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克斯管与中国地域文化的影响与融合——以萨满音乐文化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5
/ 2

萨克斯管与中国地域文化的影响与融合——以萨满音乐文化为例

赵大光 齐鑫

吉林艺术学院 吉林省长春市 摘要萨克斯管是1840年由比利时人阿道夫·萨克斯(Antoine-Joseph Sax,1814-1894)发明的。是受到波姆式长笛的联想而创作的一种新式木管单簧乐器,自诞生至今约有180年的历史。该乐器于1870年左右被传入中国,其声部种类繁多、音色独具一格。因此,它被许多音乐爱好者所尝试和认可,并不断活跃在人们的生活、休闲娱乐之中。在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之后,萨克斯管的演奏开始由休闲娱乐向专业艺术的道路发展。且在这一发展的进程中,无论是作曲家,还是演奏家。他们在研究着西方音乐作品的同时,也在中国地域音乐的文化中进行不断的尝试与创新,使这件西方乐器在中国的音乐文化发展上带来了更多的期待。同时也为中、西方音乐文化彼此的碰撞与融合带来了机遇

本文基于萨克斯管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以及中、西方音乐文化融合的角度出发。以满族萨满文化为例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对我国萨克斯管与我国地域音乐文化融合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萨克斯管、中国地域文化、萨满音乐文化、融合

一、萨克斯管与萨满音乐文化的概述

(一)萨克斯管概述

萨克斯管是1840年由比利时人阿道夫·萨克斯(Antoine-Joseph Sax,1814-1894)发明的。是受到波姆式长笛的联想而创作的一种新式木管单簧乐器,自诞生至今约有180年的历史。该乐器于1870年左右被传入中国,其声部种类繁多、音色独具一格。因此,它被许多音乐爱好者所尝试和认可,并不断活跃在人们的生活、娱乐之中。由于早期的管弦乐队相对缺乏低音乐器,阿道夫·萨克斯便将奥菲克莱德号的管身与低音单簧管的笛头相结合并进行了改进,为管弦乐队制造了一种吹奏灵活且能适应室外演出的低音乐器。并将这种新型乐器用自己名字进行命名。

(二)萨满文化的概述

“萨满”一词最早可追溯至通古斯语的“saman”,其寓意表达为“智者”、“探寻”等。满族“萨满”开始为人类早期的一种生活方式之一。艺术在萨满文化的诸多分类之中最为突出,其中不同地域的音乐、美术、舞蹈等也都有不同的萨满艺术特色。时至今日萨满文化不仅是国际上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也是满族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朝末年,满族人民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曾在我国东北地区生产、生活。而东北地区作为我国曾经的满族集聚地,虽然部分萨满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遭到丢失,但满族萨满文化在我国东北地区依然有诸多遗迹可循。

二、萨克斯管对我国地域文化的影响

萨克斯管在19世纪30年代正式传入中国,由于正值国家解放初期,以及国家发展状况不佳加上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无法接受新的音乐元素等多方面原因,萨克斯管在进入我国之后其发展遭到了排斥。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的改革开放,以及人们思想的不断转变,萨克斯管开始频繁出现在演出活动、音乐厅以及媒体等大众视野中。音乐家开始用萨克斯管演奏中国歌曲,中国军乐也开始引进萨克斯管。萨克斯管以其优美的外观及细腻而饱满的音色赢得了我国人们的认可和钦佩。经过人们思想的不断转变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并且体验到萨克斯优美的旋律,人们逐渐接受且喜爱上了萨克斯管这一西洋乐器,并开始在我国传播和发展。

萨克斯管在我国发展中逐渐与我国各地域文化不断交融。许多演奏家将萨克斯管演奏的淋漓尽致,让人们对其赞叹不已,陶醉其中,萨克斯管在我国得以长远发展。目前,我国萨克斯演奏家在技术上不断提高、艺术上不断创新,我国的萨克斯演奏水平也不断被国内外所认可。萨克斯管在我国发展的同时也对我国的地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于萨克斯管与我国地域文化的有效结合,也使我国地域音乐文化走向了世界,并带动了我国音乐艺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萨克斯管对中国地域文化的影响不可小觑。

