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性与本土化:浅析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5
/ 2

原本性与本土化:浅析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

李博

山西工商学院 030006

摘要:二十世纪是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渐变的重大历史变革时期,科技、文化、艺术等都经历着重大革新。在此时代背景下,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应运而生。本文在对奥尔夫教育理念中核心(尊重音乐的原本性)进行解读的基础上,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评价方式及教学方式分析其本土化发展。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

一、原本性: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核心

奥尔夫认为,音乐强调的是人们在音乐中的参与性——人们并非是作为听众存在于音乐体系中,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中;音乐是朴实的,是自然的、是集体的,是机体的,是适应于所有年龄层进行学习和体验的。基于以上奥尔夫关于音乐的阐述,笔者认为尊重音乐的原本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核心。关于这一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解读:

首先,强调综合性的奥尔夫音乐教育。追本溯源,古希腊对音乐的描述是一个融合诗乐、律动、抒情诗三重概念于一体的描述。这恰是奥尔夫音乐理念得以建立和发展的基石。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奥尔夫音乐理念被运用到诸多教学实践中,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更是使其发展成为一种可以作用于完整人格培养的音乐教学思想。

其次,要求体验式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强调的是“参与性”,这种参与性是对“人们”在音乐中的身份的一种契合,也是教学实践中学生主体身份的回应。与此相契合,音乐教学不是局限于音乐的文化、结构、和声甚至是技巧的教学,而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性的互动式、体验式的教学。如此,音乐才是流动的、自由的,学生也能在音乐教学中找寻到音乐的魅力,更加了解音乐的内涵。

再次,追求简约化的奥尔夫音乐教育。这是与奥尔夫的创作之路有着莫大的联系。受战争的影响,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新古典主义音乐创作摒弃了新奇的追求,转而追求质朴、简约的音乐风格。在此背景下,奥尔夫的创作不再追求“富有表现力”的表达,和声与旋律都极为简单。与此同时,提出简约化的音乐教学思想——音乐是适应于所有人学习的。更进一步的是,简约化的音乐教学,强调的是教学的深入浅出,将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以便学生更易理解音乐、学习音乐。

最后,追求创新性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奥尔夫音乐教学倡导的并非是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这就意味着任何教辅书都仅是作为教学内容的参考物,并不能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在此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奥尔夫鼓励音乐教育者大胆创新教学思路,而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适应时代发展、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指征。而在现阶段的奥尔夫音乐的教学实践及其发展趋势中可以发现,音乐教育者已然融音乐欣赏、多风格的音乐作品及多种乐器于教学中,具有鲜明的创新色彩。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奥尔夫音乐教育并非是一种单纯的音乐教学方式或者音乐教学准则,而是一种音乐教育理念,它为音乐教育的开展尤其是音乐基础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诸多具有建设性的发展方向和示范性的教学方式,是一种不容小觑的教学理念。

本土化: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价值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被中国著名音乐理论家、教育家廖乃雄引入中国。这一音乐教育理念的引入,对于创造愉悦的音乐体验和充满活力音乐课堂、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将近四十年的本土化发展中,如何取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精华,将其运用到我国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并发展出一中适应于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现状的教学方式成为了诸多音乐教育实践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育是一种育人手段。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核心亦是如此。因而,在其本土化建构过程中,首要的是把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主义意识、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人”作为一切音乐教学实践活动的立足点;在教学实践中更是要通过多种手段创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并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在多元文化共存的场域内刺激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在文化中产生并在文化中得以认同,即音乐的发展要以文化为基石。因而,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的基本原则是尊重音乐文化生存根基的多元化,在其本土化发展中,更是要尊重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这不仅要从源远流长的歌谣、童谣、戏曲、词曲小令中取材,而且要选择传统的民族乐器——如竹笛、腰鼓、锣拔等——为教具。上述根植于民族音乐土壤的音乐教学,使得学生在民族文化的宏观视野中对本民族音乐进行学习,如此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水平和鉴赏能力,而且可以强化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在音乐教学的诸多环节中,音乐教学评价是重要一环,可以说音乐教学评价的本土化探索,恰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本土化发展的重要组成。正如前文所论述,奥尔夫音乐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人”,因而在音乐评价中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尊重教学环境的差异性,以多样化的评价形式,从学习态度、学习动力、情感表达以及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学方式在所有有关教育的实践活动中的核心作用不言而喻,从此维度出发,教学方式的本土化革新可以称得上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在本土化发展过程中的根本所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践行者可以从最简单的节奏元素入手,并辅以声势、朗诵、故事等元素。随着教学的深入,可以尝试将乐器与歌曲紧密融合,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突出音乐教育的实践性与体验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音乐的独特魅力。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发现,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本土化发展不仅要注重对本民族音乐文化和音乐元素的挖掘,而且要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以人为本”,如此,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美”与“魅”。

参考文献:

[1]刘梦.奥尔夫音乐教育实践在中国的传播与本土化——评《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20(03):116.

[2]夏颜.对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内涵的深层思考[J].才智,2019(33):154.

[3]黄沙玫.从历史的视角重新理解奥尔夫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12(03):214-216+229.

[4]王丽新.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本土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李博(1990.7--)男,汉族,籍贯:山西平陆县;工作单位:山西工商学院;专业: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