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4东方体育中心市政配套工程五条路沥青摊铺项目的施工预算及控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5
/ 3

ES4东方体育中心市政配套工程五条路沥青摊铺项目的施工预算及控制研究

庄伟雄

身份证号码: 350521198907105***

摘要:本文以ES4东方体育中心市政配套工程五条路沥青摊铺工程为例,对该项目的造价难点与预算内容进行分析,包括人工费用、设备费用与材料费用等等,并提出科学有效的造价控制措施,力求通过控制材料成本、合理选择场站位置、提高工艺水平等方式,使施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工程效益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沥青摊铺;施工预算;控制方法

引言:对于任何施工企业来说,施工预算与成本控制都是永恒的话题,尤其当前施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更应加强对造价控制的重视,力求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减少成本投入,加强对各个环节的成本管控,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1工程概况

本文以ES4东方体育中心市政配套工程五条路沥青摊铺工程为例,五条路分别为:轴线大道(X1路_Y1路)新建工程,林浦路(中环线_川杨河桥)新建工程,X1路(轴线大道_Y2路)新建工程,Y1路(轴线大道_济阳路)新建工程,Y2(X1路_Y1路)新建工程等沥青摊铺,合同价1946万元,决算价1920万元。本工程道路位于东方体育中心,在中环路济阳路等车流量比较大的繁华地区,施工工期短,预算部首先根据施工图编制工程的预算和工料分析,测算沥青原材料配合比消耗量,为工程顺利开展提供数据支持。在工程施工中,每月20日前上报计量月报,及时跟踪实际施工变更,做好新增单价,工程施工完成编制竣工结算并上报业主[1]

2沥青摊铺项目造价预算内容

2.1造价难点

为了对道路沥青摊铺工程造价进行计算,首先要编制沥青铺装预算定额。但是,当前在铺装估算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资料来源短缺,由于施工道路数量较多,在施工时对各个环节的专业化水平提出较高要求,施工材料采集区域相对狭小,资料采集难度较大;二是改性沥青技术较为落后,导致牌号、种类无法统一,价格高低不同,生产厂家与施工单位对改性沥青技术保密,无法提供关键性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造价难度;三是施工配比设计变动较大的沥青混凝土未明确标记,各项工程都需参照沥青、粗骨料、填料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试验后才可明确配合比,但每组材料的价格较高,对造价产生较大影响,无法轻松推算标准额定消耗量。

2.2工程量与组成

预算工程量与实际工程量相比应稍微宽松一些。预算工程量的计算方式为:

A=B×(1+C)

式中,A代表的是预算工程量;B代表的是实际工程量;C代表的是损耗率。

根据该工程实际情况,与沥青摊铺工艺特点相结合,工程量的计算公式为:

A=D×E×1.62(1+C)

式中,A代表的是预算工程量,单位为吨;D代表的是摊铺面积;E代表的是厚度;1.62为系数;C代表的是损耗率。在本工程中,路面的铺装宽度为21.31m,铺装总面积为2.3万m2,铺装层的总厚度为70—75mm之间,在铺装过程中沥青混凝土的用量在5600m3左右。其中,沥青等级为SMA-13,油石比为5.7%—6.8%之间;外掺稳定剂的含量范围为0.3%—1.0%之间。

2.3人工与设备费用

在本文研究的铺装工程中,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但施工工序较为复杂,需要前期进行复杂的准备。同时,该工程还需要较多的施工设备与人员支持。在工程施工中,至少需要30—40名工人的参与。该工程中应用的施工机器设备数量较多、种类多样,势必会增加费用定额,一些机器设备为进口,在技术参数与基础数据等方面无法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造价预算难度。

2.4主要材料费用

(1)防水粘结层。该层的材料消耗量较多,例如改性沥青、防水粘结剂等等。据调查可知,该项费用在整体工程造价中占比较大,如若得到有效控制,则可有效降低整体造价数额。具体为:防水粘结剂预算单价在23元/L左右,冷却后的厚度范围为0.8—1.2mm之间;洒布量范围为0.8—1.2kg/m2,密度为1.06g/cm3;预拌沥青碎石的厚度范围为3—6mm,油石比为0.6—1.0%之间,沥青的单价范围为4000—5000元Pt;

(2)铺装层材料。在整体施工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材料为沥青、矿粉、外掺剂等等。在上述材料中,沥青单价范围为4000—5000元Pt,矿粉的单价在140—180元Pt之间;外掺剂的价格相对较低,约为18元Pt。根据当地类似项目的平均施工配比计算可知,每立方米的材料消耗量分别为:改性沥青、矿粉、外加剂=0.1572t:0.289t:8.04kg。该层具体施工用量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2]