中华文化经历了五千年的洗礼,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传统地域文化。我国的萨克斯管演奏家不仅从事西方音乐的变化和发展,同时也密切关注着中国地域文化艺术的研究。音乐是没有国界的。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体现文化相容的胸怀。艺术家们决心追求艺术,他们从中、西方音乐文化碰撞中汲取智慧的火花,不断提升自我、不断创新。对萨克斯管在我国的发展和我国的地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三、萨克斯管与萨满音乐文化之间的有效融合

(一)萨克斯管与萨满音乐文化融合的意义

音乐文化发展同样注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的开放使越来越多的西方音乐文化进入我国。其中,既有文化融合,又有文化排斥。在缝隙中寻求生存的萨满音乐文化进一步受到冲击和挤压。

今天,萨满音乐文化被放在萨克斯管作品的语境中来看待,具有非常独特的审美特征。萨克斯音乐需要发展,萨满音乐文化期待复兴,两者的需求更需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萨克斯管与萨满音乐文化也必然会擦出艺术的火花,两者的融合也具有重大意义。

(二)对于萨满音乐文化的萨克斯作品化改编

在萨满文化中,萨满音乐是结合唱、跳、说等形式的一种系统的音乐文化。对于萨满文化来说,萨满音乐并不仅是所谓的“跳大神”,而是蕴含着对大自然的敬畏。它最初是通过祭祀活动而表现出来,经过不断的发展,现在的萨满音乐文化能够独立形成极具观赏性的艺术表演。萨满神歌主要由“祝神歌”和“领神歌”两大类组成。“祝神歌”是在祭祀时通过歌唱来实现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祈福,其的演唱内容通常是祈福;而“领神歌”是在祭祀中以神的问答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固定的曲牌和歌词较为普遍,对话的内容也是祭祀中的祖先和所谓的神在道德层面对人们行为的告诫,其演唱形式也是多样化的,有独唱、对唱、合唱等,是属于对话机制的神歌。萨满音乐文化虽然是一个体系,但就音乐美学而言,比较原始。

使用萨克斯管对萨满音乐文化进行作品化改编对于这种原始的音乐形式也是一种不错的融合形式。西方也有许多音乐家尝试整理一些原创音乐作品,以崭新的面貌向人们展示。萨满音乐文化有自己成熟的体系和结构,适合用这种方式进行萨克斯管作品的改编。可以先选取萨满音乐的主题,然后加以延伸,并铺设成开放式的和声结构,萨满音乐文化中的“唱、跳、说”也可以用萨克斯管中的技巧来进行代替等,让原始的萨满音乐能够改变其旧貌,但要有主题和框架,丰富的内涵与融合,才能创作出好作品。

对于萨满音乐文化的萨克斯管作品改编,还可以通过收集萨满文化经典故事情节进行音乐编排,重塑其内核改变原有的生态元素,重新组合提炼出一首萨克斯管作品来演奏。并以独奏、合奏的形式存在。比如《树杈上的萨满神》这首歌曲就是韩萧寒通过田野录音吸取了大量萨满音乐的元素,并通过提炼进行了改编。相对于较为原始的萨满音乐而言,这种融合形式更容易被公众所接受,也更容易传播。

结语

而对于历史悠久的满族萨满文化来说,萨克斯管与萨满文化的融合不仅可以使其迅速的走入大众视野,还可以推动我国萨满文化逐步走向世界。满族萨满文化更接近的自然状态也是当下人们生活方所缺少的。所以两者的结合,不仅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还能够引领人们从精神上回归自然。

总而言之,中国地域文化要能和萨克斯管之间形成某种联系,更好的将两者进行融合,同时又不失去本地域音乐文化特色,通过双向发展才能更好的保护地域音乐文化财富。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有助于地域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永生.简析萨克斯与中国民族文化产业的融合[J].戏剧之家,2019(1)

[2] 齐鑫.格拉祖诺夫《降E调萨克斯管协奏曲》的演奏技巧及作品分析[J].科学导报,2019(8)

[3] 林代鑫.吉林省满族萨满音乐文化的现状考察[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0)

[4] 张津睿.浅析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的关系[J].才智,2017(15)

[5] 沙勇.基于中国民族音乐风格萨克斯管的研究[J].北方音乐,2018(19)

作者简介:

1、赵大光,(1964)男,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研究方向:巴松/萨克斯管教学。 2、齐鑫,(1996)男,汉族,山东聊城人,吉林艺术学院萨克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萨克斯管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