,有着更丰富的阅历。教师教学需要转换立场,应当设想如果自己是小学生,是否会对学习充满兴趣。小学语文不要出现被动状态和千篇一律情况。教师要做到融会贯通,体现教育创新性追求。不同学生的思想方式是不一样的,学生的感悟能力也大不相同。教师备课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做针对性备课。教育的对象和主体目标是学生,教师需要体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中,要深入每一个学生当中,感受学生特点与进步。给学生学生不同角度的指正和鼓励,有效开发学生核心素养。如学习《去年的树》一课,考虑到小学生年龄小,枯燥乏味的方法无法吸引学生兴趣,那么教师就可以用情境课堂。教师可以先用模拟的方法,让学生扮演各种动物、植物角色,要求学生表现出这些动植物的特色。学生看到这种学习方法,表现出了浓厚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如果自己最好的朋友跟自己约定,希望明年再相见的时候给自己唱一首歌,大家愿意吗。通过这种导入形式,将课堂内容导入,引起学生情感共鸣,随后学生就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浓厚且积极的学习热情、学习态度。学生能够自行思考、自行分析,自行搜集知识点,核心素养品质得到了确切的加强

(二)提高基础知识重视度

学习语文知识需要做好基础知识的巩固,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后,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够迸发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因为小学阶段学生存在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所以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好基础知识指导和传授。课程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当将重心放在基础知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学习策略。小组合作是一种很不错的尝试。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彼此分享思路和学习经验,并且能够互相补足对方的弱点。增加双方了解,培养合作意识和学习能力。如学习《小英雄雨来》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选择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先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随后下发任务:为什么要称雨来为小英雄,雨来做了什么,影响是什么。学生随后以组为单位,纷纷去搜集材料,有的学生搜集了课文背景,有的学生去寻找了历史知识,日本军队的残酷暴行。还有学生对课文反复阅读,总结了对课文的内容理解。每个学生都在自行学习中掌握了自学方法,随后在和其他同组成员交流中,丰富了对文章的理解,背景的了解。最后教师要做好学生知识点和问题的总结,让全班同学加入到基础知识讨论,增加学生视野面和知识点理解深度。全面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合作素质、团队适应能力。

结语:现代社会需要具备核心素养品质的优秀人才,核心素养包括的内容众多,但总结起来无非就是社会适应力和终身学习意识。教师需要做好学生这些素养、品质的开发,让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助力我国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文静.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实现途径[J].小学教学研究,2019(33):54-56.

[2]韩晓芸,孟子博.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文教资料,2019(33):60-61.

[3]刘光财.小学语文教学问题设计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