3沥青摊铺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措施

施工企业为了谋求更多经济效益,在沥青摊铺项目中应加强施工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据调查,对该项目成本影响最大的因素为材料成本、场站选址与工艺水平,对此,应采取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目标。

3.1控制材料成本

在该项目的造价比例中,施工材料占总造价的比例为60—70%之间,需要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如若管理不当会容易导致资源浪费,甚至造成项目亏损。由此可见,材料成本控制与整体效益息息相关,应从多个方面着手,对材料用量进行有效管控。

3.1.1原材料控制

根据设计文件,确定材料的红线,同时要综合考虑原料的产量、质量和运输成本等因素,尽量缩短运输距离,货币三家,节约采购成本,最后,考虑到特殊情况下的备选方案,以投标的形式确定供应商。在备料过程中,要做好材料的日常检验工作,禁止伪劣材料进场,有效避免“跑冒滴漏”等病害问题产生;在正式施工之前,应储备充足的备料,因道路施工原材料需求量大,工期较短,用料集中,如若储备不足,在施工中很容易出现供应匮乏现象,临时购买价格提升。因此,应根据资金与场地情况,按照设计量的(70—80)%储备材料,再根据工程进度分批进场,每日进行一次清点,每月低进行一次结算,对比设计量与实际需求,确保材料储备得宜。

3.1.2成品率控制

当原材料的规格符合设计标准时,应合理调整碎石的级配,减少溢流和废料的产生,适当增加实验检测的频率。混合物应该仔细检查油比石头,分级,稳定和流值,从而达到“高油的稳定性和质量”的效果,但也加强场地控制,确保基面是平的,沥青底层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摊铺。

3.1.3沥青用量控制

以20万吨沥青为例,当沥青含量变动0.001时,沥青用量将增加183吨,假设每吨的单价为4500元,成本变化量则为82万元,如下表1所示。由此可见,在施工之前应对沥青合理配比设计,确保沥青用量合理,以此节约材料成本。在本工程中采用混合料设计方案,以旋转压实的方式为主,对SBS沥青材料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增加中间集料用量,使原料构成更加理想,离析现象有效避免。同时,混合料的应用还可使高温性能得到发挥,拥有良好的骨架结构,通过合理管控混合料指标参数,使配合比的经济性得到显著提升。

1 沥青用量变化计算

生产量

(t)

沥青数量

(t)

沥青用量

(%)

成本

(万元)

沥青

200000

8452

4.4

3792

200000

8625

4.5

3874

敏感性

183

0.1

82

3.2合理选择场站位置

该工程建设在满足建设标准的同时,还兼顾周围生态环境。据调查,场站位置占工程造价的(5—10)%之间,且投入成本逐年上升。对此,应做好沥青拌和站的选址、建设与复耕等工作,以此减少资本投入量。场站位置的选择目标为:一是降低拌和站石料运输成本;二是缩短拌和站与摊铺现场间的距离;三是场地宽阔,有助于存储更多石料,促进沥青混合料的高效生产;四是场地可循环使用式,尽可能降低复耕投资的成本。一般运输单价为0.8元/吨/公里,沥青量为20万吨时,每缩短1公里的运输距离,便可节约16万元的运输成本。同样的道理,在场地建设、排水沟等建设等方面,也应有效控制成本投入,避免资源与成本的浪费[3]

3.3提高工艺水平

根据造价核算,将沥青、拌合、运输等成本相加后,一顿混合料的成本约为450元,在日常生产中,各部门之间应有效沟通,从整体上减少资源浪费。以20万吨混合料为例,如若消耗量为1%,则为2000吨,将浪费90万元投资。在摊铺过程中,管理者应注意掌握摊铺松动、压实频次等。将每日获取的钻芯检测结果综合分析,与上下层之间的测量结果相结合,提高压实效果。同时可以计算出搅拌站的用料量,从而有效地控制整个摊铺段的成本投入。将上述信息汇集到现场管理者手中,为摊铺方案的制定提供便利,由此形成PDCA循环,使工程质量不断提升,造价管理水平得以提高。

结论:综上所述,在沥青摊铺项目中,主要的成本投入为材料、设备与人工。在造价预算管理工作中,应注重对原材料、成品料、沥青用量等方面的控制,并合理选择拌和站地点,缩短运输距离,提高施工工艺和管理水平,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上,避免材料与资本的浪费,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切实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志军.双层沥青混合料摊铺施工与质量控制[J].公路,2018,000(008):164-167.

[2]宋东平.论沥青路面摊铺及碾压施工技术的控制[J].科技视界,2019(23):314+356.

[3]肖天宏,安丰军,惠希文.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与压实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9(04):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