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核心素养之健全人格的培养——浅谈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5
/ 2

历史核心素养之健全人格的培养——浅谈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王永洲

广东省清远市梓琛中学 511545

内容摘要:健全的人格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学阶段的历史教学为青少年塑造健全的人格提供了平台,而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是锻造学生健全人格的根本途径,课堂教学和社会资源则是最有利的素材。

关键字:中学 历史教学 健全人格 培养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而要塑造一个人才成功的前提是这些青少年必须具备完整、健全的人格。因为一个人格缺失的人不仅不利于自身健康成长,还会给国家与社会造成危害,更谈不上造福国家与民族。那么何谓人格,健全人格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塑造完整的人格呢?许多学派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弗洛伊德精神学派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理论;华生创立行为主义人格发展理论;艾里克森主张人格发展八个阶段论;奥尔波特认同人格特质论等等。综合这些学派的观点,我们可以得知“人格”的基本涵义:人格即个性,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是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完整健全的人格是指人格结构的各要素都得到平衡、协调、和谐发展,主要体现在:客观的自我认识能力,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正常与人沟通的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协调的个性心理等方面。

青少年的人格会在其身心成长过程中不断形成,也在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过程中不断完善。中学历史教学侧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一方面中学历史教学可为学生健全人格塑造提供大量素材。个性鲜活的历史人物,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继往开来的历史事件,都会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产生一定的影响。新课程标准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都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供了良好途径。概括起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人物的正面榜样形象对健全学生的人格有标榜作用。

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伟大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伟大人物的文治武功极大地推动了历史进步,并因此名垂千古。青少年又正处于人格模仿和崇拜的关键时期,所以这些伟人很容易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他们雄才大略,坚强毅力;他们宽阔胸怀,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先进人物灵活的处事方式都对青少年产生极大影响,并被他们所接受进而内化为其自身人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也需要注意的是历史人物本身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尤其是在对比正反人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历史事件的反思对健全学生的人格有借鉴作用。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历史事件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为后人提供经验和教训,使后来者少走弯路,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历史事件对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培养主要体现在通过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与反思,培养他们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客观、公正、辨证地分析和评价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将这些能力内化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对健全学生的人格有促进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不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后对历史问题的探讨,一方面可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则可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极大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社会使命感及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教师自身的示范对健全学生的人格具有引导作用。历史教师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历史教学的组织者,又是学生形成中人格的引导者,他的知识影响着学生知识体系的构成,他的思想、言行更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塑造。一个知识渊博、气质优雅、谈吐得体、充满爱心、责任心强、能力出众的历史教师必定将成为其学生的偶像和模仿的对象,从而可培养出一大批“德”、“学”、“识”兼优的学生。

另一方面,历史教学又提供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途径,当然这需要教师们付出辛勤的劳动,进行努力的探索,教师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强化探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青年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他们热衷追求个性,具有一定的叛逆精神。他们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创造宽松、活跃的学习环境,减少“填鸭式”的说教。教师要多给学生自主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尊重学生表达自己主张的意愿,同时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尽量多给鼓励与表扬,少批评和责备,使学生在快乐、活泼的环境中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创设情境教学,使学生“触景生情”。历史是一面镜子,中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从历史人物身上、历史事件中反思自身行为的能力,因此,通过创造典型情境模式,可有效构建学生健全的人格。以戊戌变法为例,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光绪皇帝,当他本人无权却又有心自强,但面对尖锐的国内阶级矛盾和国外民族矛盾,他有什么想法?该怎么做?这种空有一身抱负却无力施展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受,必定会激发学生奋发自强的斗志,增强其为国家民族奋斗以上的使命感,进而让学生联想到目前的状态,联想到自己是否在浪费光阴、玩物丧志,从而促进其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学习抗日战争的历史时,如果播放几首抗战歌曲一定会让学生热血沸腾,激情满怀,他们的感受也会更加深刻,激励作用更加持久有力。

三,历史教师以身作则,亲身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为学生的人格塑造树立一座标杆。这就不但要求历史教师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而且工作中要认真负责,备课、上课一丝不苟,真诚关爱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在学习上要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不仅精通本专业的知识,还要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使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因为学生最崇拜的是真正有能力的老师,尤其要关注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等高科技及其他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与话题,以便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与交流;生活中热爱生活,兴趣广泛,性情开朗,善于与人相处,举止优雅,穿着得当,使自己成为一个才华横溢、充满魅力的优秀教师。这样的教师人格,也会自然而然地为学生的品行人格做出一个良好示范。

四,从社会生活实践锻造中健全学生的人格。“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学中带给学生人格塑造的信息归根结底需要学生在实践中完成与检验。历史教师可根据需要安排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塑造与检验学生的人格。例如可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勤工俭学活动,一方面可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动手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使学生感受劳动的快乐,体会父母的不易,养成热爱劳动和感恩的习惯。历史教师也可与其他课任教师、班主任、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成员共同组织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活动,锻炼他们的意志,增强他们人格的坚韧性。当面对一些挫折或突发事件时,如果处理得当,更能锻炼学生的能力,锻造学生的人格。如考试失利后,学生情绪一般比较失落,历史教师如能及时鼓励,正确引导就会帮助学生重树信心,迅速走出困境。当面对父母离异或失去亲人的巨大打击时,历史教师的适时帮助与鼓励会让学生倍感感动,甚至一生难忘,从而形成坚强的意志与感恩的心,而缺少关怀与正确引导的青少年则有可能就此封闭自己,从而造成人格缺失,进而危害其自身与社会。

历史课程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能力的重要学科,既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提供了大量素材,又为学生人格的塑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与平台。中学历史教学一定要善于利用这一优势,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达到健全学生人格这一目的,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人生保驾护航。

参考书目:

①《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②《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年版。

③《培养集体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安徽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版。

④《换个角度看历史》,钱承旦,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⑤《教育的理想与理念》,肖川,岳麓书社2002年版。

⑥《课程评价论》,李雁冰,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⑦《课程新论》,廖哲勋、田慧生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⑧《课堂观察指导》,陈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⑨《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刘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⑩《历史教学心理学》,王雄,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