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体质大学生体育意识及其行为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5
/ 2

同体质大学生体育意识及其行为探讨

柳秀兰 张继红 赵冬敏

德州学院体育学院

【摘要】体育意识分为体育认知、体育意志,体育认知是体育行为目的的认识,体育情感是对体育行为的态度体验,体育意志是对体育行为的意向及对遇到困难时的态度,认知是理性因素,行为是关键。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研究大学生体育意识行为,表明不同体质大学生体育意识行为存在差异,探讨不同体质大学生体育意识行为差异原因,提出提高大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习惯的方法。

【关键词】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质水平

当今社会激烈竞争要求人才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健康体魄的综合素质,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应将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理念贯穿于训练中。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当前我国青年学生体质水平逐渐下降,引起教育部门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行为,成为高校体育训练亟待研究探讨的课题。

一、不同体质大学生体育意识行为的调查

以山东5所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行为为研究对象,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设计问卷大学生体育意识行为调查表,将其分为体育认知,体育意志指标,下设6个问题,检验结果达到统计学标准,其中发放问卷500份,有效回收率为88%。利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问卷问题设5个答案,数理统计中将个人认知,意志方面得出分数相加代表个人认知意志得分。对不同体质大学生体育意识行为进行研究。

不同体质大学生认知得分排序为优秀组、及格组,不及格组,经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发现良好组与优秀组差异不显著,与不及格组相比表现差异显著,优秀组与及格组相比差异显著,及格组与不几个组相比差异显著。不同体质大学生体育情感得分排序为良好组,优秀组,不及格组,经方差分析发现良好组与优秀组无显著差异,与不及格组有很显著差异,及格组与不及格组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体质大学生体育意志排序得分为良好组,优秀组,不及格组,经均数间多重比较发现良好组与优秀组无显著差异,与优秀组与不及格组相比差异显著,及格组与不及格组差异显著。分析发现大学生体育认知水平随体质水平降低,不及格组学生体育认知与其他组学生有显著差异,说明体质强大学生体育意识较强。

优秀组大学生每周锻炼3次以上比例高于及格组,优秀组与良好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优秀组与不及格组相比差异显著。不同大学生每次活动30min以上比例相差不大,经检验P>0.05,优秀组,及格组大学生每次活动中达到中等强度比例相差不大,无显著性差异,不及格组与良好组呈显著差异。大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中以跑步为主要锻炼项目的人数比例最高,跑步由于受天气等因素影响较小,是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首选项目。不及格组大学生参加跑步比例高于其他组,参加足篮乒羽比例低于其他组,不同体质大学生参加其他相比比例无显著差异。

二、提高大学生体育意识行为的方法

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高校需要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有效开展各种体育活动,要提升整体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推动高校体育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1)明确高校体育目标,加强大学生对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视程度。

意识决定行为。教师要在平时训练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更需要加强对学生思想观念的课堂宣传。目前,大多数的高校生对体育的了解程度仅限于体育训练形式和理论常识的水平,但他们并不了解体育训练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实践关联性。因此,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应加大对学生体育训练知识的理论讲解,使学生能有效地将掌握体育技能与理论学习体育学习方法结合起来,进而培养学生发展科学有效的体育学习方法,从而提升学生个人体育水平。

(2)改革传统体育训练模式,采取选项训练等多种训练模式。

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形成有赖于掌握知识深度,掌握知识多,学习兴趣强烈,学生体育认知水平存在差异导致对体育兴趣存在差异。体质水平低的学生认知水平低,对体育本质功能认识不够深入,认为没必要进行运动。体育认知水平低导致学生对体育兴趣不高。

要根据现有条件开设多门选项课,应该结合各校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训练内容或课时安排。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利用实践课集合讲解时机进行教育灌输,如结合课程内容讲述经典体育故事等,还可以设立1个主项、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3-5个副项目,在每个项目的训练过程中,任课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全面的训练和提高。在训练中要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认识到体育对健康发展的联系,逐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3)差异化训练,丰富训练模式

大部分大学生在中学时期受应试教育的压力影响,一直被动接受固定的、高强度体育训练,在大学生时期,接受高等体育训练的时候,由于存在一定的自主选择空间与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体育锻炼时间没有明显增长,反而快速下降,体质也随之下降。训练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体质差异安排训练方法,使不同体质的学生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经常组织小型趣味性体育竞赛活动激发弱体质学生锻炼兴趣,体育教师要提供体现学生自我价值机会。如成功的投篮等,使学生在体育课中有所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师要充分运用情感训练,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增强学习信心,对不同体质水平的学生安排相应训练内容,确保学习正确技术,增强趣味性。

(4)营造浓厚校园体育氛围,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积极性

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吸引学生投入体育锻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学校体育部门应联合校团委,学工处等部门定期举办传统体育项目比赛,举办小型趣味性竞赛吸引学生参与,提高其体育意识。要优化体育环境,应增设体育人文景点,增强广播学校周边环境的体育文化氛围,建设融思想性趣味性的校园网站,积极开展健康丰富的网络体育文化活动。此外,高校的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对学生的健康教育起着关键作用,也是高校体育场馆设施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学生可以合理使用体育场馆的各种体育设施和器材,使学生对各种体育设施和器材产生兴趣,并能长期保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结语:

任何学科的训练方式都会随着学生的成长而给他们的人生带来不同的影响,包括体育学科。高校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格外重视学生们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心理诉求,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养成长期锻炼的良好习惯,进而增强学生的体质与健康,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徐蕾, 周学兵, 孙国民. 不同体质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的研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06):167-170.

[2]徐蕾, 于晓东, 周学兵. 不同体质水平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的研究[C]// 2010年“科学健身与增强体质”论文报告会. 0.

[3]侯良. 大学生体质健康信念和体育锻炼行为意向对体育锻炼等级的影响及策略研究[D].

[4]蒋宁. 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研究[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9, 30(3):104-106.

[5]侯良. 大学生体质健康信念和体育锻炼行为意向对体育锻炼等级的影响及策略研究[D].

[6]陈众观. 大学生体育锻炼认知态度分析及相关对策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 2010(24):96-98.

作者简介】柳秀兰,1964年1月17日出生,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人,现在德州学院职业教育学院任教,研究方向:青少年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