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授课效率的策略和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5
/ 2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授课效率的策略和方法

邓周梅

高州市文明路小学

摘要:一直以来,提高学生的专注力,进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都是教师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新课标改革以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授课效率更成为了一线小学数学老师的共同目标。在这样一个目标下,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手段以提高授课效率,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本文将结合当下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提出一些方法和注意事项,以期对广大一线教师有所助益。

关键词:小学数学 授课 效率

创设情境,启发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尤其是低年级段教学中,经常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上课经常有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跑神的缺点,但同时也充满好奇心,热爱表现。针对这个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新颖有趣的情境导入往往是一节好课的一半,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在教学中达到这种效果,需要教师用心寻找挖掘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题材,观看优秀教师的课件与前辈教师的教案。尽可能地将学习内容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

小组合作,探究共进

小组学习可以解决教学覆盖率低的问题,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班级内营造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

小组合作的形式灵活多变,最基本的是同桌之间的配合与合作,此外,四人小组也是常见的组合方式。

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特性是基础性、通用性和发展性。对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保证每个学生都平等地接受教育,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诚然,每个学生擅长的方面都不相同,在学习进度上也有快有慢,教师在教学中难免力不从心。这时小组合作节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教师可以让优等生与后进生结对子,组成互助小组。这不仅可以分流教师的教学压力,还能有效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优等生也能早教授的过程中,加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还能提高信心,体验帮助他人的乐趣。

应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作为一种图形工具,它对逻辑思维与几何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而更适合小学高学段的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被应用的很广泛,而将其应用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学习、记忆和思考,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学科中有很多原理、公式与解释。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反复练习的方法,通过机械学习达到让学生记忆的效果,但这种方法耗时较长,而且较为枯燥,不仅学生感到枯燥,教师同样感到厌倦。而片段的学习,学生很难形成系统性的记忆,难以联系前后所学知识,数学思维与数学学科素养更是很难提高。而思维导图正是一个可以构建清晰有条理逻辑体系的工具。

思维导图的应用主要有两种形式,在正式教学前的备课阶段,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教师明晰单元与学期教学计划,可以由浅入深的组织知识点,为正式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有两个途径,其一是板书设计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例如在教授小数加减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板书口算、估算、笔算等整数的计算方法,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旧的知识,也是很好地引入。学生可以借此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知识中,形成共同知识结构。这是有形的应用,思维导图无形的应用则是上课的组织与教授形式,这部分不会留下痕迹,但也是思维导图的应用形式之一,而且承接备课时的准备,是思维导图备课的应用。

除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思维导图以外,学生在学习中更是可以应用这个方法。较为浅层次的应用是抄写教师的板书对学习内容识记,相较于死记硬背,这种方式效率更高。但这种重复效率不是最高的,更好的方式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导图自己整理知识点进行记忆,将各个知识点组合在一起,形象化的展示了思考过程,不仅记得快而且不容易遗忘。

利用信息技术

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在理念而且在实践操作上都是一项越来越成熟与普遍的技术。它可以营造精彩生动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感、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利用信息技术”是一种教学手段,类似利用思维导图,而不是像创设情境一样,既可以视作教学方法,又可以视作教学环节。利用信息技术本身不作为教学环节而作为教学手段,这使得它可以和其他教学手段共同使用以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在创设情境这个教学环节中,信息技术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可以很好的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利用音频与视频来创设情境无疑使非常方便快捷又效果显著的。而应用于思维导图中,信息技术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同时不会降低工作质量。而精美的课件相对于枯燥的板书哪个更容易使学生提起学习思维导图的意愿,也就不言自明了。在分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图表展示每个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并进行打分,可以很好地创设出一个互相竞争、氛围浓厚的学习环境。

综上,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新的机遇。并对旧的教学体系来说,信息技术并不是一种颠覆,而是提高,使得旧的教学手段焕发出新的活力。

应用这些手段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创设情境需要贴合教学主题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偏颇一方。即不能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增价与教学无关的内容,浪费课堂时间且于教学没有助益。也不能过于强调知识而忽视趣味性,使得情景导入这个环节徒有虚名。教师必须把握好知识与趣味之间的平衡。

2.思维导图的应用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思维导图是一种很流行并且实用的学习工具,但其本身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起来进度不会特别如意,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维导图的学习适应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与教学进度。作为一种学习工具,不是天然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师需要注意学习成果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目标。过分着重于一种学习工具的学习而忽略学习本身是极不明智的本末倒置的行为。

3.分组学习在提高课堂授课效率方面是很有效的,但小组的组成也需要教师特别注意。首先是不能让注意力差的学生组成小组,其次组成小组的学生最好不要有矛盾,或者有教师来解决矛盾,这样也可以使分组过程成为一个提高班级凝聚力的一个契机。总之,在如何分组这个问题上,教师需要考虑诸如学生性格,能力互补等多方面因素,使得分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手段而非玩闹的遮掩。

4.信息技术在现在教学课堂上的流行是不争的事实,但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信息技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教师应当注意这个“吸引”的度。意思就是,尽量使得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集中到课堂本身而非课件上。这需要教师在进行课件制作的时候,注意调整课件的字体与动画效果,既要有吸引力又不能过于华而不实。当然,教师更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信息技术不过只是一种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可以作为教学的辅助而不能够喧宾夺主。

结语:效率是指在同样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尽量掌握更多的知识。而非是单纯的提高教学速度,将知识一股脑的倾倒出来。是对课堂时间的合理利用,而非将课堂时间的消耗看视为一种任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学生道德的引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应当穿插进行一些看似与“效率”无关的事情。因为教师不仅仅只为学生的学习成绩负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更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资料:

[1] 马云华.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20

[2] 喻剑. 巧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J]. 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

[3] 田素梅.分析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的应用[J]. 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

[4] 李琳,董海祥.浅谈小学高段数学合作学习中小组建设的有效性[J]. 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

[5] 张立成.浅谈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课程教育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