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南音合唱的形成与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5
/ 2

浅谈南音合唱的形成与作用

郭颖

福建省泉州市第七中学 福建泉州 362000

摘要:近些年来,在多种新颖娱乐方式的冲击下,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曲艺音乐处在濒临“灭绝”的境地。随着南音教学的不断改革,南音合唱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在舞台上重放光彩,并在教学中被研究、被运用、被发展,并不断完善,可积极运用于音乐教学中,使南音学习形式更加多元化,进而丰富学生对南音的认知,且有利于教学。

关键词:传统南音 南音合唱 形成 意义 作用

1.何谓“传统南音”?何谓“南音合唱”?

1.1.传统南音的定义

传统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是流传于福建省泉州、晋江、厦门等地的一种古老的传统曲艺音乐,随着人员迁徙又先后传至港澳台等地区,以及南洋群岛的华侨集聚地。传统南音可分为指、谱、曲三大类,也可划分为声乐曲和器乐曲两部分,在曲调风格、乐器形制、唱奏方式等方面都保留了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特点,因此,被誉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活化石”。

1.2.南音合唱的应运而生

传统南音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衍变,曾受到大曲、宋词、元曲以及昆腔、佛曲和闽南古老戏曲(如梨园戏等)的影响,并历经无数民间音乐家的演唱和演奏,而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在不断发展改革的过程中,单声部的南音演唱已显得过于单一,“一对一”的教学方式也相对落后,难度大,收效小,因此,一种既保留原有韵腔和表现形式但又在其基础上发展并提高表现力的新的艺术形式应运而生,那就是南音合唱,它以多声部的表现形式,使南音得以继续发扬光大。

2.南音合唱是在传统南音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2.1.演奏方面

传统南音的演奏有固定的形式,分“上四管”和“下四管”两种,主要以横向旋律的节奏型为主,伴奏形式相对固定,左上洞箫,左下二弦,右上琵琶,右下三弦,因而它的音响效果过于单薄;而南音合唱在伴奏方面,则可加入现在常用的伴奏乐器钢琴等,甚至是现代流行乐或交响乐做伴奏,伴奏织体丰富,音响效果比较丰满,给南曲增添了不同的音响听觉效果,符合现代人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审美欣赏要求。

2.2. 演唱方面

传统南音的演唱是很有讲究的,演唱形式也极为严谨,遵循了汉代相和曲“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形式,主要以静态的坐唱或站唱为主,演唱者持拍板居中,形式过于单一;而南音合唱形式则打破传统南音的束缚,以南音唱腔为主旋律,多声部和声交叉进行,使得音响效果具有层次感,既保留原有南音唱腔的音乐色彩,又更适合学生演唱,演唱形式多样,曲风多变,唱法上民族通俗皆有之,加上现代剧场的舞台表演,给南音演唱注入了新鲜血液。

2.3. 曲目方面

传统南音演唱的曲目大多取材于古老戏文的传统片断,其内容及艺术思维不免有些陈旧,大多数年轻人不了解也不太喜欢;而南音合唱的曲目则与时俱进,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为南音的继承和发扬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曲目和形式上的创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南音演唱的不断发展,并且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

3.在中学实施南音多声部合唱的意义

3.1.在中学实施南音多声部合唱教学,有利于让更多的中学生真真切切地接触并了解南音,而并不是仅仅停留在老一辈的口中,通过传唱并学习多声部南音,能更快地在中学普及南音。

3.2.在中学实施南音多声部合唱教学,彻底打破了南音演唱原有的单一模式,从古老传统的“一对一”口传心授模式转变为“一对多”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中学生学习南音的效率,对如何大范围普及和传播南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3.在中学实施南音多声部合唱教学,有利于中学生通过科学的发声方法来学习南音,并结合传统南音的念唱腔韵,引入和谐的多声部合唱的同时,又保留了原有南音的“味道”,一举两得,因而深受南音爱好者与青年朋友的推崇。

4.南音合唱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4.1.对南音的重新认知

大多数学生对南音的的印象始终停留在坊间小曲或者老艺人的“口传心授”层面上,加上南音的专业技法较为深奥,因此对南音的了解不全面,甚至知之甚少、一知半解,而通过南音合唱的形式,让学生重新认识了南音的起源、表现形式和客观存在的必要,重燃学习南音的欲望,在音乐教学中起到推波助燃的良好作用。

4.2.提高兴趣,有利于传承和普及

传统南音采用的是“工尺谱”记谱法,而且韵腔婉转,运用独特的“润腔”唱法,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工尺谱”看不懂、“润腔”唱不来,这样很难入门,因此大大减少了南音兴趣者群体,从而阻碍南音的传播。而南音合唱形式采用的是现代的五线谱或简谱记谱方式,旋律走向明了,音高、节奏都体现在每一个音符上,没有所谓的“润腔”和太多的转音,这样一来,大多数人学起来容易得多,将其运用到音乐教学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便于传承和普及。

4.3.丰富细腻的情感教育

南音合唱曲目题材大多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传说,词曲清丽悠长,旋律缠绵深沉,擅长抒发怀念故土、思念亲人的情感,那如怨如慕、如丝如缕的乐声,犹如闽南夏夜沁人心脾的玉兰花香,令人这般如痴如醉,远在海外的闽南游子,常借南音的悠悠乐声,寄托对故乡和亲人的真挚情怀。所以,在南音合唱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情感得以表达与抒发,重点培养他们爱国爱家乡的情怀,在音乐教学中起到丰富情感的作用。

结束语:

“中国的音乐是全世界最古老的音乐,而中国音乐之中,则以南音为最古”。综上所述,传统南音保留了汉代以来中原古雅乐等我国古典音乐的许多优点,是我国古代音乐保存比较丰富、完整的乐种,不夸张地说,是中国音乐的根。而现代的南音合唱形式是在传统南音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而来,既保留了南音的“原汁原味”,又扬长避短,在音响效果、和声织体方面得到提高和完善,随着南音教学的不断改革,南音多声部合唱已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而且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只有将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充分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形成独树一帜的南音合唱教学体系,走科学与传统相结合的艺术教育路线,并通过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和合唱训练的方式,结合南音独有的韵腔,逐步推广实施南音多声部合唱教学,可以让更多的中学生接触南音、热爱南音,以利于南音的传承和发扬光大,让南音合唱艺术的光芒永久绽放!

参考文献

[1]袁静芳 著 《中国传统器乐》 P119

[2]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子课题——在中学实施南音多声部合唱教学的研究《南音合唱》 P7

[3]《闽南民间音乐》乡土教材 P11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在中学实施南音多声部合唱教学的研究》批准号:FJJKXB18-458