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数学预备知识的课标研究与教学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5
/ 2

关于高中数学预备知识的课标研究与教学策略分析

李亚强

天津市静文高级中学 天津 300380

摘要:高中数学预备知识是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基础,帮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高中数学的新知。所以,如何根据课标更好地进行高中数学预备知识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适合的教学策略引导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高中数学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教学策略;分层教学

根据高中数学课程理念,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高中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包括五个主题,分别是预备知识、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数学文化融入课程内容。

在必修课程中,主题一是预备知识,预备知识是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基础,帮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高中数学的新知。预备知识既是对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和引入,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体现。所以,把握好高中数学预备知识的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的敲门砖,为学生进入高中数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课程理念

高中数学新课改的宗旨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主要课程,具有基础性、选择性和发展性。高中数学课程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从而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应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由原来的落实“双基”转变为落实“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四能”,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 课程内容要求

在必修课程中主题一预备知识以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为载体,为高中数学课程做好学习心理、学习方式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准备,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过渡。

2.1 集合

在高中数学课程中,集合是刻画一类事物的语言和工具。本单元的学习,要使学生会用集合的语言简洁、准确地表述数学的研究对象,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和交流,积累数学抽象的经验,提升数学抽象素养。

2.2 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是数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表达和交流的工具,是逻辑思维的基本语言。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使用常用逻辑用语表达数学对象、进行数学推理、体会常用逻辑用语在表述数学内容和论证数学结论中的作用,提高交流的严谨性与准确性,提升逻辑推理素养。

2.3 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

相等关系、不等关系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数量关系,是构建方程、不等式的基础。方程和不等式都是重要的数学工具,在解决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2.4 从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

用函数理解方程和不等式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在本章学习中,学生将在初中学习一元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联系的基础上,用二次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的联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素养。

3 教学策略

3.1 牢牢把握教学内容和方向

新课标教材在旧课标的基础上加以修改,教师在开始数学教学之前,要全面掌握教材和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数学教材制定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案、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数学老师制定教学方案时,之所以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是因为班级内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都不相同,进而教师要在尊重学生发展差异性的基础上,制定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3.2 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寻找教学新出路。

面对新课标的变化,我们要以基本知识点为主线,从教材出发,不延伸、不拓展。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做好计划,细致备好每一节课,每一节课落实哪些知识点,需要学生掌握哪些题型。只有这样,才能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教学计划。

3.3 加强方法指导,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3.3.1 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是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合理的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技术,使数学中的文字、图形以动画、声音的形式展现出来,是数学的相关内容更加直观、生动,给学生一种新奇感,增强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3.3.2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教学中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加以指导,从而解决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体,而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真正体验学习的过程,真正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优缺点,耐心引导学生制订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增加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成功感,可以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3.3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不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给每个学生都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通过调查摸底、学生分层、备课分层、分层授课、分层辅导、

评价分层,让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实施分层教学,有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广大学生创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学习环境,引领基础层、发展层和提高层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兴趣的增强和学习成绩的提高,从而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3.3.4 注重落实,及时反馈。

为了更好的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在每堂课结束之前,设立“五分钟小测”,测试的内容就是本堂课所讲授的知识,当堂反馈,发现不足,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及时纠正。这就要求学生在本堂课中一定要认真有效率的听课,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

3.3.5 及时反思,及时调整

自我反思,是一个认识过程,既是对过去的总结,又是对今后的启示。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对每一节堂课作好教学反思,反思这节课的得与失,反思这节课学生是否真正达到教学目标,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资源和习题的选择是否得当,等等。

面对新课程改革,对照新课程标准,及时反思课堂授课内容是否恰当,反思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接纳程度。同时积极组织教研和听课,遇到问题一起商量讨论,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寻找最优解。

总之,高中数学预备知识的教学是教师开展新课程改革的基础,合理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高中数学教师更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让数学课堂变得更高效。同时,教师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主要